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一、当前农信社信贷支农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三农"贷款有效需求不足,农民贷款意愿不强,制约了信贷支农的发展. 从我国农业发展情况来看,农业是弱质产业,同工商业相比,农业除了有市场风险外,还要经常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加上农户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农民对支农贷款认识不深,使用不够积极,因此信贷支农虽一直被寄予厚望,但从目前情况看,支农贷款的发放情况并不理想,农村经济仍显欲振乏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规范改革尚未到位,信贷支农政策不配套,还存在农户贷款额度小、利润薄、风险大、户头多、工作量大的畏难情绪,致使农户贷款面小、手续繁杂、方式单一,难以满足农村经济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农民“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为开创我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工作新局面,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本文试就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农工作思路进行探索。 一、坚持农村信用社合作制改革方向,找准市场定位,牢固树立扎根农村,为农服务的办社宗旨,进一步提高对支农工作的认识,增加支农工作的责任心。随着农…  相似文献   

3.
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在引导增加“三农”信贷投入、缓解农户贷款难问题、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支农再贷款期限管理与农业生产周期及企业涉农贷款建设周期不尽协调、用途不尽合理等局限性仍然存在,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措施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4.
《青海金融》2004,(2):28-30
自2000年以来,大通县农村信用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加收入这一中心工作,进一步改进支农服务方式,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贷款,改善信贷环境,提高诚信意识,积极组织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工作,在支持广大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5.
一、信贷规模调控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影响 (一)影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服务水平。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县域金融的主力军,由于其具有点多、面广、贴近农村的特点,承担了国家支持“三农”、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工作职能。一直以来,广大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秉承“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为支持“三农”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当前信贷规模控制,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有效信贷投放受到限制,致使出现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严重削弱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支农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王彦青 《河北金融》2013,(12):3-4,11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次出台文件强调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强金融支农力度,支持更多信贷资金流向“三农”和新农村建设.河北省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积极贯彻文件要求,涉农金融服务主体日益增多,信贷产品不断创新,资金分布也更趋合理.但仍需健全壮大基层涉农机构,建立县域涉农贷款的投放激励机制,完善农村保险体系,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配合,助推涉农信贷发展,满足“三农”日益增长的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7.
宋坤 《金融纵横》2001,(5):24-25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效地改进了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工作,农村信用社作为信贷支农的主力军,围绕服务“三农”方向,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据调查,2000年度洪泽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比上年增加了71%,农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了68%。但是在产业结构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农村地区,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农村经济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在货币政策上加大了支农力度。但是部分地方农民贷款难呼声仍然较多,农民贷款难问题时有发生。为了全面掌握平凉地区信贷支农情况及是否存在农民信贷难的问题,我们对全区农民信贷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9.
陈江喜 《浙江金融》2005,(11):60-61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和浙江省委1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今年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继续加强对"三农"的信贷支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金融支农工作力度,促进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和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工作目标,最近我们对衢州市信贷支农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0.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解决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贷款的合理资金需求而对其发放的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年。支农再贷款从1999年开始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支农资金供需矛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三农”发展及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差异及支农目标的共同特征,并从信贷行为角度解释其支农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目标主要体现为借款者数量增加。贷款余额的扩大、期限多样性的增加、审批效率的提高及涉农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增加借款者数量。政府的支农政策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借款者数量,仅关注支农深度及涉农比例只会干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或鼓励支农数据造假行为。信贷政策上,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期限弹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涉农贷款成本,并通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创新,更有效地完成支农目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本文利用山东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行为的差异及支农目标的共同特征,并从信贷行为角度解释其支农目标的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农目标主要体现为借款者数量增加。贷款余额的扩大、期限多样性的增加、审批效率的提高及涉农成本的降低有利于增加借款者数量。政府的支农政策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借款者数量,仅关注支农深度及涉农比例只会干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化运行或鼓励支农数据造假行为。信贷政策上,应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贷款规模、增加贷款期限弹性、提高贷款审批效率、降低涉农贷款成本,并通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模式创新,更有效地完成支农目标。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2011年统计数据,本文对中国实施农村金融新政以来信贷支农能力建设绩效展开评估。结果发现,尽管金融机构支农信贷投放意愿有所增强,涉农贷款规模持续扩大,但是涉农贷款承贷主体的"非农户"倾向和涉农贷款用途的"非农业"趋向不容忽视。本文主张通过政策诱导扎实推进农户优先型和现代农业导向型金融机构信贷支农能力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4.
破解“三农”难题,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业对宝鸡“三农”的支持情况如何?有何困难与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近期,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市农民贷款和金融业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投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针对目前现状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一、信贷支农的基本做法(一)积极疏通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 ,中国人民银行 2 0 0 1年 4月 9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农村信用社工作的通知》 ,要求农村信用社进一步端正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方向 ,切实通过改进服务、加强管理 ,更好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帮助农民增加收入。通知强调 ,农村信用社要把改进服务 ,努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主动做好信贷支农工作 ,根据农民经济活动的需要确定贷款投向 ,把贷款重点放在支持农户和农业生产上 ,防止把资金用于一般加工业项目和城镇基础建设。要合理安排贷款顺序 ,…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如何既承担起为“三农”提供全方位信贷服务的重任 ,又能保证其信贷资产实现良性循环 ,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 ,驻马店市农村信用社将过去抵押担保贷款改为农户信用贷款 ,大力推行“信用村”、“信用户”评审工作 ,实施靠信用放款的支农政策 ,有力地支持了农户对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 ,促进了全市农村信用社存贷业务的迅速发展 ,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改进信贷方式 ,推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的农户联保贷款  驻马店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 ,作为肩负全市主要支农任务的农村信用社…  相似文献   

