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商投资大陆研究报告中信国际研究所刘文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殷存毅,曹小衡台商赴大陆投资始于1983年。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促使台商投资大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台湾有关部门以"正面表列"形式,准许部分制造业产品项目到大陆...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引进台资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7年以前的恢复阶段。虽有台湾当局禁止,仍有一些台商借探亲观光之机回乡考察、探询投资机会,至1986年底,福建省共有台商投资16家,投资近 1000万美元。1987年后台湾解禁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为台商赴大陆投资创造了有利机会,当年福建吸引台资 42家约 28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台商投资大陆的动因、特点及对策杨忠一、台商投资大陆的动因分析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政策出台以来,台商投资大陆和开展双边贸易的兴趣与日俱增。有以下两方面的统计数据可以说明:一是与投资大陆的其他国家相比,台湾从1990年末投资总额(协议资...  相似文献   

4.
台商赴大陆投资始于1983年。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台湾探亲,促使台商投资大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台湾有关部门以“正面表列”形式,准许部分制造业产品项目到大陆投资,从而首次使台湾民众赴大陆投资合法化。1993年,台商在大陆的投资达到高潮,据经贸部统计,当年台商与大陆签订了10948个投资项目,协议投资金额达印.7亿美元。近年来,台湾对大陆的投资迅速发展,据台湾经济部统计,1995年核准台商对大陆投资金额为10.92亿美元。大陆和台湾文化相通,语言相近,生产成本低廉,故而成为台商对外投资的热点。但由于大陆的不…  相似文献   

5.
内容海峡两岸资源的高度互补以及两岸投资环境的明显逆转,使台商赴大陆投资持续升温,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区域不断拓展,投资领域不断延伸,形成一股西进潮流。台湾当局为防止经济空洞化以及出于政治考虑,重弹“南向政策”老调,妄图引导台商从西进转南向。然而大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完美的投资环境,确保台商获取在其它地区难以得到的低成本优势。台商西进大陆是明智的选择。台湾当局应该顺应潮流,加强与大陆的经济合作,否则将全盘皆输。  相似文献   

6.
自70年代末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以来,华南四省区凭借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超前形成的体制优势和开放意识,在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台湾金融业向大陆转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越龙 《经济论坛》2005,(22):24-26
一、台湾向大陆产业转移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台商首先抢滩登陆“珠三角”和福建地区,形成以轻纺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第一波”投资潮;台商的“第二波”投资浪潮仍以“珠三角”和福建地区为主,但投资领域转向了以石化重化为代表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台商投资的“第三波”以电子信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代表,主要落户在“长三角”地区,部分落户在环渤海湾经济圈。持续发生在两岸间的产业转移,推进了两岸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相互依存程度的不断加深。两岸间逐渐形成日益密切的产业分工关系,形成你中有我、  相似文献   

8.
封小云 《经济前沿》2001,(11):25-31
自1987年起台湾开放对大陆的探亲、投资与观光以来,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持续发展,且在近年来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投资高潮.鉴于两岸之间尚未建立正常的沟通与协调渠道,因此,中央政府在1988年颁布了&;lt;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gt;,并且在1994年制定了&;lt;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gt;(以下简称&;lt;保护法&;gt;,围绕这一法案,1999年又出台了&;lt;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gt;(以下简称&;lt;实施细则&;gt;).……  相似文献   

9.
<正>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随着海峡两岸形势的日益和缓,台商赴大陆投资由暗到明、由少到多迅速发展.目前台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大陆、特别是沿海开放地区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蓬勃兴起的台商投资企业,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外向型经济和促进两岸民间交往的不断扩大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表现出明  相似文献   

