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金融改革不断深化及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财富管理市场快速发展背景下,资产托管业务凭借低资本消耗和对中间业务收入的拉动作用等优势,不断发展成为银行机构规模增长快、创新领域广的新兴业务之一,在银行机构转型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常州市银行机构资产托管业务的详细情况,人民银行常州市中心支行对辖内26家银行机构①开展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如一阵新风,迅速兴起,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深刻影响。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代表,首当其冲。从交易与贷款业务的视角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各有优势,也各有不足。如果能够准确把握两者的发展规律,正确进行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不仅对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来说是共赢,更能够有效促进我国金融行业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王聪 《中国经贸》2014,(11):96-97
近年内,各类网络开发商,如阿里巴巴网等陆续开展小额信货业务,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信货业务的发展,我国进入互联网的金融时代,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也对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冲击。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量的不断加大,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时代信货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此现象的出现对于商业银行业务的具体影响情况,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说明了商业银行向互联网金融方向发展的必要性,结合其转型的优劣势制定出商业银行进军互联网金融的改革方向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家倡导普惠金融背景下,传统金融机构也积极转型,发展线上业务。商业银行是传统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招商银行为例,结合经典营销理论和案例研究,总结其互联网金融营销特点,具体化了当前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的研究,同时为商业银行更好结合互联网,开展新型营销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剖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及其发展规模,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最后结合互联网金融的经营模式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磊 《中国经贸》2023,(11):28-30
金融改革深入推进下,商业银行凭借自身优势,在资产管理市场中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不过因为存在刚性兑付、利润市场化加速等问题,使得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存在较大挑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商业银行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特点入手,分析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现状,提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优化措施,希望为商业银行提供参考借鉴,不断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水平,实现稳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韩庆斌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54-160
金融科技加快了银行“金融脱媒”的进程,研究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影响作用机理对商业银行的转型至关重要。利用VAR模型分析了2017—2022年商业银行贷款、存款、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及对应市场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等季度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来分析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的冲击程度和相应解释贡献度。研究发现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在前五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反向作用;此外余额宝的货币市场基金以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两者的联合依次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中间业务产生正向、反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前,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并对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及经营模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加强同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合作;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变革传统的商业银行经营业务流程;加快培养和储备复合型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固基础。本文将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从而详细阐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在其传统业务、业务经营等方面的影响;通过细分对各类业务的影响,从而回答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如何进行发展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等一系列问题以及提出应对的方案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其他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在移动通信和电子商务等的作用下,将人类社会带入大数据时代,通过云端存储技术,实现了对社会中基础信息的整合与调配。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冲击,为了提升核心竞争力,商业银行必须创新理念,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因此,文章针对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闯 《特区经济》2014,(11):117-118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而由其衍生出来的互联网金融也开始向传统的金融行业发起了挑战。本文从"余额宝"的炙手可热引出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通过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进行对比,阐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造成的冲击,并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为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以使其能够适应变化,保持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金融也伴随互联网高速发展着,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部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简单快捷的支付方式吸引了大部分个体客户和中小型客户,对商业银行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如果商业银行能充分利用移动支付这个契机,对商业银行来说将是一个极大的创新发展。文章首先对移动支付的优点进行分析,其次运用SWOT方法对商业银行的优点、缺点、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商业银行本身客户资源充足,资金流动性强,安全性能高;但是同时商业银行业务办理流程繁琐,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缺乏创新;面对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相关设施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为此,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良好的金融环境推动商业银行创新发展。商业银行应该保障移动支付结算安全,加强合作,实现互补共赢,创新移动支付应用场景,加快业务创新,有效利用移动支付,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国内银行业从事开放式基金托管代销业务的历史和现状为切入点,重点论述了商业银行进行开放式基金托管代销的优势和因此带来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分析了商业银行开办此项业务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打开了一条新的金融通道。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愈来愈多的金融企业在电商领域大展身手,市场运作模式较以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支付宝等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已经充分融入了社会公众的生活当中,成为了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为传统金融企业提供了有利借鉴,传统商业银行逐渐将线上、线下业务融合,逐步实现了金融服务革新。基于此,文章以支付宝为例,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创新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影响深化的现实背景,文章选取2009—2019年我国90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总体上看,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带来了负面冲击;互联网金融对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存在异质性,即大型商业银行由于政府补贴等因素受互联网金融发展冲击较小,而中小规模商业银行则受互联网金融发展冲击较大。  相似文献   

17.
邓楠 《特区经济》2023,(1):29-33
近年来金融科技正在以大数据化、人工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改变金融行业秩序。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趋势的影响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均被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挤占。商业银行存在业务创新度不高、金融体系落后等问题,数字经济时代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投影在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金融科技对我国商业银行三大主营业务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希望对我国商业银行加快与金融科技的有机融合、提升自身竞争力带来一定帮助,最终使金融科技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驱动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大背景,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给传统商业银行带来的冲击和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分析来解决目前银行利润零增长的危机,为银行的改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余额宝的出现为金融业创造了与传统商业银行服务不同的商务模式,“草根经济”瞬间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这种将金融业务通过互联网直接推至客户的货币资金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业务形成了挑战,但短期内客户规模的爆炸式增长证明了该模式的亲民性与可行性。本文将就余额宝的原理分析这种新兴互联网金融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冲击与商业银行适合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秦波 《辽宁经济》2004,(3):54-55
财务顾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的需求,综合运用多种金融产品和手段为客户的投资、融资、资本运作、资产及债务重组、财务管理、发展战略等活动提供咨询、分析、方案设计等服务。可以说,财务顾问业务是提升建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冲击着国内外金融业的业务格局,给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变化,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