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QDⅡ制度是指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允许本国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一种制度,曾为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06年我国各商业银行陆续推出各色QDⅡ产品以来,各产品收益表现极不稳定.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各类银行系的QDⅡ产品平均亏损15%-50%不等.现阶段各商业银行推出QDⅡ产品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其中隐舍各种风险,并重视应用相应的手段与方法去防范和化解.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QDII的资格和投资限制不断放宽,近日QDII再次引起了市场的关注。然而,对于QDII可能对海内外市场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很多误区。国内市场主要担心,QDII会引起资金大规模流出A股市场,引起A股市场价格的大幅下降,这是对QDII制度的误解。QDII制度是一个国家在资本没有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有限制地允  相似文献   

3.
QDII(Qualified Domess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制度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允许本国国内得到批准的机构投资者在一定额度限制下通过开立收支范围被严格限定的特别外汇账户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该制度的实质是对内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进行额度管理.在这一制度下,所有对境外资本市场的投资都必须通过此类机构进行,从而方便国家对资金流向和规模等的监管.QDII主要涉及获准机构的资格认定、资金进出的监控以及许可投资的范围和额度限制等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阻却QDII实施之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静芳 《经济论坛》2004,(23):90-91
一、概述 所谓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指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容许本地投资者向海外投资的一种机制。任何向海外资本市场投资的人士,均须通过特定认可机构进行,以便国家做出监管。作为QF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的姐妹花,QDII同样被视作我国开放资本市场的一种投资机制尝试,  相似文献   

5.
QDII制度是新兴资本市场实现对外开放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在我国已经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推行QDII制度,会产生证券市场资金分流、心理预期作用负面影响,但对我国扩大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空间,加快培育机构投资者;推动投资理念与模式的逐步成熟;推动证券业制度创新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观点     
《经济导刊》2007,(7):9-9
社会财富分配不公让改革陷入两难境地,中国可实行多元化土地制度,QDII放宽不等于AH股同价,中国资本市场应当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论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商业银行市场治理机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玮 《现代财经》2003,23(5):11-13,38
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的发展之间并不是简单的资金竞争关系,事实上资本市场的发展优化了商业银行市场治理机制,为现代银行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本文从信号显示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两个角度对于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资本市场与商业银行的制度建设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将在互动之中共同走向规范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首批QDII产品的运作情况整体而言不尽如人意,但各款产品之间较大的收益差别更值得进行仔细的思考。本文结合各产品的收益情况,对各QDII产品之间的设计条款进行了比较,力图找出两者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为今后银行QDII产品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9.
QDII(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制度即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允许本国国内得到批准的机构投资者在一定额度限制下通过开立收支范围被严格限定的特别外汇账户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一种过渡性制度安排。该制度的实质是对内资投资境外资  相似文献   

10.
双"Q"机制: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FII和QDII双"Q"机制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步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过渡性制度安排.截至2006年2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8537亿美元.在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汇储备比较充裕,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的有利时机,适时推出双"Q"机制,是我国资本市场朝向国际化迈出的极其重要的一步.目前应积极从预警系统建立、配套制度建设、资金流量调控、经营能力和风险承受力提高、监管和相关制度与国际接轨、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和完善我国的双"Q"机制建设,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和内外交流.  相似文献   

11.
张耐冬 《时代经贸》2006,4(12):107-108
经济资本管理是国际银行业先进的管理工具,是落实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加强商业银行内部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经济资本体系是工业化国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工具,并逐步发展为现代银行的标准管理手段和系统。本文将详细探讨经济资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作用,从而运用经济资本管理手段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薛春芳 《经济论坛》2007,(8):112-114
19世纪20年代以来,现代西方商业银行经历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这是现代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带有根本性的转变,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积极改革传统的营销模式,普遍实行了客户经理制。事实表明这一制度的实施客观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以美国为例,客户经理制推行后美国国内银行平均资本收益率和资产收益率分别上升了33%和50%。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实施QDII制度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QFII制度的实施,相对应的QDII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对QDII制度之实行可能对我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其对外汇管理和国内证券市场稳定的效应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实施QDII制度的具体规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晓钰 《资本市场》2007,(10):30-32
第三季度,资本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A股市场一路走高,上证综指稳稳站在5000以上的高位,市值也突破了24万亿达到新高,蓝筹股成为拉升指数的功臣,优质资产注入、集团整体上市等概念推动着上市公司的价值增长。 基金的火爆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股市。9月上半月基金开户数接近200万,规模几乎与同期A股新增开户数持平,大部分开放式基金月平均回报率高达15%以上。 此外,港股直通车和股票型QDII基金的推出开辟了投资新渠道,开始了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对接;公司债、股指期货的各项准备事宜进入实质性阶段,推出在即。 不难看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步伐正在加快,这已成为业内从上至下的共识。那么面对这样的共识,第四季度的市场会发生何种变化?投资机会又在何处呢?  相似文献   

15.
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变革以来,人民币汇率风险逐步受到企业重视。为满足企业规避汇率风险的需要,商业银行也加大了人民币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农行目前推出远期结售汇新产品——“即远通”远期结汇,该产品结合了即期、远期和掉期三种产品,本文对该产品推出的背景、原理和应用做一介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QDII生疏试水     
3月26日,民生银行发布“非凡理财‘港基直通车’产品触发终止公告。”该行去年10月发布的一款QDII产品基金净值已跌破50%下限。按规定,该产品将被动斩仓。  相似文献   

17.
中资银行2006年才开始的QDII新兴业务受制于各种风险,总体发展不快。目前,汇率风险是中资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现实风险;信用风险随着国家对经营QDII监管的放松会越来越大;流动性风险是中资银行在QDII业务发展初期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后会逐渐减少;市场风险目前出现的可能性较小,但却是中资银行经营QDII业务必须面对的永恒风险。为防范风险、扩大QDII业务,中资银行应:利用产品策略避险;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保值;选择有实力、信誉良好的交易对手;加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走势的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宏观监管制度日益完善,资本充足率情况随之改善,但仍存在资本结构单一等问题。针对现状,参考国际政策相关做法,提出了坚持长期资本约束制度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倪峰 《经济论坛》2008,(10):126-127
担保物权制度既是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基本手段,也是社会经济的有效调节工具。一个国家的担保制度与其资本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担保制度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或者金融市场的晴雨表。我国新《物权法》的颁布施行为担保物权植入了很多市场化的元素,促进了商业银行抵押业务的发展。相较《担保法》,《物权法》担保物权的立法进步对融资市场及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有效性及改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稳步推进和居民理财意识的日渐增强,个人理财业务的逐步壮大与个人理财产品逐步多样化成为商业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概述信托型、新股申购型、QDII型目前这三种创新类理财产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这三类产品创新的有效性并得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结构单一,期限、风险和收益没有真正与客户的实际需求有效结合,理财产品亟待进一步改善和创新的结论。最后本文提出了改善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