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民工参加城市社会保险制度的条件受限和能力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以户籍身份为首要标准的社会救助目标瞄准机制,又把其搁浅在社会救助服务"城乡两不靠"的境地,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整体上处于收入性贫困、能力贫困、脆弱性贫困和社会排斥等不利境地。以呼和浩特市农民工生活现状和利益诉求为个案,提出以"赋权增能"方式来促进社会救助城乡统筹、加强农民工救助需求评估、完善分类救助机制、构建能促型救助模式和创新社会救助管理体制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华 《生产力研究》2008,(22):85-86
文章从农民工社会救助权益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指出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是健全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石,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进城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身份转型过程中面临工作时间长、工资收入低,居住条件差,劳动强度大,情感支持弱等社会支持严重缺失的现状。本研究从政府、企业与社会支持角度出发,探讨构建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转型的有效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身份定位模型框架下研究社会网络层次对农民工工资水平的影响。基于2009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的计量结果,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影响归属该网络的农民工、使得后者工资水平提高的假设;支持了高层次社会网络除了帮助农民工找工作之外,也可以在就业后通过影响行为模式和生产率来提高工资水平的假设。本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平均处置效应处理可能的内生性偏误,结论通过了较为严格的稳健性检验。政府鼓励农民工构建基于城市就业和生活的新型社会关系以及高质量的社会网络,不仅可能提高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和相应的工资水平,而且可能提高整个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  相似文献   

5.
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受制于户籍制度、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化和资金紧张等方面,应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制度、建立面向农民工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核心的社会救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异地转移问题、广开思路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筹资,并加快社会保险的立法工作,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督执行。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急剧转轨,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比重逐年提高。城市贫困问题成为今后长时期必须面对的严峻的社会问题,然而现行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要从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救助体系入手,建立新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7.
段萍萍 《时代经贸》2013,(14):95-96
我国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群体中,女性农民工占有绝对比重。在身份和能力的双重制约下,非正规就业的女性农民工群体对正武的社会支持系统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描述该群体已有的社会支持状况,对构建针对性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段萍萍 《时代经贸》2013,(13):95-96
我国庞大的非正规就业群体中,女性农民工占有绝对比重。在身份和能力的双重制约下,非正规就业的女性农民工群体对正武的社会支持系统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通过描述该群体已有的社会支持状况,对构建针对性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其社会支持现状却存在着很多问题。通过深入访谈苏州地区50名不同行业的农民工,探讨其社会支持来源现状,发现:(1)情感支持主要来自身边的亲人朋友或同事老乡;(2)信息支持主要来自原有社会交往圈,而通过上网或其他传媒技术的却很少;(3)物质支持来源,以亲人给予的帮助最多,其次为朋友或同事;(4)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人数很少,在面对重大生活问题时政府与社会能够给予的支持有限。本研究同时也发现,农民工对自身在城市生活的社会保障问题关注不够。可见,农民工社会支持来源大部分来自其以血缘、地缘、业缘建立起的初级社会交往网络中,其正式社会支持资源相对很少。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建立符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配套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本文基于国际比较角度、养老金退保角度和精算平衡角度归纳我国农村养老金计划的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民工养老金基金的主要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宜君 《经济师》2008,(4):46-4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农业人口从农村迁移、流动到城市,从事非农业生产,形成“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由于其流动性强,以及我国转型过程中社会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他们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护,生活经常陷入困境而得不到社会救助,这不仅会使他们自身缺少安全感、归属感,同时也对城市的安全与稳定带来隐患,从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因此,完善农民工的社会救助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我国社会救助事务尤其是农村社会救助日渐紧迫和突出,社会救助制度亟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作为社会制度核心框架和象征的政府,履行社会救助功能,推动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应确定公共财政在农村社会救助中的责任,建立多层次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注意与受助人的"能力建设"相结合,形成"生存照顾"和"能力培养"的双重目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学的社会群体、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区、社会结构及变迁、社会问题等都与当代中国社会保障问题密切相关。本文从社会结构变迁中城乡“二元”社会的社会保障分立、转型期社会分层下的弱势群体、社会流动中突出的农民工阶层、以社区提供服务为特色的居家养老、以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险为主的社会问题等角度来研究中国社会保障问题,更有利于中国社会保障的理论的深入与发展、政策的制订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五保"供养制度是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一项综合性社会救助制度,有特定的制度理念和发展历程。随着农村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保障功能和保障对象上逐渐与"五保"供养制度形成了部分叠加,增加了制度的运行成本。从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和整合社会救助制度的需求出发,可考虑将"五保"供养制度的各项功能由不同的救助项目分别承担,逐步取消"五保"供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出发,通过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公平性和制度设计的思考,强调农民工社会保障构建的必要性和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中的可行性。在目前还不具备建立一元社会保障制度——且一元社会保障在差别社会未必是公平社会保障模式的情况下,应构建以长期目标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的,以"底线保障"为基础的,柔性过渡的分类分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体系论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社会保障作为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作为流动人口主体的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从农民工群体的特征和可操作的角度出发,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宜实施分类分层,首先确立强制性工伤保险,其次是医疗保险,第三是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然后是养老保险和住房保障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元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5年深圳农民工整体网络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和社会讨论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无论社会支持网络,还是社会讨论网络,都有一部分农民工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而另一部分则处于边缘位置。女性农民工群体中少数个体处于核心位置,多数个体处于边缘位置,男性农民工群体正好相反,男女混合农民工群体核心成员也较少,边缘成员较多,但两者的数量差异要小于女性农民工群体。总体而言,社会支持网和社会讨论网核心边缘成员之间在个人属性特征和流动特征两方面都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及非农产业转移,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农民工在城市就业和生活过程中存在的就业、生活等风险越来越突出.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成了政府极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当前可供选择的途径有二:(1)以户籍制度改革来改变农民工农村身份,将其变成"城里人",由此进入社会保障体系.(2)将已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直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网.  相似文献   

19.
目前,将农民工纳入当地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或为农民工群体统一建立"一揽子"综合社会保障制度的做法,不仅忽视了农民工收入水平较低、承受能力有限的事实,也不利于农民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在现有制度框架之下,可以根据不同类型农民工的群体特点与需求差异,通过放宽进入条件、创新管理方法、政策协调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工伤保险等制度。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背景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困难群众的救助,是响应党的号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步。河北省作为一个拥有7200万人口的农业大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数量较多。据统计,河北省各类重点扶持县、片区县达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