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提出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实施以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战略,是当前和“十一五”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切入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心所在。笔认为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要以人的生活为本,而“平安生活”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底线要求,符合当前社会现实和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群众追求平安、富足、幸福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生活品质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它从人们日常的,但又是根本的需求角度来审视国家的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常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很多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都适时把生活品质作为评价人民福祉的核心。随着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为群众谋利益的标准更高了,  相似文献   

3.
生活品质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它从人们日常的又是根本的需求角度来审视国家的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日常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很多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适时把生活品质作为评价人民福祉的核心。随着宁波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为群众谋利益的标准更高了、领域更宽了、任务更重了。  相似文献   

4.
朱涛 《发展》2007,(6):18-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十一五”时期,中共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委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又好又快的发展主题,坚持和谐共享的发展方向,以发展促和谐、以和谐求发展,全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力争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突破和新跨越,努力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新白银。  相似文献   

5.
坚持以人为本,使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力量源泉。要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下,坚定不移地把以人为本、使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原则,贯彻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李羿 《辽宁经济》2006,(4):23-2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有关专家指出,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特别突出解决好“不和谐因素”的重要因素——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刘庆忠 《魅力中国》2010,(19):27-27
我国至今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人口中的百分之七十仍然是农民。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化,是我国又一基本国情。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历程基本上就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就是让大批农民通过不同渠道,完成身份彻底转换的过程,就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在于经济基础,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富裕社会,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回顾这一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全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济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会人手,使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从建设和谐社区人手构建和谐社会,是符合中国社会变迁规律的战略性选择。本文着重阐述建设和谐社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十二五”时期是辽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必须坚持好中求快、快中求好、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这既是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也是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我们就是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措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1.
黄强  许建民 《开放潮》2005,(9):8-10
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这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根本思路和总体战略,也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基础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性的一环——城市社区建设,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这是不言而喻的。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胡锦涛同志说过,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建设,把促进社区和谐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是执政党的历史使命,更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这一重要战略部署出发,从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出发,提出了加快构建和谐滦县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方军 《特区经济》2005,(12):287-288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而提出来;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期间,“和谐社会”更是成为了代表们在论议国事时的核心话语之一。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新时期,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仅反映了党对社会发展方位的清醒认识和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而且还反映了我党对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深切感受。广大人民群众在解决温饱后,迫切希望过上和谐、协调、稳定的生活。我市要在全省、全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这既是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的殷切期望,也是宁波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是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党政领导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走在前列”的意识,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走在前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国家在努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近年来,党和政府逐渐把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十二五”规划中更是特别强调民生,把它作为整个规划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温家宝指出“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们对今后五年的最主要的考虑”。  相似文献   

16.
范珺 《发展》2015,(4):105
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工作不仅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工作的开展,始终把发展体育运动的根本目标定位在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上,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作为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十次全会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天津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充分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心声和愿景,为天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通过深入学习认识到,天津公路事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建设和谐公路行业作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天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天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8.
陈界 《辽宁经济》2009,(9):44-45
构建“和谐辽宁”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既是推动辽宁经济社会义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深层次问题、全局性制约因素与突出矛盾的根本性举措。构建“和谐辽宁”既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工程,也是解决民生根本问题的民心工程。“和谐辽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与实践在辽宁大地的结晶,既具有辽宁特点,也具有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 构建和谐行业,就是能够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行业,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对行业需求得到满足的行业,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对行业服务感到满意的行业。无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是建设和谐行业;  相似文献   

20.
刚刚闭幕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贯穿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相,突出了“五个统筹”,突出了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突出了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注意处理好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为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绘就了战略蓝图,为实现新的宏伟目标和完成伟大任务发出了进军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