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冶 《活力》2012,(3):53-53
观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感受是检验电视节目质量的尺度。因此,观众是评论电视节目优劣的最有权威、最有说服力的裁判员。要想办好电视节目、提高节目质量就不能不研究观众对节目的心理效应。研究这个问题的科学,就是观众心理学。观众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分析、研究和掌握观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求知欲望和收看倾向,了解观众收看兴趣。根据观众的不同情况。满足其需要,并加强收视指导,改革电视宣传工作,使电视更好地为广大观众服务。  相似文献   

2.
潘淑馨 《活力》2014,(10):94-94
近些年“真实再现”手法不断被运用于法制类电视节目中,让许多案情复杂而有趣的案件在观众眼前重演,它不仅增加了收视率,也拉近了电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一、新闻传播理论分析 新闻理论中新闻真实性是最核心的关键词之一,它是指新闻报道对客观事物所做的真实地反映。它既反映事物的真实现状,又符合事物发展趋势。那么,“真实再现”是不是符合新闻真实性原则呢?  相似文献   

3.
王军  许之宇 《活力》2010,(6):249-249
近年来,随着“三农”工作的不断推进,农业电视节目越来越受到各级电视台的重视和广大农民观众的关注,农业电视节目本身就是要传递农业信息资讯,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介绍成功致富典型。那么,怎样才能让广大农民观众更好地接受大量信息,怎样才能让农民喜欢收看农业电视节目呢?除了主题确定、事件选择和体裁形式,准确定位农业节目的语言风格,对进一步贴近农民观众,提升节目质量水平,提升节目宣传效果,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韩晓塞 《活力》2011,(7):141-141
电视作为传播现代信息和文化知识的有效载体。通过主持人直观而生动的形象表达,使观众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更新的内容,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怎样才能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艺术魅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及风格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姜军 《活力》2014,(6):113-113
电视节目的可视性通俗来说就是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视觉感受,电视节目主要是通过相关画面和声音向人们提供现实事件的新闻报道,通过电视荧幕与观众进行信息交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可视性成为电视节目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隋安婷 《活力》2012,(18):116-116
“真实再现”手法是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主要表现手法。然而这一表现手法却引起了学术界不休的争论。“真实再现”虽然不是绝对意义的将真实事件展现给观众,但其手法符合新闻传播学理论,不违背法律规范,更有利于拉近媒体与观众的距离,完成法制电视节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朱文韬 《活力》2014,(6):111-111
电视现场直播的最大优势是对新闻事件的迅速及时报道,电视的现场直播是当今社会最符合电视特性的新闻方式。现场直播让观众在新闻事件发生的同时,看到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在时间轴线上,现场直播可以使观众与动态事件处于同一时间点上,事件发生的同时,观众就可以看到听到,他们了解信息的需求和心理参与的需求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这是一次比唐山大地震更加具有摧毁性的自然灾害。突如其来的地震,把中国电视直播推到了新闻报道的前沿。  相似文献   