17.
高波 《青海金融》2010,(11):15-17
4.14玉树强烈地震后,灾区农户金融需求呈现出额度大、期限长、利率低等特点,本文提出“涉农金融机构+乡村政府+县级支农信贷担保平台+财政贴息+小额担保贷款”的信贷模式,以期实现兼顾金融机构商业性、可持续性和农户融资需求,为管控风险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吴敌 《西南金融》2005,(2):42-43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重视金融支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农业信贷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但与农村信贷需求相比,信贷供给总量不足,导致“三农”对信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存在较大缺口。2003年我国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14.8%,农业在整个金融机构中占用的贷款余额不到6%(傅志寰,2004)。据测算,乡镇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3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9.
一、金融支农力度不够,经济发展乏力 1.支农资金不足,严重制约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坝上某县为例,该县近几年的干旱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无力扩大投资,而支农资金不足,更制约着支农的力度.农户贷款难,申请贷款的农民中多数只能得到其申请贷款数额的一部分,贷款需求未能满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资金外流,影响农业投入.农村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是邮政储蓄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在农村只存不贷,吸收的存款全部存入人民银行,虽然从2003年8月起,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大幅度下调,但是基层邮政储蓄存款上划总局,实行集中营运.于是采取各种手段抢占农村市场,致使大量农村资金流失,影响到农业生产资金的投入.2005年9月末,该县邮政储蓄吸收的存款6223万元,占全辖各项存款的10%,这一部分资金完全离开农村,外流到其他领域.同时,由于县域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机构和信贷规模萎缩,加上该县农业银行属于借差行,不能有效地支持"三农",从而削弱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其他方面的投资减少了对农业的投资.为改善城镇居民的生活环境,该县逐年加大了对县城道路的改造,实施居民小区建设,这些工程都由银行贷款支持,从而使金融机构本来就并不富余的信贷资金变得更少了,也使支农力度变得更弱.2005年9月末,该县农业贷款18757万元,只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34%,而其余的66%则没有投入到农业领域,金融机构的支农力度显然不大.  相似文献   

20.
刘喜萍 《金融博览》2009,(13):46-46
从金融服务角度看.长期以来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民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农户有效信贷需求与涉农金融机构信贷供应的相互错位脱节。为此.笔者对甘肃省平凉市一个国扶贫困县的信贷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