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妇女是主要的参与者。由于民族地区大理和丽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有差异、旅游业发展程度以及少数民族妇女在传统社会经济文化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不同,所以,旅游开发对两地少数民族妇女的社会文化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少数民族妇女是民族旅游参与的主力军,在民族旅游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少数民族妇女也见证并经历着民族旅游开发给自身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在本文中,笔者通过田野调研,以湖南通道皇都侗寨为例,研究民族旅游发展给少数民族妇女在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所带来的影响,并探讨提高少数民族妇女旅游参与程度的途径。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少数民族妇女在民族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妇女们在歌舞表演、餐饮服务、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等旅游活动中担当重要角色,在文  相似文献   

3.
叶宏 《商》2014,(14):154-154,149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将旅游业与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有效的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少数民族文化协调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协同的视角。对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少数民族文化协调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加强民族地区旅游业与少数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旅游开发对自然环境及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正日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本文以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的旅游开发为例,阐述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保护问题及成因,探讨了利用旅游开发促进文化保护的可行性,提出发展旅游业是促进边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5.
车婷婷  黄栋 《商业研究》2005,(8):161-163,181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发展旅游商品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开发旅游商品意义很大。近年来,旅游商品生产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旅游商品开发中,民族地区应全面认识旅游购物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有创新意识,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渗透于旅游商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地区旅游购物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对目的地少数民族研究的不足,就旅游对目的地少数民族居民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研究方法上的探索,并选取广西桂林阳朔县市区和高田镇的壮族村寨进行了实证研究,以期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不仅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品位较高,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也独具特色,旅游资源结构较合理。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体验式、参与式旅游增长迅速,探险、探秘、探幽旅游发展前途广阔,休闲度假旅游正在兴起,文化旅游潜力巨大,生态旅游渐成热线。可以很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已成为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正确处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与文化发展、保护之间的关系对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双向关系,并就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互动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品牌》2014,(7)
宜春市十分丰富又极具历史文化底蕴的诸般资源中,禅宗文化应该可以说是一种充满亮点又很有卖点的个性特点凸现的地域文化优势资源。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了宜春禅宗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宜春旅游业的影响,突出了开发其资源对宜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突出开发宜春禅宗文化资源与发展宜春旅游业之间是相互相承的,互相影响的,开发宜春禅宗文化资源可以补充、更新宜春旅游资源和发挥旅游资源整体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升宜春禅宗文化的内涵,促进宜春禅宗文化的发展。其本文的最后一部分阐述了开发宜春禅宗旅游文化资源的对策,对禅宗旅游文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促进禅宗旅游文化资源的全面开发,从而促进宜春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巴马国际旅游区是壮、瑶、苗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呈多元化态势,百岁以上长寿老人以瑶族居多的现象为其贴上了长寿文化的特色标签。本文分析了巴马国际旅游区多元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的现状,精准定位其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该地区多元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提升策略,认为制度创新是未来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正>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众多的少数民族,各民族的文化、经济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在各民族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风情,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这为云南大力发展旅游业带来了巨大优势和开发潜力。本文从云南省民族旅游发展现状入手,对民族旅游与民族传统文化有效保护的措施进行探讨,旨在促进云南省民族文化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提出发展大理旅游循环经济要树立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探索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构建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探索一条能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湖湘文化丰富了湖南旅游资源,提升了湖南旅游的整体形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许多优良传统对旅游业的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但湖湘文化蕴涵的某些精神实质对湖南旅游业的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要革故鼎新湖湘文化,充分发挥湖湘文化的作用,振兴湖南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伊犁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地区,地大物博,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自我州发出"旅游名州"的口号以来,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也风起云涌。在这种背景下,旅游与电子商务必将迅速融合。旅游电子商务将会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商》2016,(5)
一般来说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是这个民族的信仰和灵魂所在。民族文化旅游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必不可失的一部分,如今发展特色民族旅游文化已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必然,同时也是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方法。而黔东南则以发展文明原生态旅游为主体,所以我们要发挥原生态旅游的特色,凭借本身具有的特色抓住机会来大力开发,争取实现经济的迅速提高。本文在原生态旅游开发中主要朝着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对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具体规划、民族旅游特色文化、少数民族旅游特色商品、以及少数民族旅游文化宣传等方面着手。大力推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特色、宣传少数民族旅游精神文化产品,全面提升黔东南旅游文化的形象,打造一个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旅游文化为主题并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民族旅游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16.
李露 《商》2013,(7Z):173-173,130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近十几年兴起的新兴旅游形式,金秀瑶族自治县属广西七大旅游区之一的“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区”,其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也正是落后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发展中会经常遇到的难题.因此本课题从宏微观经济层面对金秀县旅游业开发现状及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佳木斯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因规划不当或忽视规划而造成的景区内普遍缺乏有效的环境规划和管理措施,古建筑保护不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破坏严重,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日益消失,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面临威胁,景区内环境卫生等问题不容忽视。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应做好旅游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严格遵循规定,执行环评标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前,佳木斯市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因规划不当或忽视规划而造成的景区内普遍缺乏有效的环境规划和管理措施,古建筑保护不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破坏严重,少数民族文化特色日益消失,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面临威胁,景区内环境卫生等问题不容忽视。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应做好旅游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严格遵循规定,执行环评标准,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鲁芬  毕丽芳  付秧 《江苏商论》2023,(7):50-52+57
民族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如何在提高民族地区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真性与吸引力,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丽江市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民族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方法。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在民族地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收入是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偏远的民族地区,更是如此,旅游业直接关乎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同时,旅游业促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给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了各学界学者们的关注,对民族旅游的研究越来越丰富。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民族旅游相关文献的梳理并在分类与分析的基础上,对民族旅游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见解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