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动力。艺术创新受到民族文化、道德、法律等社会条件的制约。对危害社会又阻碍艺术健康发展的极端的艺术探索、艺术创新,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是错误的。宽容对待艺术探索、艺术创新,展开正常的艺术批评,是艺术繁荣和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榆林中心区域的榆阳区,近年来把重视农村文艺演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待,抓出了成效。榆阳区委、区政府从加强领导和落实经费着手,选定了懂业务,会管理的区文化局副局长兼任区文工团团长,每年单列多万元专款,用于区文工团艺术创新、排练新戏和演出补贴,有力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先进文化大餐”常年下乡进村。  相似文献   

3.
新闻摄影与多媒体艺术同属艺术范畴,就反映社会生活而言,二者既有外在的不同区别,又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它们既源于社会生活,又能同时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表现生活,进而产生更典型、更真实、更富有现实主义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张杨 《魅力中国》2011,(7):270-270
群众舞蹈是一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综合性艺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良好的锻炼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分析了群众舞蹈的特点,并就如何提升群众舞蹈艺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杨 《魅力中国》2011,(10):336-336
群众舞蹈是一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综合性艺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良好的锻炼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分析了群众舞蹈的特.最,并就如何提升群众舞蹈艺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陈忠武 《魅力中国》2014,(2):233-233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一堂好课,不仅应当有良好的开端和环环相扣的中间过程,还应该有完善、精要、耐人寻味的结尾。教师在课前设计时应当讲究结课艺术,既有“凤头”又有“豹尾”。  相似文献   

7.
波普艺术的出现依赖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富裕的社会物质财富,在艺术表现方面走出了现代主义绘画的艺术创作,将日常生活融入艺术,与消费主义、商业主义紧密相连,造就新的艺术形式,在题材选择、创作手段等方面都有很大创新,具有反传统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趣味,运用大众传媒手段,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抹平艺术与生活的区别,自由的反映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8.
裴凌江 《东北之窗》2012,(5):106-106
所谓刀笔画,全称为"中国刀笔油画",最早源于民间的油彩画,20世纪70年代末,由吉林省敦化市民间艺术家宋万清先生始创发明,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和创新,终于形成了现在独特的"中国油画"。刀笔画艺术特点在于中西结合,既有油画的写实性和光影效果,又有国画的笔墨韵味,意境深远。它的绘画技法是用油画颜料作画,  相似文献   

9.
书法家甘霖自幼习书,五十多年潜行民间,博览众家之长,不断探索书法创作,形成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有规矩又有突破,既有功底又有外延,既有内涵又有激情的现代书艺。甘霖的书法艺术已成为当今书坛亮点.溶入了近现代书法历史长河,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位有艺术张力有人格特性的当代书法名家。  相似文献   

10.
李宁 《魅力中国》2008,(4):96-96
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一枝艺术奇葩,融合了民俗文艺的习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国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庆阳环县的皮影艺术是同类中的佼佼者,它的历史久远,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近年来在海内外影响力极大。  相似文献   

11.
王玲 《魅力中国》2014,(27):72-72
豫剧艺术以其优美动听的旋律和特有的中原音韵而倍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从形成至今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在曲调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本文基于传统艺术来探讨其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晓艺 《魅力中国》2010,(14):157-157
漆艺术历史非常悠久从战国开始,中国人的漆艺术不但构筑了自己艺术史上最为灿烂辉煌的篇章之一.而且哺育了周边民族的漆艺术,并逐渐使之拓展到全世界。古代漆艺术基本表现在日用器物的装饰上和有实用功能的陈设品制作上。真正意义上的纯观赏性的现代漆艺术作品,出现仅仅几十年:在漆艺术的平面形式上,现代中国漆画的崛起。使这门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了无穷的青春活力,而且日渐引起世界视觉艺术领域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热情。  相似文献   

13.
张杨 《魅力中国》2011,(4):257-257
群众舞蹈是一项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健身娱乐价值的综合性艺术,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良好的锻炼价值,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本文分析了群众舞蹈的特点,并就如何提升群众舞蹈艺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是幼儿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重新架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调整艺术教育课的比例;激发学生学习艺术教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改革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提高艺术教育课的教学效益;能够培养出既有较高综合素质又能够适应幼儿园艺术教学活动的"应用型"、"艺术型"的幼儿教师。  相似文献   

15.
刘守利 《魅力中国》2010,(7):187-187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她的灵魂在于创新。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也应该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唯有创新才具生命力。本文论述了专业课教学的引入、讲解、语言、知识传授、情景教学等艺术特征和具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闰丽 《魅力中国》2010,(33):111-113
电影是视听相结合的综合艺术,是既有开阔视觉的画面,又有震撼听觉的声效相互结合的完整艺术。在电影的艺术创作中,声音是极其重要的艺术元素。声音的塑造是不可缺少,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艺术创作手段。  相似文献   

17.
温秀琴 《魅力中国》2013,(17):109-109
继承与创新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人们之所以“常谈”,我想还是对二者的关系缺乏理性系统的共识。自从我拜在张宝英老师门下后,系统全面接受张老师的悉心教诲,以多年的舞台实践为基础,再根据自身的文化涵养,艺术观念去参悟,逐渐对崔派艺术更了进一步的认识。进而对崔派艺术的传承有了更多沉静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粉霞 《魅力中国》2013,(14):85-85
太康道情源于道教乐歌,因道士唱乐歌时配以鱼皮筒鼓伴奏,古时称“鱼鼓道情”,(俗称道情筒子),后与民间小调“莺歌柳”融合后,形成曲艺说唱艺术,经过太康道情老艺人加工整理,千锤百炼,将道情戏曲搬上舞台。因其唱腔新颖,唱词通俗,表演极富乡土气息。深受群众喜爱,在豫东曾流传“宁让面发酸,也要听听道情班”的佳谣,我是太康人,我爱道情戏。  相似文献   

19.
张和胜 《发展》2008,(8):79-79
一、目前中国京剧存在的问题 综观中国当代京剧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京剧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京剧的建立本身是根源于官方与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需要,发源于富家和宫廷。这种非根源于群众的欣赏而产生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注定是一种“大雅”的艺术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20.
李建中 《魅力中国》2013,(11):89-89
在广袤无垠的中原大地上,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父老乡亲们特别喜欢看流传大半个中国的豫剧艺术。其中,在众多的豫剧艺术演出的剧目中,以包公戏最为、最受群众欢迎。再进一步讲,在包公戏中更以《包青天》一剧最为轰动、最具代表性。深究其原因的话,我想就是这部戏太接地气了,写的就是老百姓在现实生活最常见到的、最深恶痛绝的关于丈夫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故事,通俗易懂、一波三折、矛盾叠起的故事情节表达出了老百姓对那些升了官就抛妻弃子之人的深恶痛绝和对敢于为民伸张正义、不惧皇权而严格执法的包青天氏执法者的钦佩之情、敬慕之意、爱戴之心、呼唤之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