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传统的"富民"思想和"重农"政策是分不开的,"重农"政策往往与富国强兵政策联系在一起,根源于部落之间的争霸战争。"重农"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督办农事、重农抑商、变革土地制度、耕战政策、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等。在"富民"思想和"重农"政策的指导下,国家制定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从而促进了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与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农业文明的兴起,这对中国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农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古代人本管理思想的阐述,剖析了为何曾有过辉煌发展的中国古代人本思想最终只处在“前人本管理”形态,而未能发展成具有“人本管理”形态的管理理论体系。认为探究中国古代管理史上悲情式的“李约瑟之谜”,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中国式管理体系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广陵散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之所以流传不朽,与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分不开。其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主题、调式和创作手法方面独具匠心,其思想特色主要是歌颂和肯定古代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中,国力的竞争实质是农业经济的竞争。秦国在秦简公时为了抵御强大的魏国侵凌,在井田制的基础上实行"初租禾"政策。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实行土地制度变革和奖励农耕的政策,通过发展农业,增强了秦国的争霸实力。秦汉以后,中国历代封建政府所推行的农业政策,实质上是战国时期秦国农业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是中国农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小平同志从战略高度,科学界定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指出了中国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经过“两个飞跃”,提出农业发展的关键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邓小平农业发展思想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将中华文明推进到中国古代和当时世界文明的最高峰。它以文立国,以仁治国,推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的开明政策。注重保护土地私有制,大力发展工商业,轻征商税,薄赋轻徭,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极大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并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大(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在宋代。它远盛于汉唐。宋代的赋税制度达到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较完备和完善的程度。其管理体制和监督政策措施亦臻于完备,不少措施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主张学习外国不忘中国实际、在借鉴西方中赶超西方、对外开放必须独立自主的思想。孙中山从学习西方到“以我为师”,并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他提出对外开放思想的实践,为中国对外开放史上开创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它将中华文明推进到中国古代和当时世界文明的最高峰。它以文立国,以仁治国,推行“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的开明政策。注重保护土地私有制,大力发展工商业,轻征商税,薄赋轻徭,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的极大繁荣和城市化进程,并成为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大(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在宋代。它远盛于汉唐。宋代的赋税制度达到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较完备和完善的程度。其管理体制和监督政策措施亦臻于完备,不少措施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9.
文章回顾并评价了几年来退耕还林政策思想的发展与政策后果,通过对比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我国应当研究WTO“绿箱”农业支持政策要求,使退耕还林政策长期化和法制化,并以之为基础建成中国“土壤银行”,制定“土壤银行法”,理顺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在配套改革基础上推动土地流转,推行农场经营制度,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逻辑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应当注意到中国古代逻辑对其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墨子“察类”、“明故”的逻辑方法在阐述“义利”论、生财论、商品交换论思想时的应用,探讨了作为墨子经济逻辑思想有机构成的“权”论、“效”论等逻辑方法,并尝试将墨子的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的观点作对照,启发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旅馆名称流变-“店”之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店”作为中国古代民间备窠供膳场所的名称,在中国古代旅馆名称流变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旅馆用“店”命名的,大致有邸店、客店、旅店、饭店四类。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和谋略,其中的"仁义"、"无为"、"兼爱"、"法治"等思想对我国保险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保险业的关系,古为今用,学习运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并为构建和谐保险业而努力。  相似文献   

13.
长篇小说《孤石》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美国著名作家约翰·赫西对中美文化交流的探索性思考。《孤石》描写一个年轻的美国工程师为实地考察在长江三峡筑坝建造水电站的可能性,而坐上一条中国古老平底船的所见、所闻、所感。小说作者借助大坝、手表、民间信仰活动三个极具象征意味的意象,既展示了一幅古老中国的风景画,更揭示了横亘在东方与西方、古老中国与现代美国之间无可逾越的文化壁垒。分析发现,中美文化壁垒的产生缘于中美两国哲学基础的对立、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迥异,以及宗教信仰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现代化建设史、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南方谈话改变了把计划经济、公有制视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重大创新,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南方谈话是邓小平长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纲领。南方谈话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推动了第二波改革开放高潮的出现。南方谈话也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次思想解放,解开了市场经济姓"社"姓"资"的死扣,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里程碑。南方谈话不仅殷殷期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大大加速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步伐。  相似文献   

15.
重商主义、自由重农主义与福利重农主义背后的管制、放任与干预逻辑早已在古代希腊罗马文明中出现,只是囿于当时的"共同体本位"结构,因此市场与宪政难以并存、国家市场体系与福利性政府干预互为扞格,最终造成帝国晚期的财政危机与社会崩溃。中世纪晚期的重商主义与近代魁奈式自由重农主义的分歧其实并不在于重视商业还是重视农业之别,而在于重视"管制民权、放任国(官)权"还是重视"保障民权、限制国(官)权"之别。当代的福利重农政策是宪政主义逻辑下大政府责任的体现,因此与前宪政时代重商体系下的大政府弄权截然有别。当代中国应反思管制主义的历史教训,吸取自由重农主义与福利重农主义的双重政治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尺牍文学史上,女性尺牍颇为寂寥。试从女性作家尺牍的创作心态考察入手,就文本中体现出来的守望、寻觅等生存姿态和心理进行分析,揭示了守望情结对中国古代女性的情感体验和尺牍创作心态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以男性作家创作心态为参照,认为中国古代女性尺牍创作既是出于自我心理平衡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男性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因为她们缺乏生存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世界逻辑三大源流之一的中国古代逻辑既有逻辑的共性,又有它自身的特点。它始终没有从一些具体的问题中独立出来,建立形式化的系统,形成一门独立的、充分发展的科学。这主要取决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同时,汉语的象形特点、中国古代理论科学的缺乏等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国古代逻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南宋偏安江南,却造极中华文化。其都市旅游也是中国古代旅游的典范。通过分析宋人笔记,认为:都市旅游的兴盛是以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为前提,帝王贵胄“与民同乐”的思想为都市旅游提供了保证,而宋人本身的娱乐精神则是都市旅游繁盛的根本。对其繁盛原因进行探讨,有利于认识中国古代的旅游文化和传统,为当今的旅游研究提供一点现实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