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一、企业兼并模式的界定 企业兼并模式是指不同规模企业间相互兼并的一定形式,是对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规模企业兼并的类型所作的理论概括。 按企业兼并的规模划分,企业兼并模式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强强型兼并模式、强弱型兼并模式、弱弱型兼并模式和弱强型兼并模式。强强型兼并是指大中型企业间的兼并。强弱型兼并是指大中型企业对中小型企业的兼并。弱弱型兼并是指中小型企业间的兼并。弱强型兼并是指中小型企业对大中型企业进行的兼并。 在上述4种企业兼并模式中,必须明晰两个问题,一是大中小型企业的含义是什么?也就是说,什么是…  相似文献   

2.
企业兼并联合,是企业做强做大、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然而.一些著名的企业兼并却以失败告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兼并失败?经研究发现,企业文化冲突是这些企业兼并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在企业兼并中重视文化的差异并重构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兼并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司增绰 《经济界》2007,(5):70-73
对企业兼并动机的研究,是从微观企业角度分析企业兼并的动力。资源基础理论是解释企业兼并动机的很好理论。企业的特质性资源是其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企业的兼并是资源流动的重要方式,跨国公司的兼并扩张可以推动资源流动和培育资源优势,从资源基础角度理解跨国兼并能更加深入地认识目前的企业兼并动向。通过理论分析,可以获得一些对企业兼并和整合资源的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曹伟华 《企业活力》1998,(10):14-16
一、选准兼并对象企业兼并的最根本动机就是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我国优势企业选择兼并对象也不应例外,必须围绕这一动机来进行。优势企业兼并能否成功,选准目标企业是成功的第一步。优势企业如何才能选准目标企业?应该考虑以下原则。首先,有利于扩大自己的产品与市...  相似文献   

5.
缺乏资本市场价格信号下企业兼并的资本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传统的企业兼并决策的现金流量法以及企业兼并理论,试图探索一种缺乏资本市场价格信号下企业兼并的资本预算方法。 一、缺乏资本市场价格信号下企业兼并的资本预算方法选择和要求 企业兼并的资本预算方法有许多模型,其中最重要的是现金流量法、公式评估法和杜邦模型等。在我国,诸多兼并企业和被兼并企业并不是上市公司,而在缺乏资本市场价格信号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企业改革还远未达到目标,企业兼并所需的条件、环境和制度保证尚未完善,传统体制仍有影响,使我国企业兼并工作遇到了许多困难.就财务方面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企业产权的界定问题企业兼并的实质是被兼并企业的产权向兼并企业转移.产权归谁所有,谁就可以凭借产权取得利益,被兼并企业法人地位的丧失,也意味着产权转让.因此,企业兼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产权关系明确这一重大问题,也可以说,企业产权界限明晰化是企业兼并顺利实现的基本前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一直处于模糊状态.为此,应根据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企业产权管理现状,对国家资金和企业资金给予合理的界定,并实行资金分帐管理制度,才能保证  相似文献   

7.
一、目标公司的选择是企业兼并的起点企业兼并是一项系统的和复杂的智慧型工作,其操作需要一系列的专业人员的参与。通常企业兼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从行业角度划分,包括横向兼并、纵向兼并和混合兼并;二是从上市与非上市角度划分,包括上市公司的并购和非上市公司的收购,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的收购,无论是横向兼并、纵向兼并,还是混合兼并,一般都要遵循以下的程序或步骤:第一步,选择收购的候选目标公司。企业兼并的首要问题是选择被兼并的目标公司。对一个试图通过兼并来达到某种目的的公司来讲,其首要任务就是选择被…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第五次全球性兼并浪潮及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有企业兼并浪潮方兴未艾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间,一部分企业通过兼并逐步成长壮大,成为本行业中的排头兵或中坚企业;也有一些原本规模较大的企业在此浪潮中却随着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而不断衰退。同样想通过兼并走低成本扩张之路,为什么结局却迥异呢?笔者将从规模经济角度并结合企业兼并实践,对此问题略陈管见。一、企业兼并与规模经济的理论分析在市场竞争中,雄厚的资本实力已成为企业制胜的基础之一,而扩大规模则是企业获取雄厚资本实力的基本途径。在通常情况下,扩大企业规模…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企业集团,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兼并之路。企业兼并会计实务便随之成为当前会计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规定》认为,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购买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入实体的一种行为,其主要兼并形式包括承担债务式、购买式、吸收股份式和控股式。本文根据现行企业兼并核算的有关规定,仅对购买式(包括控股式)兼并的会计处理方法作些介绍。一…  相似文献   

10.
试论企业兼并的财务协同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论企业兼并的财务协同效应○天津财经学院许明波在各国经济活动中,企业兼并的动因与效应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而且交织在一起。兼并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直接动因就是财务协同效应。所谓协同效应,就是1+1>2的效应,指兼并后,企业的总体效益要...  相似文献   

