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经济宣传报道在电视传播中占越来越大的比重,这既是国情国策的需要,也是广大百姓(受众)的需要。本文从传播学、电视传播理论及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电视经济报道与受众心理之间的有机联系,寻找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搞好电视经济报道的方法及规律,以更好地达到电视经济宣传报道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袁文英  石成全 《时代经贸》2007,(5Z):157-157
近年来,气象新闻由原来的天气信息逐渐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新闻强档,对于这个新兴的新闻栏目,并不会因为其先天的信息优势,而毅然“素面朝天”。面对日益挑剔的受众,以娱乐的形式向受众传播天气信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娱乐化路线,形式各异的气象新闻节目如雨后春笋纷纷露面。当然,低级而拙劣的娱乐固然让受众大倒胃口,但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迎合受众人群需求,气象新闻节目就必须采取争夺注意力。而真正的娱乐化传播模式也正是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的,也是媒体所应追寻的,那么,气象新闻到底该不该“变脸”?怎样才能让受众接受,虽然众口难调,但笔者也想就此发表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随着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荧屏节目越来越丰富,受众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频道的节目。因此,细分受众,明确定位,锁定收视人群,生产具有贴近性的节目。成为电视宣传在竞争中获胜的必然途径.而电视宣传的分众化也是电视发展的必然走向。电视宣传的贴近性和分众化是一对互为因果关系的对立统一津。电视宣传只有精心搞好策划和报道,改进新闻业务管理和经营管理,才能更好地适应分众化的趋势.使电视宣传哭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传媒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存发展,要想在竞争中赢得受众的亲赖,达到传播致效,作为传播者的媒体就必须在了解受众的同时优化传播环境,讲求传播技巧。而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活动(广播和电视媒介)中,语言无疑是播音员与主持人选到传播效果的有力手段,所以作为联系媒介与受众的它们就要充分结合各自的传播环境,运用各自具有特点的语言与受众进行沟通和交流,从而拉近观众与传媒之间的距离,这样才更有利于受众接受传媒发布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进步和公众对新闻媒体关注度的不断提升,新闻工作也越来越成为百姓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从当前新闻媒体在民生、民情、民意等公共服务类传播中存在的传播效果问题入手,提出了优化社会各项管理制度,增强新闻监督的公众性;转变典型传播理念,加大受众接纳力度;传播聚焦民生工程,深化公众关心参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目前网站应用弹出新闻信息窗口的流行网络传播形式进行了分析,阐释它得以流行的原因。这种形式的流行充分说明了它满足网络受众的需求,反映了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规律。目前弹出新闻信息窗口的网络传播形式虽然还不成熟,但它拥有着自身的发展空间,同时它也将预示着网络传播方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微博作为一种新型新闻媒体异军突起,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区域之广已经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与受众认可。特别是在2011年5月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发表"拉登已死"的宣讲时,全球各家微博争相报道转载相关新闻,其速度与规模甚至有赶超各大广播电视电台与门户网站之势。微博新闻的传播模式是否可取,微博新闻的将来是否明朗,微博新闻的传播之所以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笼络受众的心,是取决于新闻自身的发展模式的进步还是由于迎合了受众的心理趋势,这种新型媒体传播形势对于新闻传播工作来说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将如何把握受众的心理进而对新闻的发布形式进行调整,都将成为新闻研究中最具应用价值和积极意义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人文关怀是新闻传播创新和人性化竞争的方式,是媒体树立社会形象吸引受众的重要手段,同时也代表着新闻的传播趋势。基于新闻传播实践剖析人文关怀在新闻传播中的失衡与偏向,强调传播人文关怀须有新的突破,提出在新闻传播中渗透人文关怀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新闻与传播是两个边界不太清晰的概念.通过对比新闻与传播的实现途径、受众人群、传播机会、自身价值,并提取其差异化元素,廓清对这两个概念的模糊认识.对于如何保证新闻的客观公正,确定有效受众人群,实现传播效能的最大化,进行了初步论述.基于对新闻与传播社会与商业属性的比较判断,提出了选择新闻与传播载体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是现代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报刊、电视、展览等途径,用照片画面辅之以文字因素对新近发生发展着的具有可视形象的客观事实进行报道、传播形象的新闻。新闻摄影具有新闻性、真实性、思想性、时效性和形象性的独特个性,它的本质特性,是形象新闻的现场瞬间纪实。新闻摄影不同于艺术摄影,因此不能以艺术摄影应有的艺术性来要求它。新闻摄影既是形象新闻,就应当讲求形象表现力,力求以美的形象感染受众,使人们在“观之者动容,味之者无极”中达到良好的效果。由于新闻摄影所反映的原事物的情感色彩和作品本身所具…  相似文献   

