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伟国 《宁波通讯》2006,(10):48-48
横坎头村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南首,是当年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总面积6.6平方公里,现有897户、2821人,拥有耕地1546亩,山林5316亩。村内有中共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浙东银行、浙东报社等革命旧址,素有“浙东红村”之称。  相似文献   

2.
正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所在地,是全国十九块根据地之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主要由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革命廉政史迹陈列馆、《新浙东报》报社旧址、浙东银行旧址、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军史陈列馆、谭启龙同志旧居、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旧址和正蒙学堂旧址组成,浓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抗日救国、拯救民族  相似文献   

3.
<正>横坎头村是浙东抗日根据地核心所在地,素有"浙东红村"之称。2001年由6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7.3平方公里,农户871户、人口2471人。2003年春节前夕,刚刚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专程到村考察,提出了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16年来,全村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嘱咐,大力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奋力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不断奋进的发展之路,并形  相似文献   

4.
正八百里巍巍四明山脉腹地,镶嵌着一个秀丽的山村——横坎头村。它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南面,曾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享有"浙东红村"之称。去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  相似文献   

5.
横坎头村位于余姚梁弄镇南面,地处四明山麓,村域面积7.13平方公里,由原横坎头,紫溪、百丈岙等六个村合并而成,曾是渐东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所在地,被誉为“浙东红村”。  相似文献   

6.
<正>八百里巍巍四明山脉腹地,镶嵌着一个秀丽的山村——横坎头村。它位于余姚市梁弄镇南面,曾是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享有“浙东红村”之称。2018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一封回信,犹如和煦的春风,给万物萌发的四明大地带来了无限暖意。五年来,横坎头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不忘嘱托,砥砺前行,不仅把自身打造成为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还携手周边村和对口帮扶村一起在共同富裕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7.
地处浙东南偏僻山区的乐清县四都乡杨川村,背山面溪,全村有山地2935亩。该村靠山吃山,在“山”字上大做文章,把植树造林作为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他们将近山、好山、基地山归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建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苍南县五风乡八亩后村位于浙闽两省交界山区,距78省道和乡政府所在地均为3公里,该村共有6个自然村,348户,1508人,耕地面积553亩(其中水田523亩),林地面积1404亩.  相似文献   

9.
杨港是位于湖北安陆县西部边远山区的一个村落,偏僻、闭塞、贫困。全村132户,654人,人均占有耕地1.5亩,人均占有山场3亩。国家每年给这个村的扶贫款和贷款6万元。返销粮13万斤。是典型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的“包袱村”。  相似文献   

10.
正高平村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西北16公里处。全村耕地5300亩,共有1287户5225人,党员160人。高平村是电影《地道战》的原型村。抗战时期高平村是一个拥有2000余人的较大村庄,1937年就建起党支部,正定县第三区抗日政府曾驻扎于此。抗战期间,高平村民参加大小战斗50多次,毙伤敌伪  相似文献   

11.
<正>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乡三凌村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的重要活动区域和中共镇田区委、金淘区委所在地。1934年9月,发生在这里的苦湖突围战策应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北上抗日。三凌村山清水秀,由雾罩岭、考湖、苏坑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840人,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亩,主要作物有水稻、  相似文献   

12.
正编辑部:山西省阳城县坪泉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1938年秋,聂真率晋豫特委机关、晋豫边游击支队进驻坪泉村。杨尚昆同志曾到此传达党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召开了"下交会议"。1942年春,聂真、王新亭率"太岳南进支队"、晋豫区党委、晋豫第一地委、阳城县委、阳城抗日民主政府第二次进驻坪泉村,重新开辟晋豫区中条抗日根据地。在革命战争年代,  相似文献   

13.
<正>远看青山环绕,近看大溪奔流,“浙东红村”横坎头村就掩映在这如画山水间。2018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封回信,犹如和煦的春风,吹拂在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干部的心头。6年来,横坎头村在村党委的带领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牢记嘱托、担当实干,村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扎实成效。2023年,横坎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03万元,增长10.1%;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982元,  相似文献   

14.
杨军 《广西经济》2009,(12):53-53
下渌村位于武鸣县南部的双桥镇天井岭脚下,全村辖有6个自然屯,5个村民小组,210户810人,党员40名.村民代表30名;全村耕地面积1148亩.林果面积4410亩;全村农户经济收益主要以龙眼种植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以村集体果园和山林发包为主,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491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  相似文献   

15.
《宁波通讯》2006,(8):60-61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我党领导的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宁波的三北和四明是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根据地的党、政、军首脑机关都设在这里,根据地党和军队的主要活动也在这里。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党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共浙东区委的书记谭启龙,是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  相似文献   

16.
正谷雨时节,我陪同黑龙江省龙江县老促会会长郭淑云,去革命老区新功村调研。新功村,位于龙兴镇西北6公里处,东与碾子山接壤,全村9个自然屯,10个村民组,585户,2220口人。面积28500亩,有耕地面积16220亩,林地面积830亩,草原700亩。这个村,在一段时间里,百  相似文献   

17.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处于最为艰难困苦时期建立的,是华中抗战的东南前哨阵地。虽然建立较晚、面积较小,但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浙东抗日根据地所在的沪杭甬地区是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域,浙东又是蒋介石老家。日本侵略者占领浙东后将它作为统治我国东南地区和南进太平洋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18.
圣水村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得胜镇北部,全村6个村民小组,454户1770人,耕地面积2500亩,是2003年度省定重点贫困村.  相似文献   

19.
1941年夏秋,中共华中局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创立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先后派遣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领导的第三战区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等900余人,南渡杭州湾,进入三北地区,与党领导的浙东各地抗日武装汇合,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逐步建立军事、政权机构,创建了浙东抗日根据地。在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根据地的文化建设融合了余姚及浙东地区的革命文化基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应根据地需要、充满战斗活力的新型文化机制。其主要机构有:  相似文献   

20.
苏言 《宁波通讯》2012,(10):29-29
在滚滚碧浪簇拥着的浙东沿海,有一座美丽的岛屿叫南田岛。樊岙村,像一枚朴素的贝壳,就静卧在这岛上一隅。要论这村庄的气质,素雅温润,是人们对她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