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磊 《董事会》2010,(10):30-30
即便没有陈晓,中小股东仍希望股东结构能够更合理,经营团队能够获得股权激励,因此,支持国美管理层,不应被单纯地认为是支持陈晓。  相似文献   

2.
12月17日,国美电器将在香港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以审议并酌情通过决议案:增加许可的董事最高人数,从11人增加至13人,委任邹晓春、黄燕虹为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一向被媒体认为站存黄光裕家族对立面的陈晓,出人意外地表明立场,支持这些决议案。不言而喻,黄光裕家族与陈晓已经达成初步和解。陈晓也不用再考虑去留的问题。国美终于恢复了平静.但黄氏家族的两位董事入主之后,双方能够其融于一个平台吗?陈晓的位子能不能坐稳,实际上还没定数。  相似文献   

3.
《中国机电工业》2011,(5):22-22
一时间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陈黄之争”最终以黄光裕的胜出而宣告结束。曾经被人们认为是野心家和阴谋家的陈晓将会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黄文夫 《董事会》2010,(10):28-28
有人说,即便没有牢狱之劫,黄光裕与陈晓的决裂亦不可避免。佐证是在国美的发展模式上,一开始陈晓就与黄光裕有很大的分歧,若要在国美实现自己的职业抱负,必须让未来的国美姓陈。还有人说,在永乐被国美收购之后,陈晓来到国美,其目的就是卧薪尝胆。以求日后东山再起。这无疑为日后陈黄二人的决裂埋下了伏笔。但是,以黄光裕对国美的控制及强势性格,如若没有意外因素发生,陈晓根本就没有机会。  相似文献   

5.
独立董事制度被重视和引进的现实动因一般来说,小股东在公司中处于弱势地位,没有保护小股东权益的相应的法律制度,其权益得不到保障,其弱势地位很容易受到损害。这种损害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不称职的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损害,即通常所说的代理成本,这种损害是所有股东都要承受的,而小股东就更显得无能为力。不仅如此,投资者尤其是小股东的权利还经常受到管理层的限制,从而使得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更加肆无忌惮。二是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损害。在企业理论中通常称其为“掠夺”,它是指控股大股东利用控制地位通过损害小…  相似文献   

6.
9月28日晚7点,国美电器公布了当天下午14:30分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上的投票结果。黄光裕方面5项决议案中只有“即时撤销本公司于二零一零年五月十一日召开的股东周年大会上通过的配发、发行及买卖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权”一项获得通过,其他4项均被否决。陈晓将继续担任国美电器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职务。  相似文献   

7.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行为是一种管理层收益,其他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益受侵害的过程。其根本原因是相关法规不健全,其直接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以及普通职工和小股东处于弱势地位。其后果是管理层收购违背企业共同治理,不利于提升企业的价值,在企业中也有不良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蔡恩泽 《董事会》2009,(3):38-39
经过短暂的动荡与不安之后,国美正式终结了“黄光裕时代”,开启了“陈晓时代”。通过精细化耕作,陈晓主政终结了国美粗放式经营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程红 《中国石化》2006,(4):58-60
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对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它主要是通过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的机构设置,明确机构的权责分配,形成三者之间有效的约束与权利制衡。国外大型石油公司都是上市公司,均具有较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如何处理与股东的关系,如何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以期在保护股东利益和激励管理层创造价值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是一个恒久的公司治理话题。如果过分强调股东权力,可能挫伤管理层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如果过分信任管理层又会造成股东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股东的利益,比如壳牌的“储量丑闻”就是如此。目前一些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治理的改革主要围绕着解决董事会监督不力,董事会与执行层之间关系不顺,“企业被内部人控制”无法形成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化工管理》2010,(11):82-86
备受关注的国美之争终于在9月28日画上了句号,以陈晓险胜黄光裕而暂时告一段落。这次的国美之争虽然落下帷幕,但是却已经成就了一个完整版本的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案例。对于大多数中国企业而言,国美战争谁胜谁负已经变得不十分重要了,而从国美战争中汲取更多的风险管理教训,  相似文献   