11.
马利 《时代经贸》2007,(1Z):44-45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在传播中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传播媒介由以往的报纸、广播、电视延伸到了互联网。于是,形形色色的新闻网站和电子报纸在网络上涌现。它不仅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渠道,更成为了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使得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大量失真失实的新闻在网络中涌现,并且还被大量报纸争相转载,使得新闻真实性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人们对媒介的公信力不断产生质疑,同时也引发了新闻工作者对网络环境下的新闻真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广大受众对于电视的需求也不断增强,观众希望通过电视收看到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但是传统的电视媒体却因为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产生了竞争力不强、节目资源有限等等一些问题。面对受众与媒体之间的这种矛盾,很多人提出了仿照英美在中国发展商业电视,使商业电视与公共电视并存,这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观众对于电视节目的需求,同时可以通过商业电视和公共电视的竞争,促进公共电视的发展和改进。但是要发展商业电视并非一件易事,我们应当参考英美等国商业电视的发展历程,好好的研究一下我国商业电视发展的条件是否成熟,以及如何在我国特殊的社会制度下使我国商业电视的发展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谭天啸 《新经济》2010,(6):80-82
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正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活动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有数据显示,从媒介受众数量的成长来看,获取500万受众所需要的时间,报纸是50年、广播是30年、电视是15年,而互联网仅需2年。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新闻承担着育人功能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作用,但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低率问题,要通过提高校园新闻传播主体的影响力、整合校园新闻传播媒介资源、满足受从需求、提升校园新闻传播环境的舒适度四个途径提高新闻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15.
王琼 《大陆桥视野》2012,(10):131-132
新闻文本结构的麦肯锡化带来一种逻辑思考的效率,通过框架结构、科层体系、单向度的连结结构规范着信息到达受众的程度、层次、规模、顺序,控制着受众注意力的中心、边界、跨度范围,使新闻传播达到一种高度受控的状态。倒金字塔结构的麦肯锡化程度最深,其次是编年体结构和正金字塔结构,华尔街日报体则超越了麦肯锡。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传播环境下,电视新闻的编辑水平直接影响着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电视媒体无论大小,都必须及时改进缺陷与不足,提高新闻编排艺术和质量,才能增强传播效果,提高媒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网络?还是电视? 这是一个选择. 这不仅是受众的选择,更是媒体集团的选择.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网络平台与电视媒体之间竞争的激化,使传统的媒体集团必须改变自己,寻求网络时代的新身份.  相似文献   

18.
吴丹 《大陆桥视野》2016,(12):306-306
电视新闻在普及国家政策及科学文化知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但很多电视新闻编辑在工作上还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导致新闻节目的收视率不高。要使电视新闻有较强的生命力,必须从新闻内容、形式等方面下功夫,紧跟观众需求和时代步伐。随着传播环境的网络化变迁和传媒市场竞争的空前激烈、电视与网络媒体剧烈竞争将节目的创新推到了电视发展的首要位置。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新闻节目要保持惯有的收视主导地位,保持强大的传播功能,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突破思维定势,才能推陈出新,获得改变,才能在激烈的收视大战中搏得一席之地,获得健康的良性发展。作为在电视新闻制作传播中居于最重要一环的新闻编辑,能否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在新闻的编辑制作中做到创新手法、创新角度,制作出更具个性化,具有竞争力的节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一、播音主持创新。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要求广播电视创新是指通过对广播电视的体制、管理、机制,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形式、技术等整个系统进行不断革新,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受众需求所采取的开发手段。就播音主持艺术而言,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自身的矛盾运动以及它所处的外部条件的不断变化发展,要求它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具体来讲,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落实到广播电视传播上,必然导致传播工具的更新、传播条件的改善、传播媒体的增多、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导致信息传播的全球化、传播技术的数字化、媒体管理的产业化、媒介运作的市场化、传输方式的集团化、传播人员的职业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沟通方式的交互化等等。  相似文献   

20.
李治江 《大陆桥视野》2012,(10):134-135
平民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媒体本位”为“受众本位”,树立受众意识,改变过去那种“你听我说”、“你播我看”的报道方式、用平民化的视角叙述新闻,成为新闻故事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过去的报道中,我们一度忽视了受众的情感需求,今天我们再次对新闻“故事化”进行探索,就是让我们重新挖掘新闻报道的细节,用新闻故事实现新闻报道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