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至3月10日.安国市全面完成2009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工作,共发放粮食补贴资金3462.7万元.补贴标准为81.5元/亩。比上级拨付资金多补贴1.7万元,受益农户达8.577户。其中:直补资金552.7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2910万元。粮补工作的圆满完成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截止4月6日,我市已提前22天.将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共发放“两补”资金1878.1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287万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1591.1万元.使全市种粮农民补贴金额超过了每亩40元.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今年,沙河市财政局认真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改革创新补贴资金兑付方式.全面实行了“一折通”制度,  相似文献   

3.
完善粮食直补政策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直补政策是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惠农工程,是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平遥县2004年全面实施粮食直补政策,2010年拨付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2530万元,补助面积17.7万亩。拨付良种补贴资金525.8万元,拨付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47万元。粮食直补成为广大农民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惠农政策之一,但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4.
为及时将粮食直补、综合直补和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有力支持农业生产,河北省平泉县坚持"六个到位"、把握"六性",确保6578万元惠农补贴资金落到实处。一是组织领导到位,确保涉农补贴发放的严肃性。把落实补贴政策作为重  相似文献   

5.
2004年,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落实“两补一降”政策,安陆市从规范“卡书”填发人手,狠抓直补资金的社会化发放,精心组织,规范操作,较好地落实了各项改革政策。按要求农业税降低了3个百分点,第一批粮食直补资金674万元和5万元的早稻粮种补贴90%以上已发到农户手中。截至目前,全市没有一例因早稻补贴不实、不执行粮食直补政策或违规操作和农业税收问题而出现农民上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财政局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审核、及时兑付各项补贴资金,落实好惠农政策。截至9月底,累计兑付各类补贴资金2518.66万元。其中,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受益农户2.43万户,补贴资金1208.95万元;补贴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产品4.1万台,补贴资金1247.66万元。图为惠农补贴发放现场。  相似文献   

7.
今年,我市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共计3927万元,较去增长89.3%。全市补贴面积61.36万亩,补贴标准粮食直补每亩10元,农资综合直补每亩54元,较去年每亩增加30.2元。  相似文献   

8.
2004年开始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贴以来.在省财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按照“三公开”、“四不准”要求.实事求是核实数据,详细制定直补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规范操作程序,制定办法严格考核奖惩、加强政策宣传和重视信访举报,圆满完成了补贴款的发放工作。四年来累计发放补贴款6.9亿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3.4亿元.惠及全市220个乡镇、5428个行政村、163万农户,受益农民673万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政府采购》2008,(5):42-45
一、2007年,我国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 据悉,2007年,我国财政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1.大幅增加涉农补贴资金。中央财政对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支出276亿元,增长130%。农机具购置补贴支出20亿元,增长233.3%。良种补贴支出66.6亿元,增长60.5%。全国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13个粮食主产省(区)均达到本省(区)粮食风险基金的50%以上。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小麦579亿斤。中央财政支出105.3亿元,支持生猪、奶业和油料生产发展,保障市场供应。在六个省(区)开展水稻、小麦等重要农作物保险保费补贴试点。支持350万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在2万个村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相似文献   

10.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就是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原则上按粮食种植面积把粮食补贴直接落实到种粮农户手中,实现对种粮农民利益间接保护,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是指为减轻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给农民带来的负担.中央出台综合直补政策,与粮食直补资金同步发放给农民。  相似文献   

11.
财政直补粮食生产资金整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粮农利益,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从2004年开始,国家对农民实行粮食生产直接补贴政策,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直补项目过多,资金分散、补贴程序繁杂、执行成本过高、政策效应走低等问题。整合各项粮食生产直补资金,减少粮食直补项目,简化补贴方式,对于提高财政直补粮食生产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2004—2009年,平泉县财政累计向全县种粮农民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各类补贴资金2.9亿元,使11.6万农户、41万人受益;累计投入资金77.4万元,资助五保户、特困户和农村低保户参合238400人次,让全县五保户、特困户和农村低保户免费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述强农惠农举措实际绩效远非这些,仅是河北省平泉县财政局精细化管理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3.
一、财政支持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有政策及实施状况 (一)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十一五”以来,我省落实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72.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3.1亿元、粮食直补和综合补贴资金353.3亿元,提高了农作物品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缓解了农资价格上涨对种粮成本的影响,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为我省粮食连续9年稳产增产,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威县财政部门把支农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切入点,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加大支农力度。去年以来.通过落实棉花良种、粮食、农机、能繁母猪、综合直补以及教育两免一补等政策,直接补贴农民5319万元。同时,拨付资金2720万元,支持“村村通公路”工程;拨付资金1100万元,支持“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争取资金40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人行甘南中支以国列贫困县临潭县为选点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县各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较好,正面效应突出,农牧民普遍受益,但国家惠农政策落实力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一)各项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临潭县耕地面积6.67千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6.67千公顷.2010-2012年共兑现粮食补助资金300多万元;兑现种粮农民良种、化肥、农机购置、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助金60多万元;退耕还林补贴资金6.5万元.3年来全县粮食持续增产,年均增幅达到10.2%,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实现16.37%的增长. (二)农牧业税全部减免,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面落实.2006年以来,临潭县农牧业税和特产税全部减免,实现了农牧业生产环节的"零赋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共兑现资金362万元,受益学生达1690人.  相似文献   

16.
一是制定《粮食补贴条例》,使短期政策变为长期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持主销区粮食生产稳定,有利于粮食供求平衡,确保粮食安全。推行粮食直补政策应成为长久之策,无论丰年、欠年都要实行直补,只是补贴标准不同。进一步加大粮食直补政策实施力度,制定地方粮食直接补贴条例,确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近日,中央财政下拨今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资综合补贴835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  相似文献   

18.
赵昕 《财政研究》2013,(5):51-54
我国粮食直补政策实施以来,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增收的程度如何,是目前研究粮食直补政策的一个焦点问题,它关系着对粮食直补政策成效的评价,也决定着粮食直补政策的改进取向,分析研究这一问题非常必要。一、直补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程度分析(一)直补政策使农民普遍增收。我国粮食直补政策自2004年实施以来,从总体来看,应该说是农民普遍得到了实惠,增加了一定的收入。1.综合补贴收入。我国粮食直补可以划分为综合性补贴和生产性专项补贴,综合性补贴政策主要由粮食直补政策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构  相似文献   

19.
图片新闻     
湖南:财政支持春耕生产为提高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供给能力,湖南省财政厅已预拨2012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11.92亿元,下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双季稻补贴资金44.95亿元,资金下达较往年提前1个月,为"保障供给、预防通胀、稳定市场"打下坚实基础,有力支持了种粮农民春耕备耕。  相似文献   

20.
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制度是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一大创新。现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两项。粮食直补政策出台于2004年,是把原来补贴在流通环节的粮食风险基金拿出一部分直接补贴种粮农民,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从2006年起实施,主要是为了弥补因农资价格上涨造成的农民种粮增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