11.
去年初,国务院对企业兼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这是纺织优势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的极好时机,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从困境中崛起,大胆地实施兼并,加快纺织工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再造纺织工业的辉煌做出贡献.在我国,企业兼并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也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行,很多问题都需要进行实践和探索,认真总结经验,以使企业兼并工作有序、顺利的进行.笔者就国有纺织企业的兼并方式、原则及兼并的意义、作用,谈点浅见,以供探讨.一、企业兼并的方式和原则从近几年企业兼并的情况看:1.企业兼并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承担债务式的兼并.这种方式是兼并方以全部承担被兼并方的债务为条件,从而取得被兼并方资产.如广东雅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兼并长沙毛纺厂,西北国棉二厂兼并陕西二棉等,均采取以承担债务的方式进行兼并,就纺织系统而言,此类兼并方式居多.二是购买式的兼并.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  相似文献   

12.
浅析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处理与法律确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加大企业的竞争力,企业资产重组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企业兼并是资产重组方式之一,为了使企业兼并顺利进行并符合法律规定,下面就企业兼并过程中的财务处理和法律确认谈一点粗浅认识。一、企业兼并的财务处理企业间兼并行为的发生和成败,与企业财务处理密切相关。兼并方的财务处理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它主要涉及购买被兼并企业的资产价值。而被兼并企业的财务处理则复杂得多,而且直接涉及到兼并双方的利益。企业兼并的财务处理是随着兼并程序的进展而分阶段进行的。(一)资产清查阶段的财务处理企业资产清查,一般是由企业和上级主管部…  相似文献   

13.
杨玉柱 《企业导报》2012,(21):47-4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体制也得到了日趋完善,兼并已经成为企业重组、规模扩张和重新分配资源的有效机制。但是,企业兼并风险错综复杂,深刻认识兼并的内在规律和原理,对了解企业兼并的机理,防范企业兼并风险是有重要帮助的。同时,也只有深入研究企业兼并的原理、内在动因、外部环境,才能正确识别企业兼并风险,提高兼并的绩效。  相似文献   

14.
产业链视角下的横向兼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丹 《集团经济研究》2006,(26):169-170
1、前言 企业兼并(兼并分为横向兼并与纵向兼并,本文只研究横向兼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产业组织理论重要的研究领域,主流的研究学派有哈佛和芝加哥两个学派:传统的哈佛学派认为企业行为、市场结构、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紧密相关,认为企业兼并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弱化市场竞争,往往是不利于社会福利的;而后起的芝加哥学派更强调产业效率,他们运用微分技术、博弈论等工具,对不同环境下的企业兼并进行具体的分析,认为提高市场集中度的企业兼并可以促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5.
企业兼并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现象,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西方国家里企业兼并已是司空见惯,它对各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兼并已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客观必然的组成部分.评价一项企业兼并活动是否成功,最直接的标志就是考察公司兼并后的价值是否超过了兼并前的价值.为了做出这个判断,需进行企业兼并的财务分析.企业兼并的财务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二是兼并价格的确定;三是兼并后双方企业财务变化.本文仅就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一、企业兼并的估评方法一般来说,评估目标企业价值有两个依据:一种是根据企业盈利水平评价;另一种是按照企业资产价值评价.按盈利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为贴现现金流量法;二是根据市盈率与股东可获盈利的乘积来评价.按企业资产价值评估即将企业的净资产作为企业的价值,它等于资产负债表上总资产减总负债后的净值,即股东权益.具体估评方法又可分为三种:一是按帐面价值评价;二是按重置价值评价;三是按清算价值评价.二、企业兼并估价方法的选择兼并方在选择好了目标企业之后,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企业兼并的垄断趋向和反垄断法的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兼并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企业兼并仅指公司法意义上的合并,而广义上的企业兼并,则包括接管和证券法意义上的收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法律规定的程序合并成一个企业的行为,本文所指的企业兼并是其广义概念.  相似文献   

17.
《财务与会计》2007,(5):6-16
兼并(企业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采取各种形式有偿接收其他念业的产权,使被兼并方丧失法人资恪或改变法人实体的经济行为。企业兼并的形式有:①承担债务或兼并,即在资产与债务等价的情况下,兼并方以承担被兼方债务为条件接收其资产的兼并方式;②购买式兼并,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企业资产的兼并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兼并不仅仅是因某一种原因进行兼并,实际的兼并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笔者认为,企业兼并的动机效应主要有五方面: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调效应、企业发展动机、市场份额效应和企业发展战略动机。一、经营协同效应所谓经营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兼并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效率方面带来的变化及效率的提高所产生的效益。企业兼并对企业效串的最明显作用,表现为规模经济效益的取得。企业规模经济由工厂规模和企业规模经济两个层次组成。兼并对企业规模经济具有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可以…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企业兼并的目的就是通过优势互补,即为劣势企业剥离不良资产,卸掉历史包袱,也为优势企业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发展优势.企业兼并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资产融合的运作状况,而且还取决于企业文化的融合程度和重塑状况.但在企业兼并的现实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注意企业资产的重组,而忽视企业文化的整合,导致企业兼并后的不融洽,出现新企业不景气甚至不如原优势企业.  相似文献   

20.
企业兼并是当前经济改革的一个必然要求。在企业兼并过程中,对其违法行为的处理有以罚代赔的倾向,这不仅对受害人极为不公,而且也将打击兼并法律关系各主体的积极性,不利于有效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也不利于规范企业兼并的相关行为和制止违法行为,与企业兼并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宗旨相悖。因此,有必要强化企业兼并中的损害赔偿的法律确认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