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李春华 《新智慧》2004,(4B):54-55
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合并分立等资产重组、资产剥离等方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向社会募集资金并上市交易,从而调整股东权益和企业财务、组织机构的一系列经济行为。当前,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集中表现在公司产权不明晰、资产配置不合理、社会负担重以及资金匮乏等方面。为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地勘单位改革普遍存在的问题、难点及原因,并进行了战略定位分析,提出了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步伐、推进企业改组改制、搞好资本经营、剥离非生产经营性机构等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后,仍然面临非常艰巨的资产管理任务。商业银行必须加强信贷资产的科学管理,才能防治和化解金融风险,真正实现商业银行的急健经营。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必须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充分依靠资本市场这个基础,以企业资产经营为主要内容,进行资本化经营的改革,选择改组和调整的正确道路,取得改革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孟劲松 《新智慧》2005,(5):29-29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对原具有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按企业法人的要求重新登记注册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过程中。必须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和资产评估。其中,净资产的界定和处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假设某项资产的寿命无限长、在任何时刻出售的价格不变以及其经营利润的现值服从布朗运动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个经营利润达到临界点的模型;当该资产在临界点的经营利润低于其出售价格一定比例时,最佳的选择就是剥离该资产;通过变量取值的替代和适当改变,得到了一个可用于实际计量的模型;由于经营利润临界水平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难度,故应用本模型进行剥离决策不是最优而是次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 ,绝大部分企业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 ,都要对原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与分拆。但目前资产剥离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 ,也无法律、法规来明确规范 ,实践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产生了种种弊端。本文拟就企业改制上市中资产剥离的会计处理作以下粗略的探讨。根据原企业改制后法人地位是否存在 ,剥离的会计处理有所不同。1、在控股分立模式下 ,原企业的法人地位继续存在 ,只是将企业的专业生产经营系统改组为股份公司 ,要对原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作相应的调减分录 ,对进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新设账页进行处理。2、在非控股分立模式下 ,原企业丧失法人资格 ,分立为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 ,在将原企业的账结清后 ,双方可各自设立新账。3、在整体改制模式下 ,原企业法人地位转为上市公司。首先 ,借记“剥离负债”科目 ,贷记“剥离资产”科目 ,差额一般记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借方 ;其次 ,对转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按评估值调整账面 ,其差额与原剩余的净资产相加(减)后按折股比例记入股东的资本公积 ;再次 ,对剩余的资产、负债在新公司设账 ,差额视为新公司的注册资本。在具体处理时 ,主要采用调整分录法 ,即对拟剥离项目根据剥离的原...  相似文献   

8.
深化高校资产管理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是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认真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对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工作中,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固定资产折旧;二是引导资产合理配置,逐步实现资产剥离;三是强化内部成本核算;四是认真对待固定资产报费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 企业重组内涵丰富,模式众多,从我国企业重组的实践看,以下几种模式值得借鉴与推广。资产剥离模式资产剥离是指企业将非经营性闲置资产、暂时无使用价值的资产,以及已达到预定目的的资产从企业资产中分离出来。从表象上看是企业规模的收缩,但实质却是收缩过后的更大幅度、更高效率的扩张。资产剥离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经营的资本,剔除自己不善于管理的资本,可以大大提高资产运作效率。这种模式包括减资、置换、出售等形式。如著名的几家上市公司陆家嘴、申能股份、天目药业、赛格集团就是成功运用资产剥离的范例。陆家嘴采用协议回购方式实施减资,将国家股中尚未投入运作的2亿元资本从注册资本中退出,成功地达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资产的过程中,已经将债转股作为一种主要的资产处置方式,对此,理论界存在不同观点并展示了讨论,讨论的焦点问题主要包括债转股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的地位、债转股机制能否顺利运转、如何界定不良资产剥离的范围、数量和时间、如何选择开放型和封闭型债转股、股权价格的确定、股权回购等问题上,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观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有企业改组上市过程中 ,存在国有股份按国有净资产折算成股份和社会公众股按发行价认购的区别 ,这一区别导致了同股不同价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后,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商业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关系、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以及资产公司参与债转企业的管理等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几个问题。如何加强这些方面的管理和运作,保证国有资产增值,降低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从界定资产证券化概念入手,深入分析要成功实施资产证券化必须满足的4个核心条件,作者从政策、法律、市场等多维度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能否通过资产证券化方式有效地处理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的不良资产问题进行概括和总结,并从资产证券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出发,结合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的现实情况,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进行反思,认为资产管理公司没有必要运用资产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4.
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与债务重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尤其是在企业改组改制过程中,为了解决企业资金紧缺,周转困难等矛盾,通常采用非现金资产偿还债务或由双方达成协议进行债务重组。而以非现金资产进行重组是其中一种形式,本重点阐述了二的异同点,以及在会计上如何进行帐务处理。  相似文献   

15.
章认为,经营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影响经营风险的主要因素有资产结构、产品需求、产品种类等,而这些因素最终都表现为与资金管理紧密相连的财务风险。因此,加强资金管理和监控就成为规避经营风险的主要对策。此外,实行多角化经营、加强市场调研等同样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业银行人不良贷款,经剥离后尚有20%以上没有处置,为提高农行人经营效益和竞争能力,应从人才、措施、机制等方面加以努力,清收不良资产,盘后信贷资产。  相似文献   

17.
以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资产剥离与企业业务重组的角度出发,研究了资产剥离、核心能力培育与企业绩效改善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发现:首先,中国企业资产剥离有其内在机制,即当企业整体经营绩效出现问题时才会选择此战略,并且这些企业的业务结构相对比较复杂;其次,中国企业资产剥离有其选择机制,即进行资产剥离的企业,通过实施归核化剥离,精简业务,可以显著改善企业绩效;最后,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与资产剥离战略的实施存在替代效应,即如果企业的核心能力越弱,资产剥离对企业绩效改善越显著,这时的资产剥离需要凸显主业,反之,企业也可以考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孟劲松 《新智慧》2005,(13):29-29
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是对原具有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按企业法人的要求重新登记注册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过程中,必须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和资产评估。其中,净资产的界定和处置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总体来说,事业单位净资产为全部资产减负债后的差额,一般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笔结合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实践,对事业单位净资产的界定及相关会计处理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之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方向是非国有化和股份化,在其过程中,存在五大问题:现有资产定价问题、债务处理问题、企业员工身份转变问题、剥离社会资产问题、人们的价值理念问题等,同时,本文最后系统阐述了非公有经济理论的十大要点。  相似文献   

20.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主要盈利资产,在商业银行总资产中占所比重较大。信贷资产经营情况好坏对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国内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国有商业银行必须认真研究信贷资产经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