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巨大困难。这个困难一日“亏”、二日“债”。亏指“亏损”,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连年亏损,亏损面大,亏损额巨。据粗略统计,亏损企业占到1/3左右,1996年国有企业曾一度全面亏损。“债”指负“债”,尽管企业之间的“三角债”日增,但归结起来,企业欠的都是银行的“债”。据统计,1996年国有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虽比上年低些,仍达65.6%。亏损越多,债台越高,反过来导致进一步“亏损”,“亏”与“债”二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企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债务规模对企业来讲固然很重要,但为了探讨解决债务问题的途…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思考时喜喜国有企业的债务危机,已引起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经贸委对18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调查表明,国有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若把已查明的资产损失和潜亏挂帐考虑进去,已达89.9%。沉重的债务负担已成为当前企业举步维...  相似文献   

3.
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新思路[本刊讯]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对困扰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如何还?谁来还?最近提出了一条思路。区别不同情况,分层次加以解决。洪虎说,目前国有企业所负的债务主要是欠银行的贷款。国企所欠银行债务中有的确已成为不良债务,企业无...  相似文献   

4.
在国有企业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因为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如“拨改贷”、企业办社会、经营失误等导致企业负债沉重,而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国有商业银行,确切地说是国家。过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地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近些年的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上都在5%以下,负债企业的收益率可能更低,远低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国有企业每年的利润几乎不够用来向银行偿付利息。  相似文献   

5.
《中国总会计师》2006,(11):88-89
获奖理由 马伊安,作为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朝川矿的财务负责人,在管理中参照国际上陷于困境企业自救和债务重组通行的“损失共担”原则。从扩大外延入手在国有企业中率先实施了对原有债务大范围的重组尝试,开启了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方式创新之先河,形成了“朝川模式”,走出了一条国有被兼并企业创新债务管理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债务负担沉重的问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约为75—80%,其中1/3左右的企业的负债率实际已达到或超过100%。国有企业的负债过度、债务结构、债务期限结构、债务来源结构与债务使用结构不当、不良债务大量存在。资本结构失衡,不仅不利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助长了负债有理、负债有利的不良风气,破坏了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阻碍了经济市场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企业债务重整◆及◆税务与会计处理○广东顺德桂洲国税分局赖向明○江西财经大学吴芳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债务沉重,1994年在对部分企业资产重估增值后,经清产核资确定,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75.1%;1995年,预算内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竟高达95.1%。...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企业债务问题的现状和成因国有企业债务问题已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障碍,不在这个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银行商业化都难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即过度负债;二是存在大量不良债务。从资产负债率来看,根据财政部对30.2万户国有企业进行清产核资的结果,1980年,这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值为38.7%,1995年上升为69.3%,其中资产总额74721亿元,负债总额51762亿元,所有者权益为22959亿元。若扣除资产损失和潜亏挂账6696.7亿元,则实际的资产负…  相似文献   

9.
用债要适当     
叶金良 《企业家》2001,(21):38-39
本文源于“九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国有企业债务研究》(96BJL006)。文中首先分析了企业债务必须满足其生存、发展和脱困的需求,其次分析了负债经营如何讲求效果以及债务管理,使债务资金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市场化谈判”黄少安编者按:我国国有企业负债面广、负债率高、负债总额大。巨额的不良债务,已经超出了一般的信用问题范围,它实质上是特殊条件下形成的产权矛盾,已经制约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影响微观企业制度改革:一方面阻碍国有专业银...  相似文献   

11.
把企业从债务重负下解救出来──郑州、洛阳部分大型企业负债问题剖析李政新,傅晓东,王世英过度负债问题是目前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及日常经营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配套改革和国有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的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2.
在国有企业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因为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如“拨改贷”、企业办社会、经营失误等导致企业负债沉重,而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国有商业银行,确切地说是国家。过重的债务负担严重地制约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近些年的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上都在5%以下,负债企业的收益率可能更低,远低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国有企业每年的利润几乎不够用来向银行偿付利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前些年有些地方国有企业改制的首要目标并不是通过产权制度的变革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而是如何逃避国有商业银行债务,甩掉“债务包袱”,克服眼前困难。…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是背着沉重的债务包袱进入市场的,其债务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显性债务,即帐面帐务。1994年全国清产核资结果表明,国企帐面资产负债率平均超过75%,如果把已查明的资产和亏损挂帐考虑进来,实际资产负债率则高达83.3%,负债总额超过8000亿元。二是隐性债务,即国家过去应该以符合市场经济办法支付,而按计划经济办法统一扣除所造成的企业欠职工的债务,主要包括失业保险欠帐、老职工养老保险欠帐、企业办社会需要支付的转轨成本、职工住房费用欠帐等。国有企业的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合计起来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因此,帮助国…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有工业企业正处在最困难时期,主要表现在债务负担沉重、负债率居高不下,这一难题已经危及到国有工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为了正确认识国有企业负债现状,客观分析国有企业债务成因,研究国有企业减轻债务的对策,我们对赤峰市106户国有预  相似文献   

15.
周仁仪 《四川会计》1995,(12):16-17
谈减轻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新对策湖南商学院周仁仪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总负债率为75.1%。其中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8.4%,国有商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95.8%。过度的债务负担,造成亏损企业逐年上升,严重阻碍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企业高负债率的形...  相似文献   

16.
余立 《广西会计》1999,(7):10-12
国有企业历史债务包袱严重。据国家统计局企业追踪观测系统调查,由于长期对国有企业实行统收统支甚至是竭泽而渔的政策,使得企业自我积累很少,企业每年实现的销售利润甚至还不足当年银贷利息的几分之一,以至不少企业都陷入了“为银行打工”的无奈的困境。商业银行面对...  相似文献   

17.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债务重组对于改善我国企业不合理的债务结构,减轻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了破产程序费时、费力、耗资巨大、社会动荡等消极影响。但是,近段时间以来,我国所进行的一系列债务重组的尝试,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对债权人利益的忽视,对债务人利益的过度保护等等,导致原本就缺乏“信用”的中国经济出现滑向“赖账经济”的危险。因此,债务重组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制度进行。财政部于2001年1月对《债务重组》具…  相似文献   

18.
袁林 《经济界》2000,(1):57-58
一、当前我国银企关系的主要难点(一)企业负债累累、亏损严重,银行效益下降。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注入不足,经营过分依靠银行,据统计,我国国企的资产负债率平均在80%左右,而在其负债中又有90%以上是银行贷款,形成了国有企业特殊的经营现象——高负债经营。与此同时,大部分国企亏损严重,难以履约偿债,导致银行效益下降。(二)企业纷纷逃避银行债务,银行不良资产大量上升。一些企业为甩掉债务,采取了各种各样的逃废债行为,主要有:①借承包租赁之机来逃债,承包人不负责偿还原公司的债务;②“母体裂变”转移优质资产…  相似文献   

19.
一、国有企业债务性质:财政─企业─银行之间的“三角债”。1、国有企业的“亏损”与“负债”两大问题,其根源在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实行“统支统收”,既把企业大部分折旧基金连同利润一道收缴给财政,又把职工的社会保障基金上缴财政,而财政则用这些“财政收入”来扩大基本建设,上新项目、铺新摊子。几十年来,大批国有企业设备老化、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负担不断增大,企业亏损,靠财政补贴。国企不振,由于“失血”过多。一般来讲,越是老企业,情况越严重。2‘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拨改贷”…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怎样能使企业摆脱困境,成为我们面临的课题。党的“十五”大已为我国国有企业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道路与方向:一是要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二是要推进国有企业的并购,实现国有资产和债务重组,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资产负债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