11.
理性之战     
舆论是有欺骗性的。9月28日,就在国美大战投票结果公布的前一刻,本人还相信黄光裕胜局已定,陈晓输掉了这场战争。因为从新浪微博对国美特别股东大会的实时播报以及众博主对此事件评判的倾向性上看,黄光裕一方已经明显占据了舆论的上风。但投票的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2.
《董事会》2010,(3):101-101
薪酬战场的实力角逐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投资者要求对薪酬设定持有更多的发言权,董事会在平衡投资者与管理层的利益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来自于股东、监管机构和媒体的监督,原本乐见薪酬“信马由缰”的高管黯然引退,开始适应新的薪酬协商模式。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治理效率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102,自引:0,他引:102  
公司制这处关于企业委托-代理制的制度安排有可能会诱发代理人以额外津贴的方式占有公司资源,由于代理人的收益不直接与股权收益相联系或很少联系,从而引致了所有者与管理者的目标存在分歧,所有者通常以利益最大化(或股东价值)为目标,而管理者则有其他的利益目标(比如高报酬、较低的努力程度、豪华的办公条件等)。因此,委托人对代理人进行监督是必然的。一般认为,小股东是广泛分散且不干预公司运营的缺位所有者的同质集团。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匹配,大股东会比小股东更有动机去监督管理者作出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因此,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公司的股权结构越分散,委托人对代理人的有效监督程度越低,对公司绩效可能越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志刚 《董事会》2023,(Z1):84-87
<正>公司的良性成长、价值提升,应是所有股东与公司董监高人员追求的目标,应是所有股东合作共赢的最大收益和真正收益。对赌实际是给了投资人一种特权,可以在特定情况下把股权变为债权。这也从根本上破坏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基础引入战略投资者(简称“引战”)是公司发展不同阶段都可能采取的一项资本策略,战略投资者作为公司发展急需的资金和资源的提供者、公司的长期投资者、公司的重要股东(很可能是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甚至是控股股东),对于公司的发展壮大、走向辉煌都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光裕家族一时兵败,理所当然的推论是陈晓获胜,其实不然,真正的赢家是贝恩资本。从此,陈晓本人将被两大股东置于股掌之中,此前打出的业绩牌成为套在自己脖子上的枷锁,只  相似文献   

16.
正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是公司通过与资本市场沟通,增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进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管理行为,是公司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有助于建立投资者对公司和管理层的信任和理解,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维护公司的资本市场形象,改善公司股东结构、增强股票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进而增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最终实现公司股东价值的最大化。随着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化及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和发展,我国监管部门更注重提升上市公司治理、完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沟通制度。  相似文献   

17.
郭洪业 《董事会》2010,(3):35-35
在海通证券董秘金晓斌看来,董秘在公司法人治理中承担着“三位一体”的职能:公司的对外发言人(信息披露)、股东(投资者)与经营层的协调人(IR管理)、监管部门指定的联系人。同时也是公司资本运作的参与人。所以,沟通协调是董秘最基本的工作,尤其对上市公司而言,沟通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8.
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及若干实证检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入手研究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资本市场的融资机制,使投资者有权选择投资的对象,从而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的价格机制,可使出资者了解公司经营信息,降低了股东对管理层的监控信息成本,降低了公司治理的成本;资本市场的并购机制,可以强制性纠正公司治理的低效率。本文还用中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验证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治理的作用机理及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吊诡的PE     
李曜 《董事会》2010,(12):68-69
国美控制权之争,其实是创始人股东与私募股权资本股东、而非创始人股东与职业经理人在进行控制权之争。问题是,看似买了便宜货的贝恩资本能否逃脱"赢者诅咒"?  相似文献   

20.
在6月初举行的公司投资者年会上,杜邦公司的 CEO Holliday先生及其他一些高层管理者概述了公司到 2003年的财政目标和改进公司效益的政策。公司管理层在剥离医药业务的同时,日益重视在电子、高功能材料及其他一些技术部门取得较高利润。公司还在寻求通过兼并或联合加强农作物业务。公司的目标是到 2003年收入增长 6%,每股收入增长 10%,投资回报超过两位数。 Holliday将收入增长目标分为三种:快速增长( 15%),目标增长( 8%~ 15%),现金增长( 3%~ 7%)。公司将快速增长的目标锁定在电子( IT)、营养和健康、生物材料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