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校校园网络环境中开展德育工作,应注重培育大学生的主体性。应意识到主体性意识的思想方向是德育的核心内容;主体性能力的发展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主体性精神的培养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广西高校通过校园网络在这些方面积极有效地实施了德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应在发展中逐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应当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制度要求是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基础所在,是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内涵体现,也是以人为本德育观的实践归宿。  相似文献   

3.
张萌  吴凡 《新西部(上)》2010,(5):161-161,168
大学道德教育实效性降低是因为德育概念的泛化、急功近利以及模式单一、德育对象的自身原因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关注个体成长,关爱心理健康,注重差异的道德理念,培养道德主体和主体人格,强化"成人"教育,人文教育,实施心理健康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4.
任立华 《黑河学刊》2010,(12):123-124
传统德育模式的局限性使原本生动的德育远离了鲜活的现实生活。实践表明,德育只有对生活世界的主体参与性回归才是解决德育"灌输"困境的有效手段。胡塞尔提出的"生活世界"理论对于德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从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试图构建一种基于生活世界的体验式德育模式和建立面向生活世界的综合性德育网络,为德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德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许多内容对高校现在进行德育教育仍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德育原则上,他强调"尚自然,展个性;"在德育措施上,他强调重视实践,重视自我教育,重视智育、体育、美育等的育人功能。蔡元培德育思想对高校德育的启示是: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为学生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重视开展自我教育;寓德育于智育、体育和美育之中等。  相似文献   

6.
杨倩 《理论观察》2006,(5):116-117
德育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德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客观要求。在社会高度一体化、多元化和开放的今天,促进德育社会化的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德育内容的体系化、德育手段的多样化、德育主体的大众化、德育目标的现代化和德育模式的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德育社会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德育主体间性是对德育主体性的扬弃,不仅吸取了德育主体性的合理内容,而且极大的发展了德育主体性.而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网络成为德育主体间性实现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为德育主体间性在实践中的实施提供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
以成本理论来看,高校德育中存在着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德育效能须提高的情况。高校德育应增强成本意识。增强成本意识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最优利用学校资源的需要,也是德育学科发展的需要。自觉在高校德育中增强成本意识,可以从构建起立体的德育网络,重视学生个体道德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德育服务等方面体现,使高校德育实现效果最优化和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9.
首重德育是教育的基本准则,德才兼备是人才的基本要求。无论时代发展到一个怎样的高度,教育始终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科教才能兴国。德育是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关系着教育的质量和人才的优劣。如何冲破巨大的升学压力,将德育至于教育之首的地位,并与主体道德需求相结合,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当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刘春雁 《黑河学刊》2010,(9):117-118
从中职德育的时代背景、工作对象、工作特点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出发,提出“加强网络德育、创建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体系、突出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强化实践德育”等中职德育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1.
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是大学德育弱效的主要原因,实施主体性德育是增强大学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而要实施主体性德育,需要首先构建科学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余波 《魅力中国》2013,(25):363-363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核心。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德育观,建立和谐的师生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方面来阐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朴香兰 《新西部(上)》2009,(8):239-239,233
思想政治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在政治课教学中提高德育实效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相似文献   

14.
德育本质地具有服务功能,开发德育的服务功能,是对人类生活的本质需要的一种回归。德育的服务功能帮助德育主体实现德育内化;通过内化作用,德育主体内心形成一定的道德自觉、道德信念等内在道德力量,这股力量又将帮助道德主体走出道德困境,趋向人格的、精神世界的和谐统一,从而最终实现德育的服务功能。德育教师应以创新精神来实现德育的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任立华 《理论观察》2011,(6):161-16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应用性、职业型人才大量需求,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校企合一、工学结合”以其主体性、职业性、实践性和灵活性远远优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内在的缺陷,学生不能够接受在校生正规的德育教育,传统德育途径受到了挑战。因而需要重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新的德育途径,构建适合的德育体系,这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嬗变与重构--新时期大学德育育人的范式初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明宝 《理论观察》2005,(5):99-100
“大学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理念.社会转型、网络化生存和世俗功利等因素的聚合作用使 得高校原有德育范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作为社会公民和大学主体的青年大学生,其思想道德素质表现出整体堪忧的一面.因此,当外部环境条件发生嬗变时,高校德育工作必须适时作出相应调适,从而有效地开拓高校德育育人范式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是影响德育教育成败的关键。应该扬长避短地对传统德育教育模式加以改变,突出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  相似文献   

18.
高校道德教育智育化、德育工作队伍混杂松散、工作机制存在缺陷,加之道德主体道德需要不足等造成高校道德教育低迷、失效,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缺失也就成为当代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创新德育模式、加强高校德育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一体化”的育人机制,同时还需激活道德主体的道德需要。  相似文献   

19.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要求高职院校德育不断优化自身机制,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基于当前高职生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以及高职院校德育的现状,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充分认识存在的问题,确立"德育先行"的教育理念,构建校企实践教育模式,更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形成有效的德育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生自我素质养成与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内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为目标的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研究生有着特殊的政治思想状况、多元的思想倾向和多维的价值观以及强烈的主体意识,其德育工作的开展应立足于这些特点,根据内化型德育模式的理念,倡导主体通过进行自我教育,自觉、主动地优化自身的素质结构来实现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