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是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工业总产品的内涵来说,或者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中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内涵来说,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都是其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就前者来说,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生产资料的补偿基金,是工业总产品的组成部分。问题是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能否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中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一个方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不仅是因为工业总产品在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既要涉及到国民收入的分配,还要涉及到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而且因为这种分配要涉及到生  相似文献   

2.
王河林 《经济师》2006,(9):207-208
企业的经营目的是为了向社会提供有用的产品和服务,并从中获取商业利益。但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在经营过程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外,经营者还必须研究如何更好地经营,怎样进行有效管理,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运营管理属于现代企业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在企业管理中能起到理论指导作用。文章对企业战略、运营管理等方面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1.货币在推动产出增长中的作用货币发展史清楚地告诉我们,货币最初只是作为交换的媒介而存在,它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生产即流通。货币演化到今天,它已不再仅仅只是一个交换中介,而在推动产出增长的实现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乌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了货币推动力的思想,他说:“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成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新开办的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它的基本含义是要开办一个新的企业,必须有一部分预付货币资本,用这部分货币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然后将…  相似文献   

4.
<正> 传统所有制理论中,全民所有制是公有制的最高形式。从逻辑上讲,由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协调指挥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样,各个企业之间是没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也谈不上什么矛盾、摩擦、危机,应该是最有效益的。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践表明,现在,还远没有达到产品生产阶段,各个企业之间还只能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发展商品生产就要求企业有最优形式,保证其产品的竞争力,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效率低已成了改革中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从理论上弄清企业组织形式的优劣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为什么要实行计划分配?先解释我使用的分配这个概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的分配和交换,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分配是以国家为出发点,向各企业分配生产资料;交换则是以企业为出发点,相互交换它们的生产品。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这种交换是以国家计划为依据的,是计划分配下的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换是计划分配的继续,是执行计划的一个过程。下面,为了简括起见,我在叙述中把分配作为一个广义的概念来使用,也就是把交换也包括在里面。  相似文献   

6.
投资分配和产业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 一产业结构的形成与变化研究本问题需要首先说明,从宏观角度来说产业结构是指什么。众所周知,宏观平衡条件乃是涉及国民收入分配中消费与积累两大项的。与之相应的产品结构是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但是,某一部门的产品究竟属于第Ⅰ部类还是第Ⅱ部类,并无不变的尺度。小麦用作食物与用作工业原料时便属于不同部类;输往钢铁厂的电力是生产资料,而进入家用的则是消费资料。产品如此,生产能力亦然。同一个电子工厂,既可生产作为生产资料的工业电视,也可供应民用电子产品。这类两用产品或两用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人力资本是企业生产力的首要素,与货币资本并存并重,二者构成国企治理结构是时代的要求 改善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准确界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这种以货币资本为中心,强调出资人重要性的理念已经落伍于国际现代经济观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高新技术、网络技术、电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日显重要.知识已经成为资本,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首要生产要素,是决定企业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因素.国企治理结构应从货币资本的一元化转变为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并存并重的二元化结构.  相似文献   

8.
一、人力资本是企业生产力的首要素。与货币资本并存并重。二者构成国企治理结构是时代的要求 改善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准确界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这种以货币资本为中心,强调出资人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9.
物资     
《经济师》2001,(11)
物质资料的总称 ,包括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物质财富和经过人们的生产劳动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按其消费特征 ,物资分为直接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生活资料和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我国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 ,物资工作的“物资”概念 ,是指劳动产品中依靠计划调拨联接供求的生产资料。物资  相似文献   

10.
<正> 企业是这样一个有机体:它既消耗生产资料,同时又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这是企业最基本的功能。但是一个企业真正要生存下去,发展壮大,仅仅具备这最基本的功能是不够的,必须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为社会提供最多的能满足人民需要的产品或劳务,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短时期看,企业可以通过充分合理地使用现有的资源和生产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但是,从长远看,企业不变更生产要素的规模和质量,要想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根本不可能的。企业变更生产要素的规模和质量,必须进行必要的投资。  相似文献   

11.
聂锐  夏顺忠  杨贵针 《经济师》2005,(12):257-258
资本概念从货币资本向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拓展,使资本结构出现了高度化发展趋势。资本高度化发展直接影响资本投资主体地位、企业所有权边界甚至企业合约性质,这正是企业治理结构变迁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2.
王华清 《经济师》2004,(8):135-135,142
文章从产权内涵分析入手 ,理顺了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 ,论证了人力资本产权与企业产权治理的关系 ,并从产权层次上分析了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十八章《货币资本的作用》一节里,在论述货币资本作用的同时,全面分析了挖掘生产潜力的途径。今天,认真学习和领会马克思的这些论述,对指导我们全面地挖掘生产潜力,加快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说:“资本作为价值形成要素和产品形成要素的作用大小是可以伸缩,可以  相似文献   

14.
段鸿 《经济导刊》2007,(7):128-131
工业品市场传统上被称为生产资料市场,是以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供给品和企业服务作为产品,为其他企业、机构和组织的供应商.  相似文献   

15.
从企业管理的社会主义属性来认识问题纵观企业史,企业管理的产生与发展既是生产力进步的结果、也是不断调整人与生产资料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结果。企业管理就是不断适应生产力进步和生产关系调整的需要而存在与发展的,企业管理是两重的。本文拟从企业管理的一般原理出发、来认识和说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下生产资料所有者能够获得消费者剩余,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导致贫富差距。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下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消费者剩余消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并不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劳动产品在劳动者之间分配的合理性和生产资料计划配置的合理性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两个假设前提。  相似文献   

17.
<正> 一、计划财政体制是计划经济模式的基石计划经济的支柱是具有强制力的指令性计划和由国家订价的计划价格,而计划经济的基石则是统收统支的计划财政体制。在计划经济中,基本生产资料的价格一般被订在价值以下,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企业和部门按计划指令生产并按计划价格调出产品,所得收入不能弥补其劳动耗费。但这些企业和部门之所以能够生存下去,进行再生产,全靠计划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虽然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但如何把我国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做久的认识却是一致的。在人们共同的认识中,无论职业化管理,还是家族式成员管理或是其他什么样的管理都是由人来管理,人力资本比货币资本更重要、企业信誉比资本更重要、企业的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重要。因此。无论什么企业都需要实行特色化管理,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赵森 《经济纵横》1992,(6):25-28
<正> 一、国内目前的商品交易形式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由国家严格控制外,其余商品均可自由在市场流通.大量个体、私营和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的出现,大大推动了市场的繁荣.企业效益的好坏,不再是单纯地看企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更重要地是看产品能否被市场所接受.市场接受的多,说明产品需要大量生产,快速流通.反之,就要停产或转产.所以,能否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关键一条就是要促进产品销售,加速产品流通,藉此加快资金周转,提高市场的  相似文献   

20.
陆秉忠 《经济师》2001,(1):26-28
知识经济的时代 ,企业财富的创造是以人力资本为根本 ,货币资本为条件的。企业的竞争更多地表现在企业间伦理观念的竞争 ,企业文化的竞争 ,用人机制的竞争 ,经营策略的竞争。而这一切竞争的结果又最终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