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中国漫长海岸线的北端有一个环渤海经济圈,在南端有一个环北部湾经济圈。这是我国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两大海湾经济圈,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两大“金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主要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京津冀地区。环北部湾经济圈主要包括广西的南部沿海、广东雷州半岛的西海岸和海南的西北沿海地区。这两个经济圈虽然远隔千里,但是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使它们获得了新的历史涵义和相近的互动关系。一、两个经济圈的共同特征这两个经济圈都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的两侧边缘。无论从纵的历史走向,还是从横的区域特…  相似文献   

2.
一、环日本海经济圈概念的由来 所谓环日本海经济圈,是指日本海沿岸各国和地区(即苏联的西伯利亚、远东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朝鲜北南双方和日本)通过多边经济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经济圈。 环日本海经济圈最早是由日本人提出的。从历史上来看,日本海沿岸地区曾经是日本文化、经济的源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海沿岸地区经济日趋衰退。  相似文献   

3.
陈钺 《特区经济》1994,(4):41-43
<正>在东北亚地区,目前正在形成以各种跨国界、区域性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圈或经济区的设想,其中环黄、渤海地区最令人瞩目。由于这个区域地理位置适中,农矿资源丰富,港口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工业生产发达,资本和科技力最密集,市场发育良好,城市群落分布匀称,有利于开展国际分工与经济技术合作.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一个地区。可以预言,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环黄、渤海地区经济的崛起,将会对西太平洋沿岸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推进经济一体化全面提升环北部湾地区经济竞争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泛珠三角经济圈构建和西部大开发实施,这三大历史机遇再次把环北部湾地区推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全面提升这一区域经济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环北部湾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环北部湾地区城市体系,达到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最佳社会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经济一体化的障碍 环渤海经济圈是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后中国出现的又一个经济增长极.对于我国北方经济追赶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地区也确实为北方地区经济最为发达区域.北京、天津、大连、青岛都有各自的基础加上其间星罗棋布又各有特色的中小城市预示了该地区的发展潜力.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也是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从历史上看.欧洲国家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多是形成一个经济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形成了珠江三角经济圈、长江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的经济活力和实力都令人侧目,其发展的水平也大大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但是与上述三大经济圈同样属于沿海的、中国西部环北部湾经济圈却显得沉寂。  相似文献   

7.
一、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给沈阳纺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东北亚经济圈是指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韩国和我国的东北地区。受国际关系趋于缓和的影响和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的推动,东北亚经济圈内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沈阳纺织工业是沈阳市出口创汇的重要支柱产业,年创汇占全市总  相似文献   

8.
怀化地处湘西南和黔东南交界区,是国家建设重心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战略转移的“振奋区域”结合部,具有“东争吸引力,西增辐射力”的特殊区位优势。我认为,应以怀化为中心,在500多平方公里区域范围内,营造“环怀化中心城市经济困”,组建强大的经济“联合舰队”;通过区域内部经济协作互补,形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这对于加速怀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营造“环怀化中心城市经济圈”的有利条件湖南实施西线开发战略和国家实施的经济重心“东推西移’城略,给“环怀化中心城市经济圈”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正在明显加强。在本世纪末至下个世纪中叶以前,世界将形成三个大的经济圈:一个是以美、加、墨为中心的美洲经济圈;一个是以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经济圈;一个是以日本、东亚国家和地区为主的亚太经济圈。三大经济圈的最终形成,将对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一、三大经济圈未来发展的几个特点今后三大经济圈的走势将呈现以下特点:(一)发展进程将有所加快。目前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势头确实大大出于人们的预料。在美洲,继1989年1月1日美加达成自由贸易区协定之后,墨西哥总统卡洛斯·德戈塔里于今年6月12日对美进行访问,布什总统也将于今年11月出访墨西哥,两国总统的互访,将为1—2年内达成美—墨自由贸易协定铺平道路。因此,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形成了珠江三角经济圈,长江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的经济活力和实力都令人侧目,其发展水平也大大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但是与上述三大经济圈同样属于沿海的环北部湾经济圈却显得沉寂。  相似文献   

