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飞 《经济师》2011,(4):56-5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快速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王保国 《时代经贸》2007,5(11X):62-6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全面推进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一项重大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全面系统地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科技文化素质从总体上看与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叶德跃 《经济师》2012,(4):35-37
注重培育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任务。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这个立场出发,围绕着如何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行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4.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关键是使农民知识化,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队伍,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坚实的人力支撑,进而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反哺"的重要举措,而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其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8.
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长期战略.但新农村建设应以谁为主体,是理论界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本文认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10.
刘凡 《当代经济》2007,(19):12-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三农",难点也在"三农",而"三农"问题最根本、最突出的是农民增收问题.近年来,农民增收难,不仅影响了全市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成为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民占我市总人口的80%,深层次分析阻碍我市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江苏省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虽然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却存在着显著的地区差异,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课题组通过调查发现,农民素质的高低与其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三地区农民素质的不同是直接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文章在简要介绍调查背景、方法和对象等的基础上,重点对各地区农民素质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沈慧 《发展研究》2007,(12):38-40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调动农民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而当前影响农民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农民权利特别是政治权利的缺失.因此,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农民政治权利,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增武  胡士杰 《经济论坛》2006,(15):118-1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处理好城乡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要求。一、农民持续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点和难点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相似文献   

14.
杨春娟 《经济论坛》2006,(20):128-129
胡锦涛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不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也为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在广大农民中深入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引领农村新风尚,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新农村建设呼唤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农民的觉悟程度、认知程度、思想道德素质高低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培养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点。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意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才能促进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国家则应该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减少农民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剥夺感,为农民营造平等的意识氛围。这些使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能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6.
职业农民与农民职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中的关键和核心是农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亿万农民是真正的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改变农民的"身份",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这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新农村的目标.实现这一历史任务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农民是农村的主人,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新农村建设必然要依靠农民,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当家作主的主体作用.维护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两个反哺”的重要举措,而新农村建设农民是其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实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有效推进并长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所以,对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培育工作,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建设新农村必须培育新农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宏伟目标,确实有着新的、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育新型农民。因为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的素质不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