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河南省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但与文化旅游强省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通过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与渗透,才能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与壮大。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存在发展模式守旧、产业化意识薄弱、旅游产品文化品位较低、宣传力度不够、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促进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应突出主题,强调特色;深挖文化内涵,提升品位层次;加大对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投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综合增值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外部影响;努力打造精品品牌;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2.
旅游景区网站的建设必不可少,且建设情况将直接关系到未来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内蒙古作为旅游资源丰富的省区,要进一步发展,除了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质,增强内蒙古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外,必然需要更多的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发挥作用。但是,内蒙古旅游景区网站建设还存在着展示功能不完善、建设环境有待提高、旅游景区总体发展水平较低、缺乏明确的市场细分与定位等诸多问题。据此,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内蒙古旅游景区网站建设模式,并提出了丰富网站内容,增加个性窗口;合理人员分配,定期举行活动;发展自身特色,树立民族品牌;完善营销机制,实现平安买卖;组建IT团队,吸收资深网络策划师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杭锦旗旅游资源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蒙古杭锦旗旅游资源蕴藏丰富,根据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杭锦旗旅游资源的丰度、品质、空间分布加以评价分析,可将杭锦旗旅游资源特色的定位为“321”旅游资源体系,即三种文化:沙漠文化、河套文化、草原文化;两种能源:风电能源、化工能源;一个休疗主题:温泉休闲疗养主题。为了合理开发杭锦旗旅游资源,必须具备以下开发理念:市场导向、政府推动、文化挖掘、提升人力和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市生态旅游资源有自然生态、人工生态、文化生态三种类型。其优势有社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良好的改策优势。其问题在于:旅游产品缺乏特色而且知名低;生态环境问题凸显;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发展呼和浩特市城市生态旅游的建议是:开发形式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以引导消费;充分发掘城市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政府为主导,促进城市生态旅游协调发展;加强市场促销宣传,打造城市生态旅游的崭新品牌。  相似文献   

5.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两者在产品、市场、品牌、宣传营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契合点。旅游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则能够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产业良性组合,同时拉动其他关联产业的持续提升。丽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丽江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5月,在  相似文献   

6.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两者在产品、市场、品牌、宣传营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契合点。旅游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则能够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产业良性组合,同时拉动其他关联产业的持续提升。丽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丽江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5月,在  相似文献   

7.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两者在产品、市场、品牌、宣传营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具有诸多的契合点。旅游文化产业互动发展,一方面有利于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则能够实现产业链的有效延伸,在更广的范围内实现产业良性组合,同时拉动其他关联产业的持续提升。丽江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近年来丽江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互动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1年5月,在丽江召开的第五届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年会上,中外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把丽江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产业建设相互促进的经验誉为"丽江模式",并在亚太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旅游城市不仅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点,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和世界旅游强国建设的关键.随着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不断升级,城市品牌在旅游城市竞争力构成因素中的地位日显重要,城市品牌可以为城市吸引优质竞争资源,获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为城市发展提供持续的竞争动力.内蒙古的优秀旅游城市也应走品牌化的道路,结合城市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塑造自己的城市品牌,提升旅游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丝绸之路"的建设,西安市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契机。在优化西安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打造和宣传西安市的品牌形象,提高西安市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因此本文分析了西安市在城市形象、品牌的建设以及传播手段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曾真  曾祥麒 《时代金融》2014,(14):42-43
工业遗产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代表,极具典型性。对于工业遗产文化重建,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城市特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本文通过分析工业遗产文化重建现状和旅游价值,结合国内外工业遗产文化重建模式和实例,对工业遗产文化重建和旅游利用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信息     
《投资北京》2013,(10):11-12
北京居全国旅游百强城市首位近日,2013年度"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区、县)排行榜"发布,北京位列"百强城市"之首,上海、杭州分列二、三位。北京市朝阳区、海淀区、怀柔区和延庆县等14个区县同时入选"百强区、县"榜。六项评价指标中,在旅游贡献力、旅游接待力、酒店和产品竞争力方面,北京当之无愧更胜一筹,而城市形象竞争力榜上,成都排名第一,九江市则列城市生态竞争力第一位。  相似文献   

12.
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全面加强海南省旅游文化建设,对于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海南省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就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而言,必须充分发挥海南省的文化生态优势,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度挖掘海南本土文化资源,为海南省旅游业发展注入文化软实力,推进旅游文化产品转型升级;必须充分发挥海南省的区位和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板块,加快海南省旅游文化发展实现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关系的具体分析,介绍了呼和浩特的文化背景,分析了呼和浩特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如不注重文化内涵的延伸和拓展、宣传力度不够、文化开发投入较少、不注重文化资源的保护等,进而提出了如何从文化角度开发呼和浩特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应遵循个性化、市场化、持续性、开发与保护并重等原则,在上述原则指导下通过营造文化氛围,注重文化主题的物化,加大宣传力度,善用联动策略和培养专业人士等方法和途径来构造呼和浩特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区域特色的旅游氛围,走一条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使呼和浩特旅游业得到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商业步行街是现代城市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咸宁商业步行街存在着地方文化特色缺乏辐射效应小、规划不合理积聚效应不明显、面面俱到商品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根据现代中小城市商业步行街发展的要求,把绿色文化、红色文化、温泉文化融入旅游发展,丰富旅游内涵,打造和提升咸宁商业步行街聚合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全球旅游服务贸易蓬勃发展。在分析浙江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波特的浙江省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对浙江省旅游业的生产要素、区位和相关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浙江省在旅游服务贸易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面临管理不规范、品牌意识薄弱、外部需求疲软等威胁和挑战,最后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如在今后的旅游服务贸易上应当协调区域发展、缩小城市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旅游主导产业,明确城市形象定位,打造旅游品牌,加大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力度,政府加大宣传力度,以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是建设蓝色经济区域的先行区和核心区。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青岛与滨海和内陆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青岛市城市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劣势,为蓝色经济区域龙头旅游城市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是建设蓝色经济区域的先行区和核心区.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青岛与滨海和内陆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青岛市城市旅游资源的优势与劣势,为蓝色经济区域龙头旅游城市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创意经济时代,创意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建立城市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以深圳为例,根据数据处理结果比较分析深圳同其他22个大中城市创意产业发展水平的整体差异和具体优劣。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和SWOT分析矩阵.提出要通过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意人才,深度发掘文化和旅游资源,明确园区产业定位.优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凝聚创意氛围来提升深圳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陈安琪 《理财》2023,(4):19-21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中国文化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延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更是维系一个城市发展的灵魂和命脉。文化软实力是由一个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所形成的文化认同感,与城市的硬实力相辅相成。它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中原地区拥有中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原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塑造中原城市形象,增强中原文化认同感,带动中原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中原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整合品牌传播理论,探讨中原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目前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其核心吸引力是特色乡土文化。本文分析乡土文化资源与乡村旅游发展耦合机制,构建耦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浙江省衢州市为对象,实证分析特色乡土文化资源丰裕度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程度,结果显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滞后于其乡土文化资源丰裕度。应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打造乡村旅游品牌特色,将乡土文化保护利用融入旅游开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活化"乡土文化,扩大乡村旅游宣传的乡土文化元素,培育乡村旅游的复合型"带头人"队伍,开展农户旅游开发与经营培训,提升当地居民旅游开发参与度,促进乡土文化利用与乡村旅游和谐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