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汉英非基本颜色词隐喻衍生法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在汉英非基本颜色词的形成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对这些隐喻的源域的分类发现,在诸如植物域、动物域、人体域等方面,汉英语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在其他源域方面,如人类交际域和化工域等方面,汉英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第二个角度即映射方式角度进行英汉植物隐喻的分析,这样不仅涵盖面较广,而且能为植物隐喻提供较合理和科学的解释。本论文从植物器官隐喻的源域是人、抽象概念、感情,某类植物的目标域是人、实物、抽象概念的两层结构出发,推导出英汉语境中植物隐喻的类比特征。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两个认知域的概念之间的映射,是人类用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解释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勇 《魅力中国》2014,(16):190-190
隐喻是语言与文化的结合。隐喻是文化在语言中的体现,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在英语文化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隐喻思维。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使用隐喻,通过隐喻认识文化差异,将隐喻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田虎虎 《发展》2008,(10):126-127
动物词的文化意义反映了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内容,而英汉动物词汇在文化意义上体现着很大的差异。本文首先借用他人的统计结果,从宏观上分析了英汉动物词汇的数量差异及原因,而后从微观角度,利用具体实例,对英汉动物词的文化意义作了对比分析。提出要准确理解动物词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必须把握好该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历史渊源、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审美趋向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两种语言赋予动物词汇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同一动物在不同语言中内涵相同﹑相反﹑零对应,以及不同动物词可能引起相类似的联想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出中英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和翻译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由于不同国家在历史以及文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其同一动物词汇所代表的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就英语和汉语中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了英汉动物词汇的几种常见翻译方法,希望能为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表征形式、表达内涵、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过程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中英文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应用问题,探讨了其共性与差异性,以期提高国内公益广告的制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古诗英译中由于文化背景和隐喻模式的不同会造成文化缺失,使古诗词的意境和音韵之美难以表达。为此,在翻译中要在源语的隐语模式下进行语言选择;寻找在两种文化背景下唤起读者美感的袁达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异同有助于语言学习.通过对同一动物词在英汉语言中内涵相同、相反,不同的动物词汇可能引起相类似的联想、零对应等诸方面的对比研究,可以透析出文化对词汇的影响,也生动地揭示出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了解这些联系和差异可以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地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养殖废物是区域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区域水体污染严重问题制约农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针对农村养殖废物分散、量大、分布广等特点,结合我国养殖业的具体实践,综述了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和生态控制措施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任何国家在进入信息社会的时候,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都会发生冲突碰撞,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冲突碰撞却尤为激烈,具体体现在天理与人欲、有限与无限、伦理与技术、前喻与后喻、现实与虚拟、封闭与开放、纵向与横向、繁琐与简便等十个方面.这种冲突碰撞激烈化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悠久、中国社会的非常态发展、中国社会转型任务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马群 《科技和产业》2019,19(1):91-94
动物福利被看作是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体现,在经济上也有着改善肉质、影响消费者溢价支付意愿的作用,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我国民众对于动物福利的看法一直滞后于西方,存在对动物福利理解上的不足和偏差。从国内公众对动物福利的认知出发,分析了国内公众对于动物福利的看法,并结合英国动物福利发展史,对我国动物福利的发展进程作出分析:我国在经历了社会思考和法律支持阶段后,应通过动物福利保护提高农产品品质,逐步使动物福利观念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畜牧业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畜牧业是我国西部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但其产业化发展程度相对发达地区而言较低。我国加入WTO后,畜牧业面对国际竞争,必然会带来质的变化。西部地区应该采取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调控手段推进畜牧产业化发展进程,优化畜牧业结构,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西部地区畜牧业快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实现贫困地区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危机"一词已经逐渐成为当今各国关注的焦点,同时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而人们表现出来的无知和脆弱已经成为重大动物疫情危机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我国疫情爆发的风险以及这种风险是如何演化成危机的进行分析,提出了重大动物疫情公共危机信息处理方法,对今后政府决策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其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因此,隐喻也是一种语用现象。结合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用语法化来分析语法化与隐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隐喻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隐喻经历了一个从修辞到认知的转换研究过程.隐喻具有普遍性,隐喻在本质上是概念的,是有价值的认知工具.概念隐喻通常以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的方式来实现.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组织经验的工具,为人类提供了认识事物的新视角.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语言的隐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能力,利用隐喻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傅雷最主要的译论是“神似”,自其诞生以来,考其来源和探其内涵者不在少数,本文认为傅雷的“神似”译论应该源自其绘画思想,具体则可能来自“传其神而不袭其貌”与“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等言论。并且具体通过比喻句和习语的翻译,来探讨傅雷的“神似”翻译观。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模因的模仿、复制、传播可以通过语言得以有效的实现,而另一方面,隐喻是语言新的意义产生的根源,因此模因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隐喻。本文以认知隐喻为研究对象,运用模因理论,分析认知隐喻的模因现象、模因特征以及模因传播,认为模因借助于隐喻生成和发展,而隐喻又依附于模因发展和传播,两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