8.
王宛秋 《活力》2014,(7):113-113
电视新闻同期声作为报道新闻事实的形式,不仅对于节目主题的烘托、现场气氛的渲染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展示鲜明的人物性格,使观众产生强烈的现场参与感,从而实现最终的电视节目说服力。合理应用电视新闻同期声,就会像一粒粒珍珠,在解说词的串联下,让新闻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9.
孙晨 《活力》2014,(23):36-36
在电视新闻中,细节是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中最有特点的画面或同期声,它能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思考。电视新闻对细节运用得好,能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使新闻人物更丰满、新闻事件更生动,新闻报道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发现和运用好细节画面是电视节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孙显鑫 《活力》2014,(7):131-131
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中介,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导人物,怎样能够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产生的魅力更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呢?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情感和尺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魏默宁 《活力》2013,(2):92-92
搞电视节目的人总是希望自己所制作的节目能赢得广大观众的赞赏,而搞电视新闻节目的人要让每一条新闻都得到观众的认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当新闻记者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想到过要怎样的轻松,只是自己的努力往往实现不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所期望的报道价值体现——精品新闻及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宋杨  张洪宇 《活力》2009,(11):122-122
对话式新闻访谈.有感而问,有问而悟.打破了以往电视节目单一的呆板格局,逐渐被观众接受和喜爱,并成为社会中的文化景观。从汶川地震时感人肺腑的现场采访。到北京奥运会记者言语问的智慧进发,从《新闻调查》的睿智犀利到《面对面》的推心置腹,我们从中获知信息,感受思想,领悟情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电视节目需要满足观众的精神娱乐需求,给观众轻松愉快的享受,但电视节目绝不能只为了迎合观众的兴趣而盲目追求低俗艺术,而应该通过轻松快乐给观众以启迪和人生感悟,从而让电视节目变成一种艺术,让它深刻而非肤浅、幽默而非油滑、轻松而非浮躁、健康而非媚俗,发挥其他艺术形式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然而,目前国内电视娱乐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媚俗化问题突出,商业气息过重,很多节目红极一时却又昙花一现,个人感觉这不是一个好现象。  相似文献   

14.
陈子龙 《活力》2013,(19):114-114
电视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门。各种板块的栏目又更加专业、更加具体的引领着人们了解各种信息,电视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电视屏幕作为传播现代信息和文化知识的有效载体。通过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直观而生动表达,使观众短短时间内收看到更多更新的内容。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主导人物.作为电视节日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持人。怎样在不同的栏口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请言特色,使之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呢?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现场意识我认为应该表现主持人主持不同栏目的形象设计定位主持风格定位。  相似文献   

15.
范红毓 《活力》2012,(21):92-92
电视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各种板块的栏目又更加专业、更加具体的引领着人们了解各种信息,电视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电视屏幕作为传播现代信息和文化知识的有效载体,通过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直观而生动的表达,使观众在短时间内收看到更多更新的内容.主持人作为电视连接观众最直接、最能沟通情感的主导人物,作为电视节目最积极、最能传情达意的主持人,怎样在不同的栏目中表现自我的才华、气质和语言特色,使之能吸引观众、赢得观众呢?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现场意识我认为应表现为主持入主持不同栏目的形象设计定位和主持风格定位.  相似文献   

16.
吕玉明 《活力》2010,(4):198-198
电视现场直播是最能发挥、展现电视传播优势的一种最迅速、最直接的新闻报道与传播方式.也是最能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力的电视新闻样式。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传播信息,达到极高的保真度。观众好像到了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  相似文献   

17.
张春林 《活力》2014,(1):34-34
电视从业者的观众意识,是以观众为本位,全心全意为观众着想和服务的思想意识。这种观众服务意识主要体现为观众提供丰富多彩、质量上乘的电视节目,并把观众愿不愿意看、喜不喜欢看作为节目的基本出发点,从而体现电视节目的群众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庄震 《活力》2012,(19):132-132
在电视新闻中,细节是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中最有特点的画面或同期声,它能给观众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思考.电视新闻对细节运用得好,能小中见大,见微知著,使新闻人物更丰满、新闻事件更生动,新闻报道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发现和运用好细节画面是电视节目成功的关键. 一、细节的表现形式 电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细节.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往往忘记了内容、情节,甚至标题,然而精彩的细节却能深深地刻印在观众的记忆中,电视细节的作用和魅力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9.
殷彦波 《活力》2012,(18):112-112
近些年“真实再现”手法不断被运用于法制类电视节目中.让许多案情复杂而有趣的案件在观众眼前重演,它不仅增加了收视率,也拉近了电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20.
李瑞海  孟令冰 《活力》2004,(7):155-155
一条好的电视新闻应是有血有肉,图文并茂,既得整“景”,还得说事。使观众了解信息的同时,又受到启发、教育。观众对这类新闻感兴趣,我们称这类新闻具有可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