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作者从解构主义视角对理雅各、韦利、许渊冲和汪榕培与任秀桦等人所译的《关雎》四种不同英文译本中选取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与研究。四种译本的风格韵味各有不同,首先表明了译者本人不可避免要受到自身所处时代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环境和自我身份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任何译者要想将原文《关雎》作为绝对标准而在译文中完全再现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位译者都会无一例外地根据自己对《关雎》的解读来进行翻译操作,从而在译入语文本之中"延异"出《关雎》原作的新生命。  相似文献   

2.
根据《诗经》四言诗结构通例、孔子关于《关雎》艺术和意蕴的评论,先贤对诗词"乱"章的注释,对该诗结构层次剖析以及对诗歌文脉的解读等多个角度,论证了《诗经·关雎》篇有存在错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今人大抵以为《汉广》一诗是恋歌,但本诗明言"之子于归",此诗之主旨必关乎婚姻。周代婚姻制度中存在"成妇之礼"及相应的"留马、返马之礼",本诗正是这种婚俗的产物。《诗经》中其他诗篇,如《关雎》,同样具有"成妇之礼"的婚俗背景。  相似文献   

4.
沃尔特·惠特曼的《亚当的子孙》成书于1860年的第三版《草叶集》,这一诗集充斥着惠特曼对于男女性行为的直观描写。惠特曼在这一版新诗集的里补充了《重回世界花园》一诗作为诗集开篇,诗中他以《圣经》中亚当的口吻呼唤人们重回伊甸园。以宗教视角对该诗集进行文本重读,可以发现该诗作为对前一集《草叶集》的补充,旨在呼吁美国人民解放清教教规中被束缚的肉身,通过肉体的神圣化,信教者才可以在精神上得到上帝的救赎。  相似文献   

5.
现象学美学代表茵加登将文本划分为语音层次、意义单元层次、图式化观相层及再现客体层。从这四个异质层次出发 ,在文本整体的观照下逐层剖析《幽会》一诗 ,最终可彰显出原文的内在意蕴 ,并可看出其对翻译活动所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中的爱情故事,整个过程(从爱情的生发到爱情的幻灭)读来之所以感到不那么"真实",是因为文本缺乏了更多必备的细节所致,对比路遥的《人生》,这种缺失显得更为明显。这有可能是作者生活经验的不足或者是心理体验的欠缺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定原则起源于罗马法,我国《物权法》继承了这一原则。古罗马特定的文本语境和历史语境决定了古罗马有实行物权法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而当代中国特定的文本语境和历史语境决定了中国不宜实行物权法定,但既然法律已对物权法定作出了明文规定,因此只有通过司法解释来实现物权法定的缓和。  相似文献   

8.
《诗经》中有一种弃妇诗,《卫风.氓》是其中的代表。关于此诗的理解,儒家学者的"淫奔"说是没有根据的。从《氓》诗女主人公的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周代女子遭弃的原因:男女双方在情爱和婚姻中的不平等;男子对情爱的不忠;宗法礼教的摧残。从这三个原因中可以归结出女性悲剧的根源:女性独立经济支配权的丧失。只要根源不断,弃妇的悲剧就会重复的上演。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结构主义诗学方法,聚焦于一个典范的新诗文本,以闻一多全部新诗为研究对象,分类描写了闻一多新诗叠句:闻一多全部新诗中,有8首诗运用了原形叠句,有15首诗运用了变式叠句,作者还举例说明了闻一多运用叠句的方法及其在作品中产生的诗歌效应。此外,作者依据闻一多使用叠句的新诗作品,并上溯《诗经》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了诗歌叠句的基本特征和韵律功能,肯定了闻一多刷新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的体例通常包括解释字义和分析字形,其中解释字义的部分称为释义语。通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在《说文解字》中存在着包含"皃"字的这一类特殊的释义语。含"皃"字释义语在分布的部首方面具有规律性,其语法结构分类具有多样性,同时在与含"也"字释义语的比较中,体现出了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孝经》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详细阐述了孝道的思想,对弘扬中华孝文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译本数量不多,且没有充分传达出孝道的精神内涵,这就有碍孝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翻译对等论中的内容对等为指导,以今文《孝经》的原文本和现有《孝经》的六种英译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孝经》中有关孝文化的六个概念术语的讨论,或许可以发现译文中存在的省译和误译等问题,并拓展出新的英译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诗经.蒹葭》历来被世人认为是情爱诗的典范,关于诗中“伊人”形象的分析也是众说纷纭。文章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是一首待字闺中的女子求偶情诗,“伊人”是想象中的男性形象。  相似文献   

13.
汤亭亭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美国华裔作家之一,汤亭亭虽不是公认的后现代派作家,但摹小说《引路人孙行者:他的即兴曲》却是一本弥漫着互文本意识的作品,其中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为基础,通过拼贴与戏仿这两大主要互文手法。糅合了大量的中西文本,构建了华裔美国人的身份和具有混杂文化特色的族裔文化属性,并很好地表现了作者的多元文化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恋恋楝亭——楝花楝诗与楝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楝”的资料搜寻及论述,将《红楼梦》置于“明清文学”的文史场域,再使之停格于透露作者曹雪芹家 族信息的《楝亭集》,可以体悟“一种文本,多元解读”的无限可能性,通过突破时空交叉论述的研究方式,进而建立文本 与文本间相互参详、对照对系。  相似文献   

15.
在《中庸》英译本中,晚清译者辜鸿铭时时现身于译文之中进行解释或评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译者叙事干预现象。在儒家道德诉求的驱使下,辜鸿铭借助解释、评价、概括等干预手段,对原文进行了重新叙事,一方面旁征博引,着力凸显儒家道德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又超越文本世界指向现实世界,为西方社会的道德困境指明出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井文学堪称以病人为视角的文学,代表作《柠檬》描写了一个宿疾缠身的青年形象,表现主人翁的一些心境变化,因此文章一直被认为是心境小说或是具有自传性质的私小说。本文运用精神分析批评理论,对作品中主人翁的矛盾行为进行分析,厘清文本中主人翁的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行为,准确把握作者的心理结构和创作历程,最终得出《柠檬》表面上看是一篇传记性质的心境小说,实际上却是通过作品设定人物的矛盾纠结的神经质行为,表达作者对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抵触排斥以及对于回归日本传统社会和文化的肯定和期望。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篇对诗歌专辑《双蝶飞》的文艺评论,作者分别从诗集中诗的情感表达、文字特点、音韵特色、诗歌朗颂等方面进行赏析和评论,视角独特,笔调清新.  相似文献   

18.
《全宋诗》虽著录两宋诗人9000余人,但仍遗漏了部分有诗歌传世的作者及其诗作。通过查考部分方志文献,补卢知源、彭延年、张昷之等18位诗作者,诗25首,且作考订。  相似文献   

19.
修辞性叙事理论重在考查作者、文本、读者等的相互关系及其修辞效果。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一方面缩短叙述距离,使读者对主人公盖茨比产生理解和同情;另一方面,他又拉长叙述距离,使读者对主人公进行审视和批评。作者通过对叙述距离的合理控制,使读者产生多维度阅读反应,取得预期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分析了《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中的召唤结构。文本独具特色的叙事策略赋予了这篇小说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根据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包含着许多"不定性"和"空白"的召唤结构存在于每个文本之中,这些空白都召唤者着读者来填补,而这个不断填补空白、更新视域的过程正是赋予文本意义的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文中主要缺失意象"玫瑰"的意义、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以及文本的结构。通过分析,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深化主题理解,同时为文学作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