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麦苗期出现叶片发黄、死苗现象,中后期出现根腐、白穗等现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小麦苗期就感染了病害。生产上在小麦苗期就应该注意防治病害。如果错过防治适期,到后期麦田郁蔽、施药困难,防治效果往往很不理想,导致病害很难控制。现重点介绍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梭条花叶病的病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农民科技培训》2005,(6):20-20,22
小麦从苗期到腊熟前都能吸收叶面喷施的氮素营养,但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氮素对小麦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小麦生长前期叶面喷氮有利分孽.提高成穗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而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氮则明显增加粒重.同时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并能改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麦套夏棉的生态环境,摸清了光、热、水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找出了光照是影响麦套夏棉生长发育诸因子中的首要因子。从而提出了麦套夏棉不宜采用“麦棉塞”于畦埂这种形式,应窄畦播种小麦,畦埂套种棉花,使之既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棉花建立合理群体结构和苗期生长。  相似文献   

4.
小麦根部三大病害(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均为土壤带菌,苗期可致死苗,后期造成倒伏和白穗,严重影响小麦的高产稳产,必须加强防治。秋播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主要揩施有:  相似文献   

5.
《农家致富顾问》2009,(11):25-25
黑龙江省目前种植的小麦为春小麦,一般在3月底到4月上旬播种,4月底5月初出苗,出苗期正是当地的旱季,无效小穗数增加,穗粒数减少。春小麦的灌浆期又与当地高温期重合,造成千粒重和容重降低,致使当地春小麦产量低。全省种植面积已从高峰时的200多万公顷降到20万公顷,严重影响大豆调茬。  相似文献   

6.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危险性大,难以根除的特点。南于受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治十分困难,是植物病害研究工作者公认的“癌症”。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茎基部,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7.
小麦做为我国粮食消费的主要品种之一在粮食价格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近年来小麦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波动.特别是2003年10月后的价格暴涨到2004年5月后的价格剧跌,直到现在的价格低迷,进而影响到国内物价的总水平和国家农业政策的贯彻执行,由此可见小麦价格的重要性。本试就影响小麦价格的主要因素和现阶段小麦价格的合理性做初步的分析,以期为业内提供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2012年8月份以来,全国小麦价格不断上涨,至今涨幅已超过20%,河南、山东等主产区的部分地区涨幅达到30%。小麦价格上涨,不仅直接影响到下游面粉企业的生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物价总水平的走势和百姓生活。专家认为,短期供求关系是影响小麦价格上涨的主因,长期来看保证粮食价格稳定还需加大对农业的补贴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价格政策是影响农户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小麦价格政策对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有助于理顺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制定补贴方案,合理调控市场供求,确保口粮安全和农民增收。[方法]文章选取小麦产量、播种面积、综合价格政策等指标,分别构建C—D函数模型,以衡量各变量对新疆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结果](1)对小麦产量有正向影响的指标按其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小麦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而农业劳动力和农作物成灾面积对小麦产量具有负影响。(2)有效灌溉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农作物受灾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小,综合价格政策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弹性系数为019。(3)综合价格政策对新疆农户供给行为的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响小麦播种面积进而影响小麦产量供给。[结论]扩大绿色有机小麦生产规模、增强价格政策调控、提升小麦有效灌溉水平和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是提升新疆小麦供给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玉米苗期异常现象的原因及防治玉米在苗期生长过程中,因受不良因素的影响,秧苗常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影响秧苗生长,不利于培育壮苗夺取高产、据调查,苗期玉米生长发生异常现象,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甚至造成死苗,颗粒不收。因此,必须加强苗期的田间管理,及...  相似文献   

11.
WTO框架下中国小麦供求平衡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小麦作为三大粮食品种之一,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在WTO框架下的供求平衡问题对国家粮食安全影响甚大。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小麦供求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入世后的小麦供求平衡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研究指出,过渡期之内,中国小麦的供给将以每年1%左右的速率下降;到2005年小麦自给率将由目前的95.31%下降到91%左右;且小麦供给量仍呈周期性波动态势。  相似文献   

