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受短期目标的约束以及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认识偏差,若货币政策工具及调控时机选择不当,或政策信息披露不及时等,都有可能误导公众预期和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从而引致货币政策操作风险。通过构建包含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条件指数(MCI),并考察其实际值与均衡值之间的离差状况,结果表明MCI及其缺口可用于间接测度货币政策操作风险的大小,而所得到的风险指数可作为宏观调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看,货币是一种商品,在市场上进行流通。其交易的规则就成为了货币政策控制的重点对象。而货币政策的改变实际上改变了交易的规则,进而影响了银行的预期效益和风险。如果效益和风险同时因为货币政策而增加,此时银行的信贷政策就会呈现紧缩趋势。  相似文献   

3.
论通货膨胀目标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在通货紧缩环境下受到很大限制甚至失灵。通货膨胀目标制度(the inflation targeting)是许多国家相继采用以对付通货紧缩环境下出现的相关经济问题的一种新的货币政策框架。该货币框架的作用,是使利率恢复在低通货膨胀环境下调节经济活动和避免经济衰退的功能,防止和避免零利率条件下“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负面影响,稳定产出和市场预期。  相似文献   

4.
资本市场发展深刻影响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文章从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因素开始分析,从资本市场规模大小、资本市场内部及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以及宏观经济环境与投资者预期水平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具体研究。然后,分析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方面,包括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三大方面。最后从五大方面提出了完善资本市场,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有效性的建议,包括推进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提高资本市场的经营效率、创新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渠道、完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以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等。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经济周期影响,各国政府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经济下滑甚至是经济衰退、经济危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各国政府积极实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摸索出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期找到效果更好的货币政策工具。近些年,全球相继爆发金融危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此时已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就使得各国不得不加快探索新工具的步伐。此时,非常规货币政策横空出世,成为了货币政策界的“宠儿”,各国政府为了抵抗金融危机,纷纷采用,使其大放异彩。可是,对于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因为它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不像传统的货币政策有着成熟的理论基础,很多人对它还不够了解。浅析中国非常规货币工具的使用环境和它的传导机制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使得大家更好地了解非常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非常规贷币政策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急措施,被各国中央银行广泛运用,有关非常规政策的理论研究也随之进一步深化。本文及时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非常规贷币政策研究的新进展,并对该政策进行了简要评述,以期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今年上半年货币流动性闸门先松后收,社会资金成本总体下行,人民币汇率小幅贬值,人民币贬值预期和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减轻.下半年通胀压力对货币政策宽松的约束将减弱,但政策宽松空间受到金融风险和企业债务风险暴露、人民币贬值预期和跨境资金流出等风险因素制约.我国货币政策要综合权衡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等多个政策目标,未来应更审慎、更偏中性.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监管以及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2006年3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央票工具调控目标转变这一政策事件的观察,展开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程序的演化分析,并对当前货币政策操作程序下货币市场利率波动的传递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利率形成机制从单一行政管制向双轨制过渡,货币政策操作程序已初步实现了从准备金总量程序向利率程序演化。在利率双轨制约束的操作程序下,人民银行能够稳定市场预期,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有效降低市场利率波动的传递性。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在中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3  
本文采用两步OLS方法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的影响 ,实证结果倾向于拒绝政策无效性命题 (PIP)。实证研究表明预期到的与未预期到的货币都影响产出 ,货币政策对产出在 1 0 %的显著水平上存在非对称性影响。笔者认为在中国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影响产出 ,其原因是不完全的市场与价格刚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陆军  舒元 《新经济》2005,(7):16-19
本文采用两步OLS方法考察了中国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的影响,实证结果倾向于拒绝政策无效性命题(PIP)。实证研究表明预期到的与未预期到的货币都影响产出,货币政策对产出在10%的显著水平上存在非对称性影响。笔者认为在中国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影响产出,其原因是不完全的市场与价格刚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构成要素中,货币供应量作为利率向经济传导工具的地位一直未被动摇过,甚至M1一度作为美联储的短期操作目标。尽管因外资等因素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关系变得复杂化了,而且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近期重点更偏于对市场预期的政策引导,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在美联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重要了。经2000年美国国会修改过的《联邦储备法》,仍要求“美联储董事局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应该保持与经济的长期增产潜力相适应的货币信用总量长期增长。”①可见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政策传导过程中不可…  相似文献   

