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电力、经济、能源等数据,以天津市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天津市产业比较优势,评价天津市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分析天津市产业升级潜力。结果显示,近10年天津市第三产业的显性比较优势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天津市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相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具有更强的优势。天津市产业结构升级潜力呈现较好态势,未来天津可将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而把第二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升级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1978-2009年的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天津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天津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和影响仍然最高,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长期来看第三产业必将取代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反向关...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分析河南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国民经济增速高于全国,但第三产业贡献率较低;第一产业所占GDP比重有所减少,但中高端供给不足;第二产业主导层次相对较低,且清洁能源使用比例较低和第三产业所占GDP比重有所增加,但有效服务供给不足四个方面分析河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河南三次产业的转型升级方向和转型路径提出了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4.
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能够对其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依据2014—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以及川南城市群的生产总值和产业产值,对泸州市产业结构进行偏离-份额分析。结果表明,泸州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且超过四川省以及川南城市群的平均水平,但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竞争优势偏弱,对生产总值贡献偏低;第二产业虽然占比较大,但是竞争力偏弱;第三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为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相对于川南城市群还有上升的空间。所以泸州市应把第一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加快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并且巩固第三产业的发展成果。与此同时,泸州市还要全方位融入成渝经济圈,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着力打造助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新兴动力源。  相似文献   

5.
王自华  韩芳 《科技和产业》2024,24(8):187-192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最高阶段呈“三、二、一”形式的结构,即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后的产业结构形式。数据显示,桑植县目前产业结构中出现第一和第二产业所占GDP比例相差不大,第三产业遥遥领先的局面。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合理。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桑植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分析了桑植县三次产业与GDP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发现第三产业对桑植县的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明显,关联度最高,第二产业与经济的关联度最低,这与“三、二、一”产业结构形式相违背,于是针对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促进桑植县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提供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成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结构偏离度指数对成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呈微弱相关,就业人口继续向第三产业转移。在此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实现成都产业结构调整与充分就业目标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中小企业从产业分布看,由一、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迈进,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已占主导优势,资本技术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从区域结构看,中小企业由市内六区向外扩散,数量减少但质量提高;从行业结构看,天津市中小企业集中分布在四大行业,但集群竞争力不足;从企业经营层面看,信用体系与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在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时,企业与政府应加强合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建立特色中小企业集群,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提供人才激励策略。  相似文献   

8.
发达的服务业能够显现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富裕程度,更是经济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2013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1%。天津市服务业比重达到48.1%,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个百分点,大都市的优势不明显,而发达国家或地区多在70%以上。我们比重不高的原因,在于我们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天津市第二、三产业调整的方法不仅在于增加第三产业投资额,还在于供需瓶颈的不断缓解,其中收入增加与消费意识的改变是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可探索的原因之一。借扶助之手,天津市在2014-2015年突破50%大关应无悬念,预计"十三五"中期可达到60%,"十四五"中期超过70%,最终实现"天津梦"。  相似文献   

9.
上海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外商投资的产业分布与上海市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结构有显著的差异。引进外资有利于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不利于上海市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发展、上海市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主要集中于房地产行业。为了加强对外资产业投向的调控力度,上海市应立足本地区引进外资所面临的大环境,明确外资产业投向的调控目标。在增量外资产业投向调控方面,鼓励外资投向上海市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加强外资对上海支柱产业投资,鼓励外资参与上海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工作,利用我国加入WTO的对外开放机遇,安排好上海第三产业外资的投资结构。综合运用技术升级、企业转型、扩散转移等方式加强对上海存量外资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10.
跨国并购是跨国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方式。文章搜集大量数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规模、行业和地区分布进行研究,提出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存在产业分布过于第二产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等特点。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注重第二产业的发展,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根据各区位特点选择跨国并购的地区。政府应该完善法律法规,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指导。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县域是城市与乡村的重要联系纽带。基于产业结构视角,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广东省57个县(县级市)为研究对象,对2010—2019年广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水平层面,广东省县域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产业结构层面,广东省县域三次产业增长量以“三一二”型为主,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空间结构层面,广东省县域第一产业发展呈“西高东低”,第二产业发展呈“中间高四周低”,第三产业发展呈“沿海高内陆低”,三次产业空间发展不均衡。建议尊重客观规律,明确发展定位;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立足不同区位,实现差异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要素生产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使用与前人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990-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中国经济历年来主要靠第二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拉动,但是2009年以后第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开始超越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此外,文章计算出三次产业资本边际产出比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应当调整投资在产业间的分配以提高资本效率。最后,通过产业结构与三次产业就业关系的研究发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能够促进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相似文献   

13.
连接东亚与欧亚纽带的新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选择和发展优势产业对促进新疆产业升级、提高对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新疆工业中29个行业进行分析,筛选出2006—2016年间的优势产业,研究发现新疆优势产业由粗放型向精密型的制造业带动;由高污染、高耗能向中等污染、中等耗能方向发展,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新疆优势产业取得了重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姜丽 《特区经济》2012,(8):75-77
目前辽宁产业结构总体上呈现第一、二产业占GDP比重逐步减小,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增大的趋势。通过双对数模型分析表明财政支出能够推动辽宁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稳步下降和拉动第三产业的比重迅速上升,因而财政支出对辽宁产业结构的优化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政策上,应加大科教文卫支出、提高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支出、压缩行政管理费支出等以进一步优化辽宁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河南经济发展进入加快产业转型的新阶段,如何有效利用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是值得研究的话题。利用河南省1987-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金融效率、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技术投入和产出等角度,利用VAR模型和VEC模型,考察了金融支持和技术创新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促进金融创新,有效地将存款转换为贷款,提高短期贷款对长期贷款的比重,将有利于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则有利于技术创新,利用技术创新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  相似文献   

16.
邵长安  关欣  初玉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31-135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技术进步,推进了相关领域生产性服务业、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影响区域经济结构的关键性要素。对于北京而言,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着互动发展的关系。针对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互动发展对策,研究提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政策及制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及制度相统一协调;构建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竞争能力;与服务业发展布局相结合,合理规划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打造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提升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企业的原始创新,提高高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北京市高技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疆城镇化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城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力;同时,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产业结构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新疆产业结构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相比,层次明显偏低,甚至低于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新疆产业结构的变化与城镇化发展进程不匹配,城镇化相对滞后于工业化;新疆的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与城镇化水平均呈正相关,尤其第三产业对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强劲,但新疆越来越"重"的工业结构极大地降低了第二产业的就业效应,新疆城镇化进程缺乏现代服务产业的支撑。因此,实施以就业为中心的工业化路线,促进新疆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壮大,继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新疆进一步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其转型发展的关键。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对2007-2016年山西省19个产业部门发展状况进行剖析,将各产业部门按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优劣势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在2007-2016年间,同时具备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优势的增长部门由第二产业的采矿业演变为第三产业的房地产业,这一转变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与相关政策的颁布实施密切相关。最后,根据产业部门结构及竞争力优劣势,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