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赵闽 《财会通讯》2008,(7):73-74
一般认为,内部控制理论主要经历了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Internal Control Structure)、内部控制整体框架(Internal Control—Integrated Framework,简称“IC—IF”)4个台阶式跃进发展阶段。2003年7月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美国会计学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以及管理会计师协会组成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权威机构——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在其1992年提出的IC—IF基础上发布了一份题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简称“ERMF”)的讨论稿,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COSO报告的发展看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COSO报告的发展 美国是进行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在1992年“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由美国会计学会、内部审计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经理协会和管理会计学会等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1994年.COSO委员会又发出了“对外界报告”的补篇.修改对外报告的范置.纳入部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后来把1992年的报告及1994年的补篇合称为COSO报告。  相似文献   

3.
冯韬 《活力》2006,(4):39-39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 内部控制概念提出迄今已有50年了。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次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既定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1992年9月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一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洁影 《电子财会》2009,(12):48-50
一、内部控制主体概念 在明确内部控制主体的概念之前,我们必须得重述一下什么是内部控制,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美国会计学会(AAA)和财务执行官协会(MAA)共同组成的资助组织委员会(COSO)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的解释: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按照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原则、为营运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一、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的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目的是  相似文献   

6.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环境概述(一)内部控制关于内部控制目前最具权威的概念是美国COSO委员会在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提出的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是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剖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发,论述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涵义、内容及其与财务报告认定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并对完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管理过程。由于基建期矿山企业成立时间不长,内部控制往往比较薄弱,所以基建期矿山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剖析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出发,论述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涵义、内容及其与财务报告认定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并对完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内部控制领域,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长期致力于内部控制标准、规范和指南的制定,引领国际内部控制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目前的“框架”作为内控标准已被广泛接受,各类组织依照“框架”实施与运营、合规性和财务报告目标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做出评价。本人用了大概2个月的时间,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通读了一遍,现将读书笔记和个人思考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按照美国COSO委员会的定义,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经营的效率效果性目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合法合规性目标,可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内部控制的—项目标。从这三大目标之间的关系来看,经营的效率效果性目标与合法合规性目标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矛盾,比如有些企业会为了经营目标而违反法律法规。但是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则既可以为经营的效率效果性目标服务,也可以为合法合规性目标服务。从企业外部看,财务报告可靠性目标是企业外部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规定,是为了保护企业外部相关方利益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3.
<正>内部控制是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一、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李  相似文献   

14.
根据美国内部控制研究的权威机构COSO在研究报告中的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美国第5号审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审计相结合的内部控制审计》和日本《关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准则以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实施准则的制定(意见书)》的规范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对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缘起于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中使用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术语,最早是作为根除“经济危机”中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根本措施之一。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次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一个企业为保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数据正确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部门既定决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内部控制突破了财务会计范围,包含了成本控制、预算控制等内容。1958年,美国注会协会发布报告,其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本质上是一种监督和评价活动,其监督和评价对象是本单位的经营活动,以及为了保证相关目标的实现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以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比较(一)发展状况的比较美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早,20世纪70到80年代,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的实施。1977年,美国国会制定了《反国外行贿法案》,该法案规定每个企业都应建立内控制度。80年代美国一些舞弊性财务报告和企业“突发”破产事件引起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关注,并成立了Treadway委员会。该委员会在1994年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也称COSO报告),该报告出台后成为世界各国建立自己内部控制框架的指导性文件。但是,理论和实务界还是认为该内部控  相似文献   

19.
企业内部控制的现实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双斌 《审计月刊》2005,(10):39-4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描述是,“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完整,保证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循,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相似文献   

20.
审计风险是“如何审计”的核心要件之一,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以命题论证型取证模式为背景,提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风险的理论框架。对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审计风险,文章阐释了财务信息审计风险的本质、产生和防范;对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文章阐释了什么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防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