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银杏叶提取液为保护剂及还原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合成纳米银溶胶。采用X射线衍射仪、环境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光谱仪对所制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银粒径较小,分布均匀;反应时间、硝酸银溶度用量、提取液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纳米银的粒径和形貌有着较大的影响;当硝酸银溶液用量为0.7 m L、提取液用量为8 m L、反应温度为50℃时,所得到的纳米银粒径最小。  相似文献   

2.
为制备粒径较小、分布均匀、稳定的纳米银溶胶,以月桂酸钠为保护剂,水合肼为还原剂,硝酸银溶液为前驱体,采用化学还原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保护剂与还原剂的用量对纳米银的粒径有着较大的影响。当保护剂用量为0.5 g、水合肼用量为1.0 g时,所得到的纳米银粒子平均粒径为5~7 nm。  相似文献   

3.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b(Zr0.45Ti0.55)O3铁电薄膜,通过控制不同的退火温度,可以得到不同晶粒大小的薄膜样品.样品的晶粒大小主要与晶界推移过程有关,晶粒粗化的激活能为0.77eV.  相似文献   

4.
有机掺杂的TiO2-SiO2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iO2-SiO2溶胶-凝胶体系中掺杂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简单提拉迅速蒸发溶剂、后期热处理去除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有机掺杂TiO2-SiO2复合光学薄膜。利用红外光谱(IR)研究掺杂薄膜表面结构特征;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薄膜吸收透过性的影响;利用反射式椭圆偏振光谱仪(ELLIP)测试薄膜的椭偏参数及Cauchy模型对椭偏参数进行计算机数据拟和,获得了掺杂的TiO2-SiO2复合薄膜光学常数在300-700nm波长范围的色散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O2复合薄膜,在TiO2/SiO2溶胶-凝胶体系中掺杂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通过简单提拉、迅速蒸发溶剂、后期热处理去除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有机掺杂TiO2/SiO2复合光学薄膜.利用红外光谱(IR)研究掺杂薄膜表面的结构特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薄膜吸收透过性的影响;结合椭偏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TiO2/SiO2复合薄膜的性能及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实验条件对TiO2/SiO2复合薄膜的制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溶胶、热处理温度以及溶胶-凝胶过程中反应和存放的环境温度及湿度等参数的调整,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SiO2/TiO2多层膜的方法.已制备出折射率可调的溶胶,所镀制的SiO2薄膜折射率在1.18~1.41之间可调,TiO2薄膜折射率在1.80~2.20之间可调.采用椭偏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所制得的多层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对SiO2/TiO2多层膜的制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以Ni(NO3)2.6H2O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制备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和超临界干燥法制备成NiO/SiO2气凝胶,用NiO/SiO2气凝胶作催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高温裂解CH4,通过不同的工艺参数合成多壁纳米碳管。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甲烷与氢气流量以及反应时间影响碳产率,从而影响多壁纳米碳管的质量和产率。实验中NiO/SiO2气凝胶合成多壁纳米碳管适宜的反应温度为600℃;甲烷与氢气流量分别为180 mL/min,60 mL/min;反应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8.
在多孔TiO2-SiO2溶胶一凝胶体系中掺杂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简单提拉迅速蒸发溶剂、后期热处理去除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有机掺多孔TiO2-SiO2复合光学薄膜.利用红外光谱(IR)研究掺杂薄膜表面结构特征;用SEM观察薄膜表面形貌;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薄膜吸收透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用溶胶-凝胶催化法成功制备纳米SiO2溶胶,并用浸镀法在经过超声的载玻片上制得S iO2薄膜。将薄膜浸入氯化钯、氯化铜混合溶液,匀速提拉,干燥后制得敏感膜。敏感膜在510 nm波长照射下,检测光电流随着CO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CO浓度降低又会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10.
超疏水薄膜有很好的自清洁、防腐蚀、减阻和防覆冰性能。利用高速激光雕刻机、光刻机对玻璃片进行刻蚀,并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得具有超疏水效果的表面;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对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先经过高速激光雕刻再使用溶胶凝胶法处理的玻璃片与直接使用溶胶凝胶法处理的玻璃片相比,接触角相当,但经激光雕刻的玻璃片放置2个月后,接触角几乎无变化,表现出更稳定的疏水效果;合适的光刻间距和匀胶厚度能得到较好的微纳米结构。光刻法与溶胶凝胶法结合给铝超疏水表面制备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热化学聚合法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壳聚糖(PVP/CS)水凝胶,利用红外光谱和电镜扫描对复合水凝胶进行表征,并讨论了交联剂用量、PVP加入量及CS加入量等主要条件对凝胶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S 0.2 g、PVP 0.3 g和甲醛1 m L时合成的水凝胶溶胀度超过300%。p H敏感性测试表明,当p H=5时复合水凝胶具有最大溶胀度。温度敏感性测试表明,在55℃时复合水凝胶具有最大溶胀度。抗菌性实验证明,PVP/CS水凝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抗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单相多铁性材料BiFeO_3(BFO)因具有优异的铁电性能及介电性能,有望在未来的多功能器件中得到应用。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层层退火工艺,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制备了组成为Bi_(0.98)Sr_(0.2)Fe_(0.98)Mn_(0.02)O_3(BSFM)的薄膜样品。研究了不同温度下BSFM薄膜样品的晶体结构、显微形貌、铁电性能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BSFM薄膜的最优退火温度为525℃,所制备的薄膜样品中无杂相产生,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测试电场为800 kV/cm时,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达到54μC/cm~2;测试频率为1×105Hz时,介电常数为230,此频率下测得薄膜样品的介电损耗为0.19。  相似文献   

