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是伪冒假劣产品都应打击。打假对象不仅包括有形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信息产品——统计数据。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通知》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统计工作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的通知》的下发,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虚报瞒报统计弄虚作假的活动正在全国全区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客观、真实、科学的统计数据是一个企业了解情况、分析形势、制定目标、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实际是统计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虚报瞒报、弄虚作假、虚报浮夸、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的行为。统计数字严重失真,必将对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现就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统计监督工作的现状统计监督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从法制建设和组织建设的现状来看,我国的统计监督作用发挥得仍然不理想,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1.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和估报统计数字的现象时有发生。2.“长官意志”取代统46计制度,统计数字报多报少,随意性较大。3.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部分存在着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乡镇企业的统计监督也存在上述问题。上述种种问题,导致大量真实的国情民意难以上达。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虽然不象制造假酒假药那样,会直接伤害人的身体,威胁甚至夺去人的生命,但其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统计数据质量的好坏将决定能否正确分析经济数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和可行性的决策。但是现实中我们的统计部门往往得不到十分真实、准确的数据,这主要是企业在上报统计数据上经常弄虚作假。不同类型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经济目的对上报的统计数据往往区别对待,作假的手段也有所不同,如虚报、瞒报、伪造、迟报、篡改统计资料等。长期以来社会各界都较多地关注企业虚报统计数据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我国也的确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5.
乡镇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搞好改制后乡企统计工作意义重大。在新经济形势下,建立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统计体系,完善统计的职能,有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统计的法制建设,由学法、守法向普法、执法转变  1.实事求是,敢于讲真话。  当前,弄虚作假、虚报浮夸在一些地方存在。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订计划、办事情不从实际出发,好大喜功、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迫使下级弄虚作假; (2)思想作风不正,利用虚假数据迎合上级,争名谋利; (3)法制观念淡薄,置《统计法》于不顾,随意修改上报的…  相似文献   

6.
信息广场     
蒋正华表示我国统计数字作假很有限本刊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日前率领统计法执法检查组分赴各地进行了检查。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与海量的统计数字相比,弄虚作假的数量相当有限。我国统计数字的真实性是有保障的。他还说,一些媒体报道:六成的统计数字存在弄虚作假,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在统计部门查处的统计违法行为中,弄虚作假占60%,既有虚报的,也有瞒报的。蒋正华说,弄虚作假等违法案件的发生,与统计体制、机制上存在不足有很大关系。所以,统计法需要不断完善,执法需要不断加强。我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前进中…  相似文献   

7.
《企业研究》2013,(13):9
统计造假离不开"数字出官"的潜规则,也与统计造假问责乏力直接相关。国家统计局2013年6月14日在其官方网站曝光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在工业企业统计上弄虚作假。经核查当地71家工业企业发现,经科局编报2012年年报工业总产值85.1亿元,初步核实为22.2亿元,虚报62.9亿元。  相似文献   

8.
时下,一些地方和单位在统计数据上出现了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歪风,并大有蔓延之势。据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统计,共查出统计违法行为七万多件,其中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这两万余件,占总件数百分之273%。这种不正之风,害国害民,贻误党的事业,必须坚决根除。通过分析不难看出,统计数据严重失实的原因是多方面,不仅有当前统计工作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任,有统计法制不健全的问题,而且更有领导干部思想作风方面的问题。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干部受利益机制的驱动,以权谋私。这些人头脑发热,不顾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9.
李群 《数据》2013,(4):52-52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依存于社会都绕不开"责任"二字。肩负着统计这项"万岁的事业",统计人对"责任"同样有着深切的体验。笔者认为,"实事求是报实数"乃统计人最大的责任。而现实中,统计人常常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自觉自愿地、没有外力强迫地履行报实数的统计责任;二是诚信缺失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地虚报、瞒报。如何使前者成为全  相似文献   

10.
一些地方为争取更多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骗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年底采取税收“空转”或收“过头税”的办法,虚增税收收入完成额,骗取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补助;二是虚报项目、工作量骗取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三是虚报受灾面积、受灾程度等情况骗取救灾专项补助资金。  相似文献   

11.
张敏 《西部财会》2005,(5):54-54
有的单位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虚报浮夸,弄虚作假,大玩“数字游戏”以达到所谓的“好政绩”、“好业绩”,从而修通畅达的仕途,眼下正成为一些企业(单位)某些人的拿手好戏。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数字腐败”。  相似文献   

