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中国冰箱市场被海尔、科龙、新飞、美菱四大家族统治已经很久了。调查显示这四大家族每一家的年销量都在100万套以上。论综合实力,美的、TCL、康佳、海信、荣事达、小天鹅、奥克斯都不比他们差多少,甚至比他们更强,但他们延伸品牌进入冰箱领域后,其冰箱年销量却总在二三十万,至多在四五十万之间徘徊,也难怪名不见经传的顾雏军在收购以制造冰箱为主业的科龙、美菱后口出狂言说,他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今后谁降价他都可以看着不动。  相似文献   

2.
伏昕 《华商》2012,(10):54-57
9月6日上午8点,广东省肇庆市四会监狱,三辆汽车早早停到大门前。不一会儿,一个身材略胖、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的中年男人从高墙内走了出来。顾雏军,这位曾名噪一时的格林柯尔系创始人、原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在度过了七年牢狱生活后,提前获释。这一天,只有少数知道消息的人前来迎接顾雏军出狱,其中包括部分格林柯尔旧部、科龙旧部,还有当年他为科龙培养的一批“后备军”,顾雏军称他们为科龙的MBA。  相似文献   

3.
6月1日,安徽合肥。格林柯尔成功击败美的,正式宣告受让美菱股份20.03%的国有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美菱保留9.8%的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这是格林柯尔老板顾雏军继两年前成功收购科龙后的又一次大“征伐”。 可顾雏军的胃口显然还远不止这些。他再次放言,要在几年内将全国所有的冰箱企业收归旗下,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冰箱帝国。 顾氏“野心”,已是路人皆知;顾氏征伐,也无疑渐行渐远了……  相似文献   

4.
自从一个叫顾雏军的人掌控科龙电器(000921.SZ)以后,科龙从此就开始了多事之秋。去年有郎顾之争,今年又冒出个律师严义明“枪挑”顾雏军;先是涉嫌以同一专利进行两次出资,接下来又是被证监会调查;前会儿三名独立董事集体辞职,这会儿又传董事长等人“被抓”——7月19日又发公告:公司过亿资金被法院冻结……  相似文献   

5.
作为亚洲制冷家电巨擘的广东科龙集团,旗下容声、科龙品牌电冰箱去年发起技术圣战,投下巨额资金开发新产品,今年起三十九款高技术含量新产品全面出击全国市场,容声、科龙两大品牌冰箱一至二月销售27.5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5%,销售额5.2亿元,这一业绩创下冰箱行业淡季市场新高。从三月一日起容声(科龙)冰箱二十余款新产品全线提价,市场反应仍不改初衷,三月一日至十日,容声(科龙)冰箱销量达6万台,销售额1.14亿元。  相似文献   

6.
居平 《商界名家》2005,(11):60-62
严义明作为律师先后办理了“红光”、”银广夏”“大庆联谊”等案.带领广大中小投资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开中国股市维权之先河而名噪一时他个人先后荣获2001年中国证券市场十大新闻人物.2002年美国《商业周刊》“亚洲之星”等荣誉称号。崔前不久的科龙事件中.严义明又引燃了顾雏军出事的导火索,使他再度成为舆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财经界》2003,(8)
家电进入资本竞争时代《财经界》第7期封面文章《格林柯尔“北伐”》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家电业的一个苗头:正进入资本竞争时代。顾雏军口出“狂言”:在一到两年时间内,占有国内冰箱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即产销量达到500万台以上;另一半产量则出口海外。中国的冰箱业中,海尔、科龙、新飞、美菱,被称为“4大家族”,占有国内6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科龙与美菱整合成功,将对中国冰箱业的市场格局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一个人的退休有时就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中国家电业,继“价格竞争”的倪润峰时代和“品牌竞争”的张瑞敏时代之后,莫非又要进入“资本竞争”的“顾雏军时代”了? 如果中国冰箱业能够通过资本而不是价格的整合手段,率先实现两三个大品牌的规模化对峙式经营,对中国冰箱业来说,善莫大焉,对中国家电业也是一大幸事。北京刘名  相似文献   

8.
张德华 《商界领袖》2003,(10):82-84
第一回 卖身求安 血雨腥风花落去 横枪立马 大片河山终姓顾 这一回里我们说到老顾疯狂出手收购美菱、西泠,又西进重庆,建起了一个大家电网。疯狂的顾雏军这个月总算有点收敛,但一点事不出总说不过去,于是悄悄地把美菱、科龙冰箱的营销高层精英换了个座位。这一招真绝,我们姑且相信这是老顾做的好事。  相似文献   