11.
印度洋经济圈正在形成太平洋沿岸国家有个经济合作组织,大西洋和印度洋各国也在酝酿类似的区域性组织。大西洋两岸已发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呼声,不过还只是停留在嘴上;印度洋一些国家则率先行动起来,准备组织一个印度洋经济圈。今年四月初,环印度洋七个国家的一些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日、韩三国依托黄海建立起了空间联系,并环绕黄海地区构成了一个合作圈层,即“环黄海经济圈”。“环黄海经济圈”是日、韩两国国学者根据环黄海地区(即中国的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韩国西海岸及东南地区,日本北九州及山口地区)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所提出的一个地方交流层次的经济合作体系。一、进一步扩大港口城市间的合作环黄海港口城市相互邻近,交通便捷,具有开展经济合作的地缘优势。近些年,由于环黄海各国地方政府不懈的努力,在环黄海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海路和航空运输体系。中日韩三国之间开通了多种渡船、集装箱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亚洲地区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态势的保持,在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背景下,不少中外经济学家认为由历史上有共同中华文化背景的亚洲国家所组成的所谓"大中华经济圈"正在形成,并且认为中国以其可观的经济规模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将成为"大中华经济圈"的领袖。到21世纪,"大中华经济圈"将成为与欧洲经济联盟或北美自由贸易区一样的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超国家的区域性联盟。  相似文献   

14.
目前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还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除东北亚经济圈外,还应构建以中国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为核心地带的北亚经济圈。构建北亚经济圈对于中国21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能源资源战略、水资源战略、生态保护战略、低碳经济战略、欧亚通道经济战略和未来的北冰洋时代战略,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构建北亚经济圈也将对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发展中战略地位的提高和全面对外开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构建北亚经济圈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一、亚太国家战后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太平洋沿岸各国的经济在战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在整个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致于人们现在开始谈论太平洋经济圈总有一天超过传统的欧美大西洋经济圈的问题了。在太平洋经济圈中,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迅速。日本在战前还只能算是一个中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世界经济日趋集团化、区域化、一体化,形成各种国际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即所谓“经济圈”)。目前,全世界有这样的组织28个,参与国家达140多个。为主动顺应这一时代趋势,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经济的接轨,我们应该借“复关”之机,积极推动和参加一切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性经济合作组织。就地理位置和周边关系而言,当前尤应积极促进“亚太经济圈”、“南中国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一、亚太地区必须也有条件接立“东北亚经济困”关于东北亚经济圈的界定和合作范围,日本…  相似文献   

17.
当经济一体化、区域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环印度洋经济圈应运而生。由于环印度洋经济圈涉及东南亚部分国家,且经济圈的经济、贸易与地理位置均与东盟、南亚联盟及亚太经合组织有着无法分割的联系。为此,我们对环印度洋经济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应有一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是各国经济上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依赖性。美加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EC诸国在1992年实现欧洲统一市场计划,亚太地区各国正在积极酝酿或探索成立“亚太经济圈”构想等。在这种情况下,东北亚地区内各国要求建立东北亚经济圈的愿望日益强烈。随着这一地区国际环境的缓和,地区内各国之间的双边和多边国际经济合作的日趋发展,将有利地推进这一地区经济圈的形成。发展同南朝鲜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对促进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及我国的经济建设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经济进一步走向国际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大环境下,随着朝鲜半岛的局势由对峙转向对话,俄韩与中韩相继建交,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日益升温。在这个问题上,多年来有关国家的学者曾先后提出过各种设想和方案,如日本的“环日本海经济圈”倡议,韩国的“环黄海经济圈”设想,中国长春学者提出的图们江三角洲开发方案等。这些设想和方案虽然涉及的  相似文献   

20.
新望 《珠江经济》2002,(10):14-15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验表明,大都市在国际乃至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法国学者戈特曼1957年提出“大都市经济圈(带)”概念以来,大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渐形成了京津唐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这三个最大的都市经济圈目前竞争力的走向,已经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