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边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从农业大国转变成工业大国,工业贸易排名世界第三位,世界制造中心正在向中国转移;一边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最低端,竞争力仅局限在不断压低劳动力成本上。在现代国际经济秩序中,利益的获得已经不仅仅取决于生产能力和生产量的大小,品牌及创新技术的缺失,使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征途漫漫,品牌、研发、销售渠道、细分产业等竞争要素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贸易强国的目标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家应该为传统制造业的生存保留适当空间。 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作为一个发展中周家,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实属不易。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4.16万亿,从全球排名第32位跃居到第一,对外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9.8%,跃居"世界第一".从产值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大国.然而,"中国制造"的附加值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2011年《金融时报》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美国有73家工业企业上榜,而中国大陆仅有6家.因此,加快"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世界制造",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迫在眉睫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一、普及PLM应用 CAXA向外宣布正式进入PLM市场的原因,一是快速发展中的中国制造业呼唤产品创新和协同管理。中国目前是制造大国,所有的外国公司都把制造基地逐步的向中国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呼唤中国的制造业要做有自己产品,有自己品牌的制造业,而不能一直做“三来一补”。作为软件业我们一定要提供一种创新的产品,使得中国制造业能够真正在世界的制造舞台上有一席之地,从制造的大国变成制造的强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制造2025     
《中国海关》2014,(8):85-85
概念解读 “中国制造2025”是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和国资委正在联合编制的、指导我国制造业未来十年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目的是促使我国到2025年由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  相似文献   

6.
<正>改革开放30年以来至今,我国业已发展成为世界冷冻空调设备生产大国,并有向冷冻空调设备制造强国过渡的趋势。目前,我国活塞式冷冻机、空调末端等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前列,房间空调器、家用电冰箱与电冰柜等产品产量也已稳居世界第一位,这说明了我国冷冻空调工业具备了较强的发展实力。当前,在知识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构建现代制造业体系,目标就是要缔造一个世界制造强国。世界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是:拥有很强的自主创新能力,整体制造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备重大装备和成套设备的制造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比例大幅度提高。归根结底,就是拥有一批国际顶级制造企业、一批国际知名的制造品牌,在世界制造领域掌握先进技术,引领国际制造的发展方向。在当前国际国内发展背景下,构建我国现代制造业体系的思路应该是:以优势和前景产业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不断地发展经济,到如今中国已是一个制造大国,中国的出口贸易也是一直排在全球的前端。中国制造不仅扩大了出口贸易范围,也缓解了中国就业压力。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是从事加工低端的产品,利润价值极低,还伴随着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快速的发展,中国制造已经到了瓶颈期。中国必须转变经济战略,把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政府应该建立制定创新型机制,大力开发并进行一些创新性的研发工作,现代企业很多是采用压榨式的战略,希望员工能够创造更多的利益,虽然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关键,但是要完成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质的飞跃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贸易强国的中国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品牌优势,塑造世界品牌,促进中国从制造和贸易大国转向强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如今,中国制造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然而很多产品属于"为他人做嫁衣"的"贴牌产品"。十八大报告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重要部署,提出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专家指出,国家大力进行创新建设之时,正是制造业从"贴牌大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的关键时期。大量出口商品是贴牌许多喜欢国际品牌的消费者对商品上"Made in China"的标签已习以为常。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品牌就开始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已经在2009年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一出口大国,中国制造畅销全球,但是中国厂商从中赚取的利润却仅仅是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说明,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崛起,基础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实业特别是制造业上。据统计,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19.8%,超过美国的19.4%,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出口的所有商品中,超过90%为工业制成品。目前已有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全球制造业基地"。但中国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世界制造业,包括欧美重归制造业的"再工业化"、日本多年来始终坚持制造业的"制造强国"和德国工业4.0高端制造的制造业现状,获得中国制造的启示和日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建设制造强国,并明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2019年七项重点任务之一,这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中外历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在创新能力、核心技术、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短板。为了加速中国制造企业高质  相似文献   

15.
《品牌》2015,(12)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更应该大有所为。在职业教育的这条光明大道上,要把提高职业教育放在一个不可撼动的位置上,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需要不断地创新自身的管理,注重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起来,把我国从中国制造大国升级到智造大国的高度,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不仅是产品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品牌的竞争。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分析,虽然我国的gdp在2011年已经位居世界第二,并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第三大贸易大国,但是我国的品牌影响力在世界上却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品牌时代已经来临的过程中,我国要想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从产品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以品牌促发展是必走之路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虽然是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规模名列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但从总体水平分析,我国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光学超精密元器件的技术领域,还落后于先进国家三四十年,目前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方面,提出实施工业强基、智能制造两大工程,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文章通过光学行业的财务绩效评价遇到的问题,提出光学制造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的构建,最终通过财务绩效体系达到企业战略目标,更使中国光学制造业走向强国。  相似文献   

18.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必经之路。为了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智能制造发展需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智能装备应用。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将机器人发展纳入国家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欧盟SPARC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中国制造2025》、日本《机器人新战略》、韩国《机器人未来战略2022》等,纷纷将机器人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机器人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正>"十三五"规划纲要和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都对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优化产业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部署,深入地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推进这项工作的关键,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制造业是构建产业新体系的主战场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根基,是财富创造的来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规模总量和技术实力大幅度提升,制造业的增加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抢占制造业制高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从国家的战略层面为我国达成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描述的宏伟蓝图。本文则是通过对《中国制造2025》这部文件的解读,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