13.
以Pb(Ⅱ)为模板离子,壳聚糖为功能单体,硅胶为载体,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为偶联剂,利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和溶胶-凝胶法在稀醋酸溶液中制备了Pb(Ⅱ)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对Pb(Ⅱ)离子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考察了吸附酸度、吸附剂用量、静置时间等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在混合溶液中对Pb(Ⅱ)的选择性,比较了印迹和非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容量;在最佳吸附酸度为4.5时,0.3g吸附剂吸附5h达到平衡,Pb(Ⅱ)离子印迹聚合物对Pb(Ⅱ)离子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饱和吸附容量是非印迹聚合物的2倍.  相似文献   

14.
以天然手性化合物D-(-)-酒石酸为手性阴离子,分别通过树脂交换法和化学合成法制备了N-正丁基-N-甲基咪唑-D-(-)-酒石酸手性离子液体,并对产品纯度、结构及比旋光度进行检测.对两种制备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树脂交换法是获得高纯度离子液体的好方法,而化学合成法则适用于对纯度要求不高的离子液体的制备,并总结了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在TiO2-SiO2溶胶-凝胶体系中掺杂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简单提拉迅速蒸发溶剂、后期热处理去除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有机掺杂TiO2-SiO2复合光学薄膜。利用红外光谱(IR)研究掺杂薄膜表面结构特征;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薄膜吸收透过性的影响;利用反射式椭圆偏振光谱仪(ELLIP)测试薄膜的椭偏参数及Cauchy模型对椭偏参数进行计算机数据拟和,获得了掺杂的TiO2-SiO2复合薄膜光学常数在300—700hm波长范围的色散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选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阿洛西林、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等几种常用抗菌药物配液,模拟临床用药一次量浓度(正常浓度)和全日量浓度(高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室温(25-26℃)和37℃,24h内对各抗菌药物配液含量及PH值变化进行测定,研究抗菌药物不同浓度配液的放置环境与药物含量、pH、外观颜色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抗菌药物不同溶媒的正常浓度配液各项指标均比高浓度配液稳定。高浓度配液药物相对百分含量丢失最多的是头孢曲松钠,达19.77%。正常浓度和高浓度在37℃下的各项测定指标均比室温(25-26℃)下差,表明温度对药物配液有影响。得出:抗菌药物配液均应正常浓度临用现配,时间不宜超过24h,抗菌药物配液应存放于合理的放置环境中,确保抗菌药物配液的质量,达到有效抗菌治疗效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硫酸铝的混凝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硫酸铝(PASS)制备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制备出性能稳定,效果良好的产品。用该产品对不同水质进行混凝试验,结果表明PASS有良好的混凝效果和广泛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化学键振动共振杀菌机理在中草药有效成分中的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考察了有抗菌作用的常用中草药26种,其有效成分的结构中具有多元极性共价键O-H键(糖基的O-H不计入)或N—H键的一般都有抑菌作用:中草药成分中带有三个以上的O-H键(或N—H键)分子结构的,具有很广的抗菌谱。《药物的化学键振动共振杀菌抗病毒机理》一文阐明了抗菌药物杀菌的主要原因是其化学键振动的波长等于某种细菌的长度时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语块教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语块运用与口语输出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采集了高职非英语专业班40名学生的口语测试语料,使用相关软件统计分析他们在两次口语产出中各项指标。结果显示:(1)受试在口语输出质量三类指标中均有提高;(2)在使用语块的能力方面,受试有显著进步;(3)语块个数和语速、发声时间以及语言准确性都显现出较强的相关性,而语块掌握情况与语言复杂性未呈现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多聚磷酸钠对共混模性能的影响,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壳聚糖(Cs)与明胶(Gel)共混膜,然后进行多聚磷酸钠改性处理。对共混膜进行红外光谱表征和透光性、透气性及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多聚磷酸钠改性壳聚糖/明胶共混膜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和透光率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