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的出台,就是为了规范资管业务,打破刚性兑付,消除金融风险隐患,形成资产管理行业统一标准,让资管行业回归主动管理的发展方向.资管新规出台后,曾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而后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过渡期又延长一年至2021年底(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过渡期延长到2022年...  相似文献   

2.
普益标准 《理财》2022,(3):36-37
2018年4月27日,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渡期至2021年年底. 这意味着,2022年1月1日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落下帷幕的时间,也是资管新规正式的开始.与过渡期相比,资管新规真正落地之后有哪些变化?这对投资者和银行理财机构来说,又将...  相似文献   

3.
2018年4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几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从政策上强化了对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性要求,明确了统一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而信托行业在业务开展中长期扮演着"影子银行"的角色,资管新规的出台无疑对该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在强监管环境下,信托行业也需积极配合资管新规相关规定,立足自身发展优势,推进业务转型。  相似文献   

4.
自2018年4月《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在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影子银行无序扩张得到有效治理,资管业务有序转型,净值型产品占比稳步提升,资金空转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持续助力实体经济发展。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同时资管新规过渡期将于年底结束,资管业要把握新机遇,顺应居民财富配置需求,通过积极参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努力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本期中,本刊组织专题,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支持资管行业深度参与银行间市场、资管产品创新、普惠资管投资策略、科技赋能资管等角度作深入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等文件的出台为资管业务戴上了"紧箍咒".经过三年多的过渡期,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施行,自此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开启了新篇章.伴随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券商资管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券商资管若要更好地抓住机遇,实现资管业务转型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中,资管产品已占据不可忽视的位置。随着资管新规的出台,在新的监管框架下,资管业务转型在去通道、降杠杆、期限匹配、净值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2021年是资管新规3年过渡期收官之年,保本理财产品实现清零,净值型产品比例大幅增加,多层嵌套现象得到改善,信托公司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已到达相对均衡的临界点,资管业务迈入规范发展新阶段。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也面临着部分产品打“擦边球”、净值化不彻底、存量产品难消化等后续问题。因此,应不断完善资管制度,合理调整底层资产配置,以净值化管理为核心提升机构资产管理能力,加大投资者教育建立对净值波动和风险承担的意识,有效处理资管业务过渡期结束后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4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对资产管理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如今,"资管新规"落地已有一年多时间,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跌至4.31%,为近两年最低值。银行理财收益率缘何会创新低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新规"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监管文件接连出台,2018年又被业内称为"资管元年"。有业内专家表示,资管业务转型对银行相关业  相似文献   

8.
朱芳草  王剑 《银行家》2022,(1):100-102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等多部委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结束,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将面临告别传统理财业务甚至退出理财业务的抉择.根据国外银行业的经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是其退出理财业务之后可供选择的转型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2018年4月27日,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规定过渡期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资管新规"过渡期进入倒计时。随着时间的临近,"资管新规"过渡期是否会延长等监管风向的问题引发市场广泛关注。2020年2月7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表示,"这是可能的,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正在做技术上的评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或将改变资产管理业务的转型运行轨迹。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作为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银行资管迎来历史新关口。"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有积极应对后续的复杂形势,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资管业务发展,提升业务韧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2018年4月资管新规出台,对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发展做出了一系列要求。新规明 确指出:过渡期后,具有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业务资质的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 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截至2017年末,银行理财业务规模近30万亿,其一举一动对整个资 管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从监管政策发展、成熟资管市场的经验、人口老龄化加速趋 势三个角度阐述了银行在当前设立资管子公司的背景条件,并分析了未来银行资管子公司发 展的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苑志宏 《银行家》2022,(1):94-97
临近2021年岁末,资管新规过渡期行将结束.在三年半的资管新规过渡期之中,一方面,以资管新规为主体的资管行业统一监管制度框架基本建立完备,包括银行理财、公募基金、保险资管、信托、证券资管、私募基金等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打破了行业桎梏和牌照垄断,消除了监管套利,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得到统一;另一方面,不合规存量业务得到...  相似文献   

12.
<正>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稳步增长,理财业务转型持续深化,多层次的理财市场格局正在逐步形成。随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过渡期正式结束,银行理财行业全面进入净值化、规范化发展时代。以理财公司为主力军的市场格局已经形成,固定收益类产品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韩佼  张佳婧 《河北金融》2022,(2):57-59,68
2021年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资管新规"落地的第三年,也是过渡期整改最后一年.三年以来,资管乱象得到有效遏制,影子银行风险显著收敛,刚性兑付预期逐步被打破,资管业务逐步回归本源.但是在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仍然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需要进一步采取诸如提升发行销售理财产品的合规性、持续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等措施,以完善和整改理财业务转型,助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21年风雨兼程,中国金融业克服多重挑战和制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21年12月31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迎来过渡期结束,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告别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5.
作为投资者,在理财的时候,肯定是想保本、收益高、风险小,但资管新规落地后,许多资管产品不再保本,故对安全比较看重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五一前夕,资管新规落地。央行联合多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资管新规正式落地。《意见》较征求意见稿略作修订,过渡期由原来的2019年6月30日延长至2020年底,以确保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6.
涂敏 《中国外汇》2020,(2):86-87
2019年市场回顾配套资管新规出台细化政策2019年,银行理财行业经历了较大的变革。监管发文主要围绕资管新规(指《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合规运营为主旨,对银行和理财子公司的监管细则进行补充和细化。资产端方面,《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条件提出具体要求,明确界定了标准化债权的认定标准和范围。负债端方面,《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业务的通知》要求细化结构性存款业务.  相似文献   

17.
文章依据《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甘肃省资管业务发展实际,从业务结构调整、融资结构变动、盈利能力和风险防范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资管新规对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影响。提出加大资管业务知识宣传、加强机构性存款监管、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参与市场资金配置、提升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竞争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管新规过渡期资产管理行业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效,保险资管产品逐步落实资管新规的措施,保持持续发展态势。为持续推动保险资管产品的健康发展,本文建议适度拓宽基础资产范围,持续加强投资能力建设,强化内控及风险管理,完善要素市场,增强产品流动性,加强行业自律和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李达 《中国金融》2022,(7):59-61
<正>银行理财一直是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主力军,其规模占比最大、客户覆盖面最广。特别是2018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等监管文件发布以来,银行理财逐步回归本源,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截至2021年末,  相似文献   

20.
"资管新规"对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进行规范,要求打破刚性兑付,实行净值化管理。本文就信托产品的净值化管理进行分析,认为"资管新规"颠覆了信托业的传统业务模式,促进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信托产品实现净值化管理还面临着"非标产品估值+业务转型"的现实困难,下一步信托业要从合规经营、加强管理能力和提升投资者风险意识这三个层次优化业务环境,明晰责任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