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定县城关供销社靠艰苦创业起家,靠思想政治工作立业。这个在改革开放初期人员不足百人、固定资产只有60万元、年创利税仅30万元的小社,在短短的十几年里发展成为拥有经营服务人员479人,固定资产2000万元,年创利税200万元的大型基层供销社,1989年跨入国家二级企业,1995年跻身于全国百强基层社,连续七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于"先进企业"和"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在全省同行业综合实力排名中名列榜首,很重要的一条是该社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坚持了五抓五结合:一、抓班子与领导示范相结合"打铁先得自身硬"好班子才能带出好队伍。城关供销社的领导班子以团结奋进、廉洁奉公、率先垂范的群体形象,为干部职工做出表率。一是坚持原则做模范。该社一班人十年来和睦相处,团结共事,  相似文献   

2.
我们霸州市供销合作社有17个基层供销社。近年来,我们坚持强化管理求效益,开拓经营求发展,大力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995年全市基层社完成商品销售10680万元,实现利税108.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5%和42%,其中胜芳供销社在95年全省基层社主要经济指标排序中名列第二。96年1-8月份,全市基层社完成商品销售8241万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利税71.7万元,同比增长12.6%。目前,除东段供销社外已基本上消灭了亏损社。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班子建设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搞好基层社领导班子建设,尤其是选好"一把手",是加强基层社建设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在基层社班子建设上,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以效益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原则,做到有为则有位,无  相似文献   

3.
深泽县供销社,共有7个社办工厂。其中,独立核算工业企业5个,非独立核算企业2个,干部职工1600人。近几年来,在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紧张的严峻形势下,县联社坚持依靠科技上项目,把发展社办工业作为振兴供销社经济的突破口,探索出一条以工促商、工贸并举、自我发展的新路子。先后投资2921万元,建成了液压缸厂、纺纱厂、保湿材料厂、贝林医疗器械厂、造纸厂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科技含量高、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94年社办工业总产值完成2355万元,实现利税136万元;1995年社办工业总产值完成2818.9万元,实现利税158.29万元。  相似文献   

4.
几年来,我们固献供销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抓住机遇,勇闯市场,大刀阔斧,奋力拼搏,闯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基层社的振兴发展之路,初步实现了一年上路,二年起步,三年腾飞的奋斗目标。在短短的四年里,全社年营业额由过去的100万元增加到400万元,增长4倍多;年利税额由过去的8万元增加到50多万元,增长6倍多,固定资产由23万元增加到120万元,增长了5倍。95年1-9月份,实现销售额3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2%,利税额33万元,固定资产发展到150万元以上。回顾我社近年来的发展历程,突出就是三个"敢"字,即敢闯大市场,敢冒大凤险,敢做大业务。一、敢闯大市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基层供销社要振兴,要发展,就必须冲破狭隘的"地域观念",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搞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曲周县供销社立足农村、农业、农民,依靠科技,注重改革机制,大胆调整经营结构,拓展发展空间,一举从困境中挣脱出来,并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1998年实现销售2.1亿元,利润240万元,上缴税金480万元,1999年1-6月份实现销售8200万元,完成工业产值1500万元,上缴税金245万元,一跃跨入"全省十强县级供销社"行列。一、抓改制挖增效,开辟经济增长点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供销社出现高额闲置资产,内在潜力难于发挥。如何盘活资产,充分挖掘存量资产优势?1、调整经营格局,优化资产配置。县社对棉花企业实行"多渠道拓业,全方位分流"。将原副食盐业公司  相似文献   

6.
在供销社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诸城市林家供销社却呈现一派兴盛景象。自1993年以来,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年递增率20%以上,社有资产超过了700万元,净增300万元,且发展后劲十足。林家村社是如何崛起的?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是基层社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没有一个强班子,等于抬不起龙头;没有一支好队伍,等于摆不动龙身。实践证明:强班子加好队伍,是这个社发展的基础。首先,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个社党支部、理事会成员共5人,平均年龄38岁;中层以上干部30人,70%以上是中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品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县级工业品批发企业经营艰难的情况下,吴桥县供销社工业品公司从1984年在系统内始终坚持工业品"联购分销"的经营方式。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逐步建立起一个组织化程度较高、适应大市场、大流通、少环节、低费用、快流速的工业品"联购分销"网络。通过"联购分销",基层社得到了实惠,增强了实力,公司本身也得到了发展。由1984年的7个人,10万元资金,一个旧礼堂起家,发展到现在,共有职工39人,77万元固定资产,经营品种四大类,3000多个品种,年销售额由开始时的不足300万元,1995年增加到1320万元,年实现综合效益20多万元,显示了较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们迁安城关供销社靠稳定完善集体承包责任制,走联合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使企业不断壮大。1994年比1984年商品销售增长近8倍,所有者权益增长10倍多。95年到10月底,完成商品销售额3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0万元,实现利润3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4万元。回顾十多年来我们供销社稳步发展壮大的历程,关键在于坚持了走集体承包经营之路。一、明确改革方向,完善稳定经营责任制基层供销社选择哪种经营责任制形式,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提高认识、不断摸索到稳定完善的过程。84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实行集体承包的责任制形式,并制定了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运行程序。92年从发挥企业和职工两个积极性出发,制定了8项配套措施。一是指标分配多样化。一改过去  相似文献   