12.
马晓轩 《数据》2004,(10):49-50
执法检查发现,基层统计报表上报的数据中或多或少的存在差错.这些差错按照统计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定性为统计违法行为,并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对此一些基层统计人员不理解,有些单位对于行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罚还提出了复议或诉讼.多数单位陈述自己出现的差错不是故意弄虚作假,不是虚报、瞒报.数据报错不应属于违法行为等等.通过以下统计违法行为的构成、种类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学习,使我们统计人员在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的基础上,从而避免统计违法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虚假的统计数据是中国经济的腹心之疾。4月9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雀在局务会议上称.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是对政府公信力最大的影响,坚决惩治和积极预防在统计上弄虚作假是统计系统廉政建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柳纪纲 《数据》2002,(2):1-1
坚持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是统计部门重要的政治任务,也是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根本所在.近几年来,北京市各级统计部门始终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坚持从自身做起,从思想教育、环境改善、体制创新、方法改革和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反映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数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搞准统计数据方面,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数据》1998,(2)
[本刊讯]在全市统计工作会议上,市统计局局长唐龙在分析了当前统计数量质量不高的原因后指出,在新的一年里,各级统计部门必须把提高数据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上,采取有效措施,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切实抓出成效。唐龙说,广大统计工作者要依法行政,恪守职业道德,坚决同以权定数、弄虚作假的腐败行为作斗争。尤其当统计结果与计划目标有距离,行政领导要求“再实核实”的时候,统计部门的负责人要敢于斗争,顶住压力,坚持原则,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强化统计执法检查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点和有效手段,对此,唐龙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严格统计执法。对统计违法行为,特别是弄虚作假、瞒报、虚报的行为,现一件,查处一件,决不手软;坚决抵制“说情”之风,拒收被查单位的物品;光明磊落,大胆执法,充分发挥统计法律、法规的威慑作用。二是统计执法检查多样化,要做到:突击性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综合检查与单项检查相结合;执法检查与数据质量评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喜闻“吹牛也收税”路霄莲报载,山东省泰安市最近发明了一种治“吹”良方,即“吹牛也得收税”,按“吹牛”数字进行报税,可谓是“打蛇打在七寸上”,有效地抑制了浮夸风蔓延。笔者深感此举值得在面上推广。虚报浮夸,弄虚作假,在有些地方已成久治不愈的痼疾。有些人或...  相似文献   

17.
王剑  方哲 《审计月刊》2006,(8):47-48
2001年底财政部出台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考核办法(试行)》,文件规定:“考核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现金收入,考核指标为现金回收净额”,并“对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回收工作,国家按照现金回收净额的1%-1.2%予以奖励”。奖励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积极有效处置不良资产。但是有些资产管理公司年末人为调节资产处置进度,采取多种手法弄虚作假获取考核奖励,如有的滞留回收资金、有的挪用回收资金、有的虚报回收资金、更多的是在处置资产时弄虚作假、违规操作,更有甚者暗示中介机构低估资产的公允价值、拍卖行违法拍卖等。虽然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各种弄虚作假方式完成了财政部下达的不良资产处置考核任务,但同时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8.
企业财务决算的不真实不仅影响到企业投资和 企业职工的利益,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国家经济决 策和政府宏观调控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要采取有效 措施杜绝财务决算失真现象的发生。 一、企业财务决算失真的主要表现 (一)财务收支弄虚作假 《企业财务通则》和分行业财务制度实行以 来,将过去国家管理的一些财务权限下放给企业, 放权后,一些企业只考虑集体利益不考虑国家利益,在财务收支活动中弄虚作假,侵蚀国家利益,加之相应的监督机制不配套,最终导致财务决算的失真。主要表现手法有: 一是隐瞒或虚报收入、多计或少到成本,以达到虚…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四川省某县 12名乡镇一把手因搞假材料、假汇报、假现场受到严肃查处。 这些乡镇一把手为了有个好政绩,不踏实工作,却搞起了假材料、假汇报甚至假现场……虚报水分高的达 99%以上。……其中一个镇上报毛兔存栏 1582只,实际存栏 51只。   因弄虚作假而被查处的乡、镇一把手并非“只此一家”。此前不久海南省儋州市 4名浮夸虚报骗取荣誉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被罢免了职务。长坡镇完成香蕉地备耕任务不到 100亩,却向上级部门汇报完成了 800亩。市委领导实地核查时,长坡镇党委书记羊生雄则组织镇干部冒充农民在一块不适宜种植香…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审计检查中查出的经常是屡查屡犯的问题:如偷漏欠税,隐瞒收入,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私设“小金库”,违反财务会计法规、隐瞒、转移和减少国家资本金,亏损企业弄虚作假,少摊成本,虚报利润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