12.
罗俊 《致富之友》2000,(4):10-10
(接上期)四、清整沟厢小麦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分 ,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试验表明 ,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90 % ,就会发生缺氧现象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妨碍土壤养分的释放和小麦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同时 ,土壤中还会产生毒性物质 ,毒害麦根 ,使小麦根系发黄、变黑 ,失掉吸收养分的功能 ,这就叫做渍害。小麦播种时受渍 ,影响出苗 ,造成缺苗 ;苗期受渍 ,会出现草荒 ,影响分蘖 ;拔节孕穗期受渍 ,茎叶发黄 ,容易倒伏 ;抽穗开花后受渍 ,影响灌浆 ,减轻粒重。受渍麦田还容易感染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 ,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3.
硼是农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冬种作物如油菜、蚕豆、小麦、绿肥和马铃薯都是喜硼作物,增施硼肥(主要是叶面喷施)可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 一、油菜:油菜缺硼,苗期萎缩不长,花期花而不实.对产量影响很大。宜于苗期、蕾苔期和初花期各喷施一次浓度为0.2%的硼砂溶液,喷液量分别为40公斤、50公斤和75公斤。  相似文献   

14.
棉花苗期病害是影响棉花苗齐、苗壮的重要因素,在我县发生较普遍、危害较重的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角斑病,炭疽病等。棉花出苗期遭遇低温阴雨天气,棉籽出苗慢,苗势弱,容易遭受病菌侵染,轻者引起烂仔、僵苗迟发,重者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成片死亡,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棉花苗期病害,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家致富顾问》2013,(12):14-14
由于今年我国玉米取得丰收,供应整体宽松,价格将偏弱运行。随着面粉进入消费旺季,小麦价格将呈偏强走势。预计小麦玉米比价将继续扩大,但小麦替代玉米作饲料消费不具有经济上的可行。玉米市场供需基本面仍然偏弱;目前产区深加工企业玉米价格小幅波动,主要是受企业到货量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新品种     
新品种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龙麦19"龙麦19"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育成,1994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原代号"龙87-7439"。该品种生育期90天左右,为中晚熟,需有效温度1700℃,苗期发育较慢,叶姿半直立,分蘖力强,...  相似文献   

17.
“气象干旱不等于农业干旱,小麦产区受灾也不等于成灾”;“中国已连续五年丰收。以五年丰收应对一年歉收,应当没有太大难度”。“干旱不会影响到我国小麦供应和粮食安全,更不会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证小麦高产稳产,开春后,小麦在管理上应抓四防。一防渍害开春后一般雨水多,如果排水不畅,土壤湿度过大,极易发生渍害。应及时清沟排水,并于行间撒草木灰,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二防倒伏对苗期有倒伏趋势的地块,在小麦拔节前深中耕和镇压。在小麦拔节初期,趁晴天露水干后,喷施浓度为0.2%~0.4%的矮壮素溶液。三防早衰小麦抽穗后,根、茎、叶基本停止生长,生长中心转向穗部,茎叶制造和贮存的有机养分不断向子粒输送。这个时期,常因缺肥使叶片早衰,造成千粒重下降而减产,因此,应及时补肥。通常在小麦孕穗到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氮、磷…  相似文献   

19.
麦种包衣,不仅能够防治苗期病虫鼠害,还有利于麦苗健壮生长,具有省种、省工、省药等节本效果。现将麦种包衣技术介绍如下:一、麦种的包衣1.包衣前要对麦种进行初加工种子的纯净度直接影响到包衣质量。因为纯净度差的种子在包衣时,其所含的杂质及破粒也耗用一部分药量,种子会因包衣药量不足而不能完全被药膜包裹,这样就会影响包衣的营养和防治病虫害的功能。因此被包衣的麦种必须经过精选,去除杂质和破粒,其成熟度、发芽率、水分含量等均应符合良种标准化要求。2.选用种衣剂型号小麦白粉病、根腐病重的高产田或撒播小麦田可选用…  相似文献   

20.
在小麦生产中,小麦种植技术是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小麦种植技术涉及到施肥技术,其对小麦生产的质量产生极大地影响作用。本文就对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提供有效的施肥方法,为我国小麦种植提供一定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