9.
我们马村供销社有干部职工32人,经营门店10个,社有资产总值42万元,1995年购进完成288万元,比上年增长51%;销售收入320万元,比上年增长42%;资金周转比上年加快50多天;利润完成6.5万元,由上年的亏损近20万元,实现了盈利。马村供销社地处京广线上的豆于火车站,这里农民富足,工商业发达,居民购卖力很高,按理应是一个经营活跃、盈利丰厚的供销社。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前几年,成了元氏县供销社系统有名的亏损社,欠发职工工资6个月,企业失去了凝聚力,人员思走,门店处于半关闭状态。县社从解决领导班子入手,于1995年4月配备了一个事业心强的班子。十几个月来,新班子采取多方开拓经营空间的措施,以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为动力,实现了三个月扭亏,六个月盈利,九个月基本上改变了过去的落后面貌。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东杨庄供销社共有11个班组,干部、职工56名。固定资产101万元,比1990年增加2.9倍,流动资金163万元,其中自有流动资金37万元,占全部流动资金22.7%。95年完成销售额130万元,实现利税9万元。96年1至8月份完成销售12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万元,实现利税7.5万元。我们作为一个基层社,面对供销社系统普遍经营不景气的大气候,之所以能够取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坚持搞好以社办工业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开发,逐步摸索出了一条振兴供销社经济之路。一、搞好社办工业,培育经济效益增长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们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一买一卖单一的经营模式是不能适应目前形势发展的,基层社要发展,要从低谷中走出来,必须搞综合开发。我们本着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于92年春建起了五金厂,改变我们社单一商业经营模式。从此,我们东杨庄供销社走上了亦工亦商的道路。总结我们社办工业的发展过程,可概括为:选准路子、抓好管理、强化服务、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1.
新圩供销社,业务管辖新圩、大里两镇,服务人口12万多人,耕地7万多亩,山地10多万亩。多年来,新圩供销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走完善多边服务体系,拓宽综合经营的路子,收到了富民兴社,与农共荣的好效果。1995~到1996年,综合经济效益每年以62%的速度增长,1996年比1994年固定资产增加1.2倍,达到600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增加到1500多万元。1996年总销售额为3800多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达到108万元,上缴税金58万元。通过供销社的引导和服务,新圩、大里两镇农民积极发展商品经济,搞综合开发,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1995年比1994年增7.3%,1996年比1995年增加11.2%,达到2512元。  相似文献   

12.
在不少企业滑坡的情况下,邯郸市供销社炊事机械公司经营品种由100余种增加到1000余种,原来年销售额只有183万元,利税11.4万元,到1994年销售额增加到607万元,上交利税增加到15.2万元。1995年,虽然制冷设备市场突变,商品积压滞销,但公司采取灵活机动的经营策略,完成销售额695.2万元,实现利税14.9万元。1996年继续保持着良好的销售势头,是什么使他们立于不败之地?一、有一个廉洁自律的班子。以经理贾伏先、业务经理刘俊英为首的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及班子成员与职工之间,以诚相待,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廉政方面领导班子成员一身正气格外感人。近几年来,在业务经营中厂方给回扣十几万元,他们全  相似文献   

13.
"老蒋真行!"一年时间,把面临倒闭的级索供销社扭亏为盈,3年创利税92.5万元,1998年又提前2个月完成全年任务。由于种种原因级索供销社到1994年底累计亏损69.6万元,历史包袱近百万元,蒋安玺受命于危难之时,1995年初走马上任后,向全体干部职工提出了"企业靠我们发展,我们靠企业生存"的响亮口号。向管理要效益蒋安玺认为,管理是企业兴衰的关键。针对供销社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大锅饭思想,他主持制订了  相似文献   

