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存在永恒的主题,那么"战争与和平"无疑是其中最具魅力的主题之一.多少年来,在这个主题之下演绎着无数英雄豪杰的悲壮故事,诞生了众多催人奋进的传世之作.然而,我们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战争"与"和平"的天平上,后者明显处于失衡状态.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表现和平时期军人生活的作品远不如战争诗篇那么撼人心魄,和平年代的军人们也没有战火中的勇士那么光彩照人.出现这种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虽然军人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和平,但一旦长久的和平得以实现,军人就失去了最能证实自己价值的阵地.这就使得军人在反映和平时期军人生活的影视作品中的处境更加值得我们去关注.  相似文献   

2.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11):I0008-I0008
战争时代需要《亮剑》中李云龙那样的军人,他似乎就是为战争而存在。而在当今和平年代,人民警察从事危险而又神圣的职业,刑警又是永远战斗在打击违法犯罪第一线的英雄群体。公安东丽分局刑事侦查支队八大队大队长王金城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和平年代的"亮剑"英雄。  相似文献   

3.
战争年代,军人扬威疆场;和平年代,离开军队的他们驰骋商海。军人,没有因为环境变迁而丧失锐气,在变幻莫测的商业时代,他们以自己独有的睿智和魄力,成为一个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商业领袖族群  相似文献   

4.
"和平"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以来的核心价值诉求之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普遍的心理倾向.文章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战争文化和文学艺术三个侧面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所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这场战争的作战经验,对于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训练和国防作战及援外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研究打赢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在50年代中后期,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世界已经从反美主义转入后美国时代。后美国世界并不会充斥黑暗和危险,反而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繁荣,战争、恐怖主义和内乱,最终都抵挡不住全球化浪潮,美国从全球化中受益极大。但到目前为止,美国一直在搞双重标准:它是全球规则的制定者,有时却不按照规则行事。美国要想继续"领导"世界,那就先得融入世界。  相似文献   

7.
手持红缨枪,放哨、查路条,这些重现在人们生活中年代已久的画面,明白无误地在告诉我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在和平年代发生的一场最接近实战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党中央一声令下!党有号召,老区人民就有行动。老区人民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再一次发扬光大。今日之老区,一如战争年代的革命根据地,迸发出了人民战争的磅礴之力。  相似文献   

8.
陈滨 《民营视界》2009,(3):47-49
为适应军事活动需要而制定的军令、军法,是军队组织管理体系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是维持军队行动的高度集中与统一、保持军队战斗力从而夺取战争胜利的基本原则。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无不重视军队法纪。早在《周易》中就有“师出一律,师律凶也”的说法。意即兴师出战必须以统一严明的纪律整饬军队,没有纪律的军队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9.
一、军队食品安全工作的特性 军队食品安全的概念可表述为:军队的整个饮食保障环节符合国家和军队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任何有可能损害或威胁到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导致官兵病亡或者危及其后代的隐患,能够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为我军取得未来战争胜利提供饮食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以后,"一带一路"作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大战略浮出水面。今年,"一带一路"的建设将进入落实实施阶段,有望看到一些具体成果。为何说"一带一路"是大战略?1.我国践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践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和平发展是时代的特征,谋和平、求发展是各国人民最大的诉求。世界发展历史表明,大国必争,强国必霸。我国不走传统大国崛起的老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两大军事集团激烈的军事对抗结束,世界大战的威胁减小。国际社会各种力量正在调整,区域化利益意识增强,多极化国际新格局正在形成。为了适应这种形势,世界各国纷纷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修正军队建设方向。从美、俄、英、法、德、日、印、越、以等9个国家情况看,军队建设出现七大趋向。一、战争形势的变化为军队建设提供了客观依据两极体制解体后,世界大战的危险大大减少,但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矛盾激化,资源争夺加剧,导致地区冲突此起彼伏。这就促使一些国家纷纷修改自己的军事战略。美国提出"地区防务战略",认为冷战后"全世界关键地区的稳定所面临的威胁已成为美国主要的军事担忧"和"军事计划的核心",并制定了同时打两场大规模地区性战争的计划。俄罗斯提出"全方位机动防御"战略,认为。今后10—15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军队的特殊使命。进入21世纪,为提高防卫作战能力,确保有效履行军队使命,伴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和世界经济、军事发展的步伐,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着一场世纪性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局部战争的高技术含量不断加大,特别是科索沃战争之后,信息化战争崭露头角,世界军事强国开始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革命。为使我军的现代化水平与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相协调,与世界军队现代化的先进水平相适应,人民解放军以国家战略利…  相似文献   