12.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政策以拯救深陷泥潭的本国经济。美联储运用非常规政策工具向金融体系注入大量流动性资产,美联邦政府也大幅度提高了财政支出,使得财政赤字愈加恶化。在此背景下,美元资产的安全性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别从货币政策效果、财政赤字的可持续性以及投资主体等方面考察了美元资产的安全性,分析了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际作用,并从投资主体结构探讨了美国联邦政府的经济取向,最后以所涉及资产的市场表现回应美元资产安全问题。笔者认为,与其它货币资产相比,持有美元资产并不会承担额外的币种风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建立一个包含预期到的与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冲击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贝叶斯技术估计模型,并基于估计后的模型考察了预期到的与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冲击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的影响。结论表明:预期到的与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波动有显著影响,二者均可以解释28%以上的通货膨胀波动,但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偏小。因此,央行政策选择上可以积极运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通胀,同时应注重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合理引导公众预期,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VECM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效应主要体现为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系统对货币需求和物价水平缺乏显著的抑制作用.我国中央银行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实施的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了GDP的止跌回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通货膨胀的预期,助长了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的高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要逐步调整货币政策,注意通货膨胀的风险,防范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  相似文献   

15.
货币是否中性,货币发行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是货币经济学最为本质的两个问题,对其不同理解构成宏观经济学在货币领域的不同流派。本文沿着理性预期学派的思路,在一个考虑实际供给冲击和货币发行冲击的随机封闭环境里,讨论具备理性预期的参与人如何对这些冲击做出最优反应,总体又如何将这些反应加总,从而得出货币发行与人均产出、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及其解析解。理论模型的结论是,理性预期并非一定导致货币中性,经济体中参与人的风险厌恶程度、效用函数都和货币是否中性高度相关。作为模型的验证,本文运用中国1996至2013年间季度数据,在经典的生产函数基础上结合模型导出的总体方程,采用联立方程组GMM估计方法,在状态空间模型下检验了时变参数的趋势和相关性,实证结果支持了理论推断:第一,消费者风险厌恶程度与货币政策的实际产出效应负相关,即风险厌恶越高,货币中性越强;第二,通胀与产出的相关性如模型所得,亦正亦负,受货币政策冲击的方差影响。  相似文献   

16.
周浩 《财经科学》2012,(7):50-59
本文构建了动态分布滞后模型,研究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胀预期的影响。结果发现,价格型货币工具对通胀预期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数量型货币工具则不显著;在短期内,价格型工具比数量型工具更能有效控制通胀预期。因此,中央银行应有针对性的搭配使用不同货币政策工具,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可信性,实现对通胀预期的有效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17.
2022年中国GDP同比增长3%,经济运行呈现V型走势,比年初制定的增速目标低2.5个百分点。展望2023年,全国总人口减少、劳动力急剧下滑、新冠肺炎疫情走向、市场预期转变、前期政策影响、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变化等问题将成为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自然走势将是供给、需求双恢复的格局,但仍低于潜在增长率。此外,房地产危机、地方政府债务、汇率及货币危机、外部经济环境等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风险点。鉴于此,2023年的政策目标应以需求端作为主要发力点,同时对供给端的稳定恢复和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必要的支持,宏观调控政策需以需求供给双扩张的政策取向同时搭配市场环境管理为辅,形成政策组合。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货币政策实施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增长率下降的同时,就业压力趋缓;国际收支顺差收窄,外汇占款下降;货币供给同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联系显著弱化。传统货币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过程中表现捉襟见肘,而持续的工具创新为新常态下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应进一步疏通利率传导渠道,强化政策利率变动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拓宽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以货币精准投放替代全面宽松;善用"窗口指导",完善公开市场操作常态化机制,提升货币政策实施透明度。  相似文献   

19.
张勇  范从来 《财经研究》2004,30(8):5-17
文章以1994~2002年为样本区间,通过构造货币供应函数和对货币政策操作实践的分析,考察货币政策操作本身对货币存量的冲击.研究表明,银行的资产组合行为对货币存量变动起着主导作用.中央银行短期性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可能会改变银行的行为参数,其行为变动的方向是在中央银行预期之内;同时,由于银行对货币政策操作的预期可能使之做出过度反应,使其贷款偏好"过松"或"过紧",进而导致实际的货币存量超出预定的目标值.这说明,经济主体的行为参数发生有规则的变化是有效控制货币存量的重要条件,为此,中央银行应该进一步提高政策决策的透明度,以求稳定和引导预期.  相似文献   

20.
铸币税是货币当局发行货币所获得的收益,其外延可以扩展到通货膨胀收入乃至货币政策效果。货币国际化的可逆转性决定了铸币税区域延伸存在着逆转风险,并蕴涵着货币市场风险乃至金融经济波动风险。货币国际化的逆转概率取决于对该货币的稳定预期。人民币目前还不具备强势货币内质,但它承担起了稳定亚洲金融与经济的职责。中国人民银行应把提高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作为切入点,在人民币国际化已成定局的大背景中推行审慎的人民币强势战略,以期规避人民币国际化的逆转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