14.
迁安县城关供销社在坚持为农服务、强化企业管理、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的同时,善于研究市场、分析市场、驾驭市场,采取灵活机动的经营策略,以不变应万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1979年,这个基层社只有职工160人,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固定资产40万元,是个微利小社,到1994年底,已发展到职工771人(离退休110人)营业面积1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500万元,自有流动资金70万元,年销售总额达到3400万元,实现利润20多万元。1995年1-8月份完成利润29.8万元。成为无挂帐包袱先进单位、唐山市供销社系统同行业中最大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遵化市供销社坚持服务农民的办社宗旨,积极做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并努力使服务产业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全系统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工业产值2948万元,农民增加收入197万元,企业获利106万元。一、充分利用农村闲散劳动力发展加工业。马兰峪供销社针织厂有职工4名,从1991年开始组织1000多名家庭妇女从事毛衣片加工,供销社负责联系业务和传递信息,并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做到送"活"到家,取"活"上门。去年他们加工毛衣15000件,使农民收入35万元,企业获利2万元。产品经天津外贸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家。苏家洼供销社生产服务社、平安城供销社胶背地毯厂、东旧寨供销社缝纫厂组织200名农民就业,1994年实现加工收入87.8万元,企业获利8万元,农民收入47.5万元。二、以市场为导向,以供销社为依托,帮助农民发展种植业。堡子店、新店子供销社黄瓜腌制厂扶  相似文献   

16.
张家口市宣化区侯家庙供销社,1990年以来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年创利税10万元左右,固定资产由五年前的16.1万元增加到33.7万元。这个基层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何以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呢?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他们有以下四个"秘决":一、在为农服务上追求一个"足"字基层供销社身在农村,贴近农民,真心实意的为"三农"服务,满足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是天经地义的,也是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多年来,侯家庙供销社始终坚持农民需要什么就供应什么的经营方针,全方位开展为农服务。该基社所在的侯家庙乡地处宣化区城东10公里外,有1451公倾耕地,以大田农业为主。为了满足全乡10个行政村、1万多人口的生产生活需要,这个供销社的65  相似文献   

17.
秦皇岛市供销社针对市直企业底子薄、基础差、经济包袱比较沉重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大力倡导以效益论英雄,党政工团齐心协力,带领职工干部埋头苦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企业固定资产和自有流动资金,由1989年的1098万元,1993年增加到2696万元,增长1.5倍;实现利税由1989年的505万元,1993年增加到900万元,增长80%;四年还基建欠帐500多万元,处理经济包袱500多万元;投资1800万元上项目、建仓库、装修门店样品室、购置车辆等,企业综合  相似文献   

18.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目前正在我国农村以强劲的势头兴起,这是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河北省衡水市供销社把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供销社自身改革的突破口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到98年8月全市供销社系统已兴办专业合作社175个,涉及种植、养殖、建筑、保险、加工6大门类,20个行业,入社农民100578户,吸收农民股金891万元,从96年至今,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1亿元,为农民增收5314万元,专业合作社实现盈余1011万元,向农民二次返利292万元。同时,兴办龙头企业36个,连农户63348户,带基地175个,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6亿元,为农民增收3997万元,企业实现利润3205万元。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实行"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确定了企业在技术投入、科学研究、产品开发、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主体地位。转制后的东莞电机公司正是依靠科技的一步步拉动,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快车道。199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152万元,实现利润645万元,上缴税金达852万元,是有史以来取得最好业绩的一年。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进安说:“产品和市场永远是企业的硬件。随着市场竞争激烈,大部分老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不断下滑,严重威胁着企业的发展,如果不加大科技投入,开发新产品,企业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要在市场上求生存,求发展,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去年,电机  相似文献   

20.
我们新镇供销社共有干部职工120人,下设17个班组,有固定资产121万元,流动资产26.6万元。几年来,我们坚持"强化管理、开拓经营、全面发展、多头创利"的经营战略,有效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从改革开放至今,年年完成或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连续多年被评为出席市、县先进企业和文明单位。96年在我社区域洪水灾害严重,一度交通受阻,部分社办网点遭洪水围困被迫停业的不利形势下,全社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抓管理,搞增收,经济效益仍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全社1-8月份累计完成利税8.86万元,在全县20个基层社盈利中名列榜首。一、强化人员管理是基层供销社求生存、创业绩的基础企业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最主要的一条就是人员管理。几年来我们新镇供销社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我们坚持了一条"知人善任、各尽所能"的人员管理办法。首先是从领导班子成员抓起,根据每个班子成员的特长,按"掐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