10.
杨德明 《发展研究》2006,(12):18-20
近两年来,一方面两岸经贸关系随着两岸党际交流的不断深化正朝着日益紧密化方向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台湾当局将大陆经贸政策由“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改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台湾相关经济管理部门亦根据“积极管理”的新提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管理”措施,对台商施压,企图遏制台商大陆投资。在两岸经贸关系处于如此复杂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福建台胞权益保护,优化涉台法制环境,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台商投资大陆之初,因囿于两岸政治形态对立,因此多采取合作与合资方式进行.从1978年开始,在两岸贸易的促进下,台商开始对大陆进行试探性投资,主要表现为零星、分散、隐秘、少量等特征,通常借用华侨名义以策安全,此一形态在1987年以前台商的83项投资中居于主流.  相似文献   

12.
台商大陆投资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台商开始对大陆投资,并逐步成为投资主力,但是近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有所下滑,特别是作为投资热点的广东、福建两地均也现了台商撤资转投的现象,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投资?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广东、福建、华东三地的台商投资及经营现状,从投资环境的变化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业园区是台商农业项目发展的最佳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祖国大陆和台湾都加入了 WTO,台湾的涉农企业和个人(下称台商)对大陆的投资有所升温。这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就在祖国大陆加入WTO前不久,为应对两岸农业入世后的冲击,台湾当局决定首次大范围开放200多项赴内地投资农业项目。在此情景下,一些已在大陆从事农业投资的台商,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投资愿望。由于台湾农业的资本运用较密集、技术含量较高,农业产业比较精致,与祖国大陆的资源型、粗放型农业互补性高,因此,台湾农商投资大陆的  相似文献   

14.
现状与特点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始于1983年。至1987年止,累计投资额仅1亿多美元。1987年底,台湾方面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台胞投资大陆出现高潮,此后基本保持不断增长的势头。据台湾经济研究院的调查报告,到1991年上半年,台湾赴大陆投资的厂商为2857家,协议投资额达36.15亿美元;投资集中于福建、广东两省,并逐渐向内地发展。厦门和深圳两市台资密度最高,协议台资额共达15亿多美元,占全部台资协议投资总额的42%;台资项目数超过1000项,约为全部台资项目总数的35%。  相似文献   

15.
近三十年来,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经历了由试探性投资到全面发展的过程,投资领域与投资地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以大陆八大经济区的最新划分方式深入分析了各区域对台商投资的吸引力与台商的集中度,进而从经济与政治上分析了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推力与拉力,并指出,在大的局势没有产生变化前,这种推拉效应依然存在,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6.
继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两次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热潮之后,2000年以来,台商掀起投资大陆的第三次高潮。面对方兴未艾的台商投资热,大陆各地区该如何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投资环境和引台政策,从而增强地区吸引力?这是目前学术界和地方政府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产业区理论分析台商在大陆投资的现状,认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但远未形成产业集群,为此必须营造区域合作和创新环境,使台商在当地长期扎根。  相似文献   

17.
单玉丽 《发展研究》2004,(12):37-38
台商在大陆的投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到目前为止,已经基本形成华南(珠江三角洲、福建闽东南)、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等台商投资相对集中的区域。  相似文献   

18.
1994年海峡两岸经贸特点和发展趋势史远香发展特点1994年,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这种发展与往年相比呈现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海峡两岸贸易投资增长速度大大减缓。众所周知,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1988年国务院颁布鼓励台胞投...  相似文献   

19.
1994年海峡两岸经贸特点和发展趋势史远香发展特点1994年,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这种发展与往年相比呈现明显的变化。首先是海峡两岸贸易投资增长速度大大减缓。众所周知,自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1988年国务院颁布鼓励台胞投...  相似文献   

20.
福建引进台资与闽台经贸关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借助其对台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渊源,一度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热点地区,同时台资在闽的投资浪潮极大地促进了闽台经贸关系的发展。但是近几年来,台商投资福建热浪逐渐消退,江浙、广东迅速崛起,成为新一轮台商投资的重点地区。面对引资的严峻形势,在闽台经贸合作的关键时期,如何发挥福建自身优势,使其在台商投资大陆的新布局中重新占据有利位置,助推闽台经贸合作呢?本文将就此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