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社会对教师的不信任感已成为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为此,有必要凝练教师的三颗心,即关爱之心、敬畏之心和学生之心。其本质就是"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相似文献   

2.
<正> 这是一群备受困惑煎熬的经理人:经过几年艰苦打拼,他们在事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美好未来时而显得触手可及,时而又云遮雾障。在30岁这个人生关口上,他们发现,原本宽阔无边的人生之路似乎忽然间变得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在安逸享受中坚守,要么为理想而重开疆域!  相似文献   

3.
营销者说价值驱动的时代,只有关注用户精神层面的需求,营销才能带来内心的喜悦。2013年凤凰网将继续打造"心营销"。这是一个重视价值驱动、人文精神、情感共鸣的"营销3.0"时代,关注人类追求,其本源是"爱、快乐和喜悦",营销中要对用户和广告主的情感本源进行深刻洞察,从心出发,才能实现用户与品牌精神共鸣的"心营销"。未来营销的关键应是把握用户精神及心灵层面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在奥迪的产品序列中,历史不过十余年的奥迪A3家族绝对算的上是"小字辈"。与功成名就的"老大哥"相比,奥迪A3家族原本就是为了那些懂得生活本源的人群而生。给我一次机会,我希望能够还原奥迪A3 Sportback车主们那颗坚强而又执拗的心。  相似文献   

5.
<正>以一颗敬畏之心,敬畏天地山川,敬畏先贤;以一颗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尊师,感恩朋友;以一颗虔诚之心,以从容、安详的心态;与前辈先贤对话,以百年修炼的心境进入中国山水画的锤炼。  相似文献   

6.
林鸣 《中国品牌》2008,(4):147-147
我发觉,在那些失睦的家庭中,常被"冷暴力"的阴云所笼罩。比起"热暴力"行为,夫妻一方若采用不打骂、不理睬的"战术",可令对方内心备受煎熬。不幸的是,眼下一些中国名牌时装正饱尝这种滋味。常见报载,在某些地方政府采购活动中,主管官员对洋名牌倍加青睐,故意让国产名牌长时间坐"冷板凳"。不光这  相似文献   

7.
伊人李莹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最是那球场矫健的身影;最是那驾驭语言的灵活自如;最是那坦然灿烂的笑容,和那颗敏感而悸动的心。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4,(10):199-200
明朝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王守仁开始思考如何在黑暗的年代既能安身立命又能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他从人的心灵深处寻找精神支撑和价值源泉,从对外界的关注转向人内心的关注,由此开启了"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的心学价值立场和价值标准,也就是王阳明著名的心本论说。心本论即"心之本体",亦即"心体",在王阳明看来,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本体意蕴。  相似文献   

9.
吴丽 《商务周刊》2008,(18):72-74
联想手机这几年来的峰回路转背后是这样一种宿命:脱胎于联想集团的联想移动始终怀揣着一颗跟做电脑一样做中国最好手机的"高贵的心"。但在国外品牌大亨和国内山寨草莽的冲击下,这颗心十分脆弱。它突出重围的动力何在?  相似文献   

10.
<正>6月18日,本应是初夏平凡的一天,既不是纪念日也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但随着近年来电商网站的兴起,这一天变得越来越"特殊"。原本只是京东商城的"生日",但京东商城连续几年在这一天举办大型"促销"活动,其他电商平台也不甘示弱,于是演绎出一场场电商促销大战。今年的6月18日前夕,与以往的"电商大战"一样,价格还没降,口水战先起。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北京车展在惊喜中来,在意料中去,惊喜于车展之变迁,意料于喧嚣与纷乱之嫌,仿佛依旧让人摸不清,中国的车展到底谁才是展会的主角……有人说,当下中国放眼望去是"眼球经济"的时代:网络上,因"围观"而起的热点事件早已屡见不鲜;现实中,原本以车为展品的专业级展会,最终却被明星、车模以及突发意外抢去风头,原本应该井然的展场秩序,因为太多"专业外"的杂音而变得杂乱无章,焦点模糊。  相似文献   

12.
蔺巍 《商界领袖》2003,(12):130-130
靳羽西写过一本书,叫《魅力何来》。专谈礼仪和美.但她认为:魅力的源泉.不在财富.也不仅是有礼的举止、优雅的风度和美好的仪容。更重要的是内心真诚友善的意愿一一是否拥有一颗愿意关怀别人的慈善之心,并且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3.
一、理性眼光看"整合" 任何现象,一旦学术界介入了对它的研究,在多数人眼里,就立刻变得高深起来:随着各种报刊上对该现象研究性、学术性的论文不断增多,描述它的那些词汇立刻就摇身一变成了"时髦话语",时时被人挂在嘴边,俨然是一种高明的标榜。原本一些毫无任何倾向性的现象、词汇、由于有了高深的理论光环,往往令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盲目,在"集体无意识"的狂乱之中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4.
一场春雨,让枯燥干涩的世界变得湿润、温柔起来。而一段时间以来因阅读《巴别塔之犬》产生的沉重感,也渐渐消弭。  相似文献   

15.
托马斯·马龙原本是心理学家,却半路出家当上了管理教授。他属于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在他看来,企业界正处在"深刻而可预见的变化"之巅峰,"这一变化的重要性不亚于民主之如政府。" 他宣称,以僵化的层级关系为基础的企业将进入历史的垃圾堆。在以分权型组织为特色的未来新世界,经理人要学习如何培育、如何协调,而不是如何命令、如何控制。 马龙教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斯隆商学  相似文献   

16.
广闻博览     
心慈则寿长 据有关报道:中国的寿星老人中,大多有一颗慈善、真诚,并以助人为乐之心。这类人长寿的原因,从心理上讲:①善助人者,一般都不存私欲杂念,能宽容待人,心理坦荡荡,更不图回报,内心极少个人得失的压抑。②这种人常以人之乐为乐,能对被帮助者以诚相待令人悦目悦心,心境始终保持愉悦和平衡。  相似文献   

17.
心底的声音     
眉心 《经贸世界》2005,(8):79-79
见到吴天一,倪赛极力想掩饰自己内心因家庭带来的不安和烦燥,装作镇定。可这一切都逃不开吴天一那双温柔背后像鹰一样的眼睛。  相似文献   

18.
女性womenfolk、消费consumption,这两个原本独立的词汇,却在人们追求时尚、找寻唯美的年代有了质和量的溶合,就如数字时代下的"0"和"1",上演出千变万化、多姿多彩却又充满魔力让人遨游的Internet世界。 "数字"之一:女性生活观——自说自解有人说,世界因女性而变得美丽,因为有了她们,生活变得多姿、情感变得细腻、工作有了激情;也有人说,在消  相似文献   

19.
当下,电视台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兴媒体的兴起让电视台的内容再也不能保持垄断地位,原本资源紧缺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丰富,用户的收视行为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个性化。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台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那么,电视台到底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突破重围呢?  相似文献   

20.
沈虹 《中国广告》2005,(4):34-35
看着"新传播形势下创意的困顿和机遇"这个选题,一直在想一件想不通的事,觉得这个话题不谈也罢。从市场传播的视角,每一次广告传播的前提条件,即便是同一品牌,不同时期应该也是一个不一样的特别的环境。落实到创意,更没有任何雷同或可以拷贝的捷径,回避还回避不过来呢!创意、唯恐有"英雄所见略同"之嫌,于是,谈这个话题,其实还是在泛谈广告创意的屏障和生机。没关系,这原本也是广告创意的大前提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