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注民生新政,就是关注民生的幸福,民族的未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在于人民当家做主,在于民主与法治,在于去旧布新、兴利除弊、革新体制、开创新政,建设现代民主政治。[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政     
关注民生新政,就是关注民生的幸福,民族的未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在于人民当家做主,在于民主与法治,在于去旧布  相似文献   

3.
李荣  张芸 《发展》2014,(4):66-67
民生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样也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过程始终的一个核心问题。民生是法治建设的价值目标,法治通过保障民权为民生保驾护航,民生保障法治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国情决定了保障公民的就业劳动权、受教育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安全权等是法治保障民生的关键和核心。虽然我国民生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民生保障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加强法治建设、夯实民生保障的法治根基,是保障民生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码需要两个基础性的条件,一是发达经济,二是社会公正。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极不协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严重的社会不公。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十七大”提出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民主法治的思想:一是强调社会建设是全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码需要两个基础性的条件,一是发达经济,二是社会公正.目前我国在这两方面极不协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严重的社会不公.为了解决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十七大"提出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充分体现了民主法治的思想:一是强调社会建设是全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民主法治观念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应立足中国民主法治现状,以提高大学生的民主法治观念为根本目标,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历史进程为出发点,明确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实践的正确认识,培育民主精神、规则意识,确立法律至上观念。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杭州市一直以来在为民办实事方面积极探索以“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机制,2008年开始,更是在背街小巷改善工程之后,开始实施庭院改善工程,并以此为实验田,积极探索建立以民主方式解决民生难题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周慧 《改革与开放》2011,(8):123-123
举国瞩目的两会广泛发扬民主,施以总理网络问政和代表参政议政等民主形式,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置于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使民生这座大厦在民主的基石上愈加坚实,也日益显现出民主与民生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刘莎莎 《黑河学刊》2009,(6):112-114
法治被作为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确立以后,得到了中国社会的普遍认同。实现法治或进行法治建设,成为了我们极为重要的现实任务。法治是一个整体,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10.
张倩 《魅力中国》2010,(23):153-153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介绍我国农村基础层民主法治建设理论基础,再接着从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促进和提高两个方面进行初探。  相似文献   

11.
孙克强  方同义 《宁波经济》2009,(7):38-41,44
刘少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都非常重视民主与法治建设,他提出民主与法治建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关键是要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坚持依法治国,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研究刘少奇的民主法治思想对于我们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关键是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努力完善村民自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3.
徐彩莲 《魅力中国》2011,(6):167-167
以人为本是党执政理念的鲜明特征之一。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建立以民生为导向的政策体系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随着具有深度民主的公民社会的形成,对民生新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民生的需求目录是要靠民主机制来表达的。改革之初,民生需求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解决衣食的问题;现在民生的需求层次提高了,需要艇决的是医疗、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等高层次的问题。因此,如果没有民主机制,政府官员就不知道老百姓真正需要什么。民主是必要的,但也是有代价和成本的。  相似文献   

15.
陈凯宇 《宁波通讯》2009,(11):44-45
民生问题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而民生对法治存在着依赖关系。为此,鄞州区委在《关于建设法治鄞州的决定》中提出:加强法治建设不仅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实力鄞州、生态鄞州、文化鄞州、富裕鄞州、平安鄞州“五大鄞州”建设的根本保障。并在深入实施“幸福民生40条”中,进一步提出要突出稳定和谐,着眼安全安定,深化平安、法治建设,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从而确定了将改善民生的理念与“法治鄞州”建设相结合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民主是根本,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关注民生,把服务百姓作为立足点和着眼点,围绕方便百姓住行营造宜居环境,让广大百姓享受城市变化带来的实惠。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民主是根本,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关注民生,把服务百姓作为立足点和着眼点,围绕方便百姓住行营造宜居环境,让广大百姓享受城市变化带来的实惠。  相似文献   

18.
雄瑞 《中国西部》2011,(5):58-63
温家宝总理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多项民生举措,让亿万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2020年法治政府基本建成.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多年来。天津市南开区区委、区政府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一方面注重提升全区法治建设的水平,另一方面始终把法洽为民、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其法治作用表现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建设存在不足,立法指导思想不够明确,依法行政基本原则贯彻不力,司法公正独立的理念难以确立。从法治层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对策,坚持民主法治原则,履行依法行政,坚持司法公正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