13.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和平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和平运动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战争本身的巨大破坏性刺激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战争中出现的核武器成为和平运动贯穿始终的斗争目标 ;战后世界格局的根本变化对和平运动有利 ;战争本身及战后改革将德、日法西斯势力改造成为和平力量 ;发展中国家成长壮大 ,成为和平运动的生力军 ;联合国组织对和平运动的声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矛盾不仅具有"斗争性",还具有"协调性"。在战争、动荡的年代,对于矛盾的认识更多地强调其"斗争性"的一面,有此原则指导下的理论,自然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于矛盾着的双方的斗争推动。但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了世界的主题,需要的是一种和谐、合作的关系,需要强调矛盾的"协调性"。党中央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迟桂华 《理论观察》2006,1(1):16-18
毛泽东关于战争与和平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关于战争的起源、根源、类型与消亡;关于战争的本质、性质和我们的态度及立场;关于热爱和平、不怕战争;关于努力加强国防建设;关于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关于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重温毛泽东的这一思想,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自90年代初开始,逐步摆脱不景气,步入了持续稳定增长的轨道,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被人们称为"新经济"。虽然关于"新经济"的定义和理解存在差异,但不妨碍这样一种新格局对世界经济运行各方面所产生的的巨大影响。在我看来,从最直观的层次上,"新经济"主要"新"在这样两个方面:首先,"新经济"表现为经济繁荣与低失业、低通胀的并存。在过去近30年中,美国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一般都把2.25%—2.5%的经济增长率和5.5%—6%的失业率作为宏观调控的临界点,认为当经济增长率超过2.5%,失业率低于5.5%时,就预示着通货膨胀的危险。但"新经济"的现实打破了这一界限。自1992年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了稳  相似文献   

17.
去年5月台湾新"总统"陈水扁上台以来,对军队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其诱使台军慢性中"独"的一系列做法,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和警惕。一、台湾军队发展沿革从1949年至今,台湾军队经过不断调整、整编,其结构和面貌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基本是与台湾政治、经济、社会转型相适应的。在蒋氏父子统治期间,军队牢牢控制在国民党手中,并在政治、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军队一直是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的支柱。李登辉时期,随着台湾开放"党禁",实行"政党政治",李登辉在对台湾军队加强控制的同时也加紧了实现军队的转型,主要是在组织上撤销台湾军队内国民党军中党部组织机构,规定军队中不允许  相似文献   

18.
<正> 这里所论及的“小战争”,包括人们常说的世界各地爆发的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军事冲突,而“大和平”则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既没有世界大战、也不存在大战威胁,只有一些地区性小战争的一种国际环境。下面的论述是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大和平”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制约的产物任何一种国际环境都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等各种国际关系综合作用的结果。世界大战是这样,“大和平”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9.
有些信息战专家认为,只要摧毁或掌握敌对国民用的、官方的、军队的各种信息设施,就有可能使该国的民心涣散、经济瘫痪,使军队指挥失误,丧失斗志,最后导致国家决策改变,达到不费一枪一弹而赢得战争的目的。难怪有人说:"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果可能比一吨铀还大"。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初,"黄金股"被西方国家首次应用于实行"国有资本弱化"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