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构性产能过剩长期困扰中国工业部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在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背景下,本文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三层博弈模型中刻画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工业面板数据和广义矩估计方法(GMM)检验财政分权对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具有正向影响,并通过政商关系的渠道促使中国企业选择低端技术生产,进而导致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因此,为治理中国工业部门结构性产能过剩,中央政府应进一步推动体制改革、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2.
周期性产能过剩与体制性产能过剩叠加形成的中国式产能过剩困扰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基于1999-2013年中国钢铁企业数据,本文检验市场需求与政府干预对企业产能和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的周期性产能过剩具有非对称性,体制性产能过剩加速了周期性产能过剩的形成,市场需求和政府干预是形成中国式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外部需求增加在刺激企业扩张产能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而政府补贴引致的产能增加加剧了企业产能过剩;与国有企业不同,非国有企业的周期性产能过剩特征表现不明显,市场需求只有与政府补贴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对非国有钢铁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骏 《新财富》2009,(10):32-32
许多人认为,中国不会出现通胀.主要理由是产能过剩问题依然严重。这个说法似是而非。笔者认为,即使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过度的货币扩张最终也会传导到CPI,虽然其程度可能不及充分就业(或者说产能利用充分)条件下那么大。  相似文献   

4.
专家认为.市场热.投资肯定热.产能过剩是计期经济的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允许有一些重复建设。没有一定的产能过剩.就不会有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汽车竞争一直很不充分.现在应当补上这一课。产能过剩造成的压力.可能会压出一批优秀的中国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都担心2010年的中国车市将会出现产能过剩,但是从目前的销售态势以及中国车市刚性需求旺盛的情况来看,未来很长时间都不用担心产能过剩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近日,发改委出台了淘汰过剩产能的具体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这是在2003年至2008年的那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周期过程中所绝无仅有的。这一方面足以说明目前中国的产能过剩程度到了何等严峻的地步,同时也预示着决策层对于一季度暴增的信贷可能导致产能过剩的不菲的增量的担忧。  相似文献   

7.
张国胜  刘政 《财贸经济》2016,(12):116-132
利用世界银行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2005、2012),本文实证检验了中国企业在国内的市场扩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并结合地方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渠道考察了相关机理.研究发现:企业的属地经营加剧了产能过剩并使得中国的产能过剩具有省级市场的属地特征,企业在省际之间的市场扩张能够抑制产能过剩.考察相关机理后发现:中国在省级市场内部存在诱导企业过度进入并加剧投资的影响渠道,这使得市场内生的产能集中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省际市场扩张能够强化企业竞争并影响其产能决策,市场内生的产能集中机制因而能够在全国发挥抑制产能过剩的作用.据此,通过以省级政府为重点完善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在全国开展跨区经营、将全国性销售指标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重要依据等措施,完善中国产能过剩的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8.
刘燕 《商》2013,(14):247-247
一、当今中国行业产能过剩现状就传统行业而言,目前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1.6亿吨以上,水泥产能过剩超过3亿吨。此外,有色金属行业的电解铝这些年的无序扩张也导致了长期产能过剩的风险。其产能利用率在2007年将近90%,由于盈利丰厚,各地一窝蜂而上的结果是产能扩张太快,行业产能利用率迅速降低,近两年已经降至65%左右。  相似文献   

9.
魏琪嘉 《商》2014,(13):57-58
一、中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情况分析 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过剩产能一般都能依靠投资、消费、出口而得到消化或缓解。而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大大偏离了市场经济的正常水平,是一次全面性、绝对性、长期性的产能过剩,而且本轮产能过剩面临的背景和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与上几轮产能过剩相比,去产能的时间会更长,遇到的困难会更多。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产能利用率在生产侧与消费侧进行分解,测算了中国31个省市区的工业部门产能过剩指数,并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的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市场分割以及其他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侧技术效率损失与消费侧供大于求,产能过剩现象在中国各地区普遍存在;生产技术水平较高、消费能力较强两个因素导致东部地区的产能过剩程度远低于中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比重、创新投入比重的提升可以缓解产能过剩现象;而地方保护导致的市场分割、过度投资将恶化产能过剩现象。市场分割程度的上升将会弱化对外直接投资对产能过剩的缓解作用。因此治理产能过剩需要弱化地方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消除市场分割,加速建立中国统一的消费市场,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中国工业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部分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其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产能过剩也被称为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词汇,是过度投资的结果。产能过剩一直困扰着中国的市场经济,近年来引发社会多方的高度关注。本文通过介绍产能过剩的外在表现特征,分析了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指出了产能过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工业企业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如何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已然成为政府、实务界和学术界热议的焦点。利用沪港通交易制度实施这一外生事件,文章以2012—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产能过剩的影响。结果发现:首先,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有利于提高企业产能利用率、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其次,资本市场开放对于产能利用率的提高作用,在取得银行借款较多、企业所得税税负较低、土地使用成本较低的公司中更显著,而对于行业信息环境的调节效果不敏感。证明资本市场开放是通过缓解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来提高产能利用率从而化解产能过剩。进一步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降低标的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进而化解过剩产能。文章研究表明,资本市场开放有利于缓解政府干预带来的中国式产能过剩,在丰富了"治理产能过剩"相关领域研究的同时,也为"金融服务于实体"这一政策要求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顽疾,从钢铁到光伏,许多行业均处于产能过剩的轮回之中. 这是表象,真实的情况是,中国经济产能过剩与稀缺并存,制造业过剩、核心技术稀缺.一些以高科技为幌子的企业,其产能过剩的实质仍然是制造业过剩.  相似文献   

14.
当前,对产能过剩形成原因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一是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全部推向体制和管理部门,认为产能过剩完全是因为管理不当而导致的;二是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周期原因,认为产能过剩完全是由外部需求萎缩造成的。上述观点的片面之处在于忽视了形成导致产能过剩的微观因素。本文旨在将产能过剩的原因和企业的投资行为、市场规律放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导致产能过剩的微观机制,为制定更加合理、全面、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2013年全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中国化解产能过剩工作将按照加严的标准,严控产能增加,在三年内,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五大行业不再新增任何产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祝宝良表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必然带来阵痛,“有的行业甚至会伤筋动骨。”  相似文献   

16.
沈晓琳 《浙商》2012,(1):72-73
中国经济的未来不在国有企业,而在民营企业。全球范围内的物质商品生产能力已大大过剩,温饱已不是问题,现在更头痛的是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7.
“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中经常出现的现象,也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时常面对的问题。在我国并不成熟的市场环境下,诸多非市场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加快了产能过剩现象发生的频度,削弱了市场机制对产能过剩的自我纠正作用,放大了产能过剩的负面效应。正确对待我国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现象,需要推动政府在经济调控中的“补位”与“退位”,积极引导和推动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18.
风电虚热?     
5月22日,2009中国风能产业对话资本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有专家提出,风电产业今年或遭遇大洗牌。 事实上,风机产能过剩在业内已经不是秘密。对于有点“过剩”趋势的风机产能而言,来自需求端的消息也并不那么乐观。  相似文献   

19.
郑伟宏 《现代商业》2014,(20):63-64
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并结合灰色系统理论,量化分析了中国钢铁产业1996-2012年产能过剩程度,对未来三年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进行了预警,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角度分别提出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长期存在,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曼  肖燕 《北方经贸》2010,(4):12-13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也是最大消费国,中国现在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尤为复杂,最大的挑战来自在国有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的钢铁行业。我国要抑制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促进结构化调整应切中产能过剩的“要害”;不能单纯以规模论优劣;多角度实践兼并重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