9.
互动     
《三联竞争力》2006,55(9):6-6
寡助者顾雏军 古语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顾雏军的失败与其糟糕的人际关系固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他为什么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致死.依然值得人们长久思考。顾雏军也曾有过反思如果能在收购科龙电器后便收手.一心一意去做冰箱产业就好了。可惜的是.这一反思来得太晚.而且也仅仅停留在反思的层面.并未由此改变其行事风格。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业》2005,(9):10-11
科龙8月21日首次正式面对媒体,科龙新闻发言人、整合传播部部长刘伟湘公开透露了科龙复产情况。根据科龙内部排产计划,8月20日至31日,科龙将生产冰箱6万台,部分已停产的冰箱生产线初步复产;9月份将生产冰箱(含冷柜、小冰箱)35万台,顺德总部冰箱基地的生产基本恢复正常;同时,9月份计划生产空调10万台以上。  相似文献   

11.
顾雏军攻略     
《财经界(学术)》2003,(7):20-23
顾雏军很兴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却是欲言又止.科龙内部的人士透露,自从2003年5月31日与美菱签订收购协议后顾老板心情一直不错.不错的主要原因是美菱在顾氏的战略棋盘中是极为重要的一子.除了这一点,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科龙ST摘帽.  相似文献   

12.
叶宁 《销售与管理》2009,(10):51-55
背景:科龙组织转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当顾雏军2001年进入科龙时,科龙严重亏损,外销收入只有6000万美元。到2004年,科龙的外销达到了4亿多美元,占到整个收入的42%。科龙总体销售收入在顾治理的几年中翻了一番,2004年已达到80多亿。  相似文献   

13.
黑榜     
《商业文化》2005,(7):8-8
“只需顾雏军与证监会同意,象征性签下‘零收购’或‘一元钱收购’也不是没有可能。”——8月中,有消息传出,已被法院冻结的格林柯尔所持的科龙电器26.43%股份将在一个月之内被拍卖,抢购科龙的风潮正在涌动,据称东菱凯琴、海信、美的等厂商均有意入主。  相似文献   

14.
曾明 《商场现代化》2005,(33):337-338
从2004年8月郎咸平在新浪财经首发<"国退民进"盛筵中狂欢的格林柯尔>一文质疑顾雏军的一系列对国企的并购活动开始,到2005年7月顾雏军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中国证券报,2005年8月2日).这场改革开放以来最热烈的一次有关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似乎告一段落,尽管顾雏军被捕的原因不是因为在科龙公司收购中的侵吞国资行为,而是涉嫌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罪.对他进行调查的是证监会而不是国资委.但随后国企MBO的事实上被叫停和很多国企产权出让被中止,倒也间接地说明了郎咸平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从17年前发明“顾氏热力循环系统理论”和格林柯尔制冷剂,招致包括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在内的国内制冷学界集体批判开始,顾雏军一直处于舆论漩涡中。2001年,他斥资5.6亿一举收购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科龙电器(000921),其后又以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跨行业、跨区域并购,构建起中国资本市场的格林柯尔系。据不完全统计,顾雏军控制的企业已经接近30家。面对如此大手笔,外界对其并购资金的来源以及并购用心  相似文献   

16.
《三联竞争力》2008,(9):13-13
3年前,周厚健仿佛拣了个便宜,低价接过顾雏军出事的科龙,但今天看来,这个便宜可能是个麻烦。 2008年7月18日,海信科龙电器第六届董事会召开,议题是要不要《暂停资产重组之协议》,把海信白电注入科龙的计划往后放一放。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制度的问题关系到中国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龙电器曾是家电行业的领头羊,而它的董事长顾雏军也是一个“神话”企业的缔造者。可是在短短的4年中,科龙就面临着种种危机,而今,这个“神话”已经要走向破灭……本文通过剖析“科龙事件”的来龙去脉,揭示资本市场上的制度缺陷,以期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照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一、科龙公司的基本情况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制冷家电企业集团之一,电冰箱年产达800万台,空调年产500万台,在国内冰箱及空调市场均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冰箱市场的占有率连续十年全国第一。科龙公司主要生产并销售家用空调、冰箱、冷柜、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冰箱生产和供应国之一。中国的电冰箱企业除了不能自主设计和制造压缩机外,其他方面的自主设计和生产能力均已具备。截至2006年底,中国冰箱年销售量达到了3079万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达到19.56%,增速提升了8个百分点。经历了前两年的低速,冰箱行业已经逐渐克服了不利的生存环境,像海尔、新飞、科龙等龙头企业更是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巩固着自己的地位。现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寻因素,已经不再仅仅是冰箱企业的压力,而是已转化为龙头企业提升盈利水平的动力与机会。  相似文献   

20.
面对媒体的质疑,入主科龙的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曾经说:“格林柯尔是由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你们不相信我,难道还不相信安达信吗?”遗憾的是,安达信今天还值得谁相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