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农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褚乃明现代银行的经营管理主要反映为资产负债管理。农业银行应既要考虑扩大负债,又要考虑资产负增值,更要善于掌握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合理配置资源。一、资产负债管理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是"三性"均衡原则。安全性是...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的设计“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从考核对象划分可分为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两部分 ;从指标体系划分可分为考核指标和监控指标两部分。其中 ,用于考核的指标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要简不要繁 ,要抓主要矛盾 ,要有利于操作 ;二是要把握商业银行资金运动主要矛盾的两端 ,即资金的效益最大化冲动和资金的风险最小化控制 ,通过指标之间的制约关系使对立的两端达到和谐统一。凡是考核指标 ,在指标体系中的地位即相当于“龙头”指标 ;用于监测的指标可围绕“龙头”指标适…  相似文献   

3.
<正> 1987年10月,应香港南洋商业银行的邀请,笔者随中国农业银行福建省分行组织的考察赴港学习考察,收获甚大。在此打算谈谈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几个问题。 一、兼顾“三性”的最优平衡 香港金融业十分重视兼顾资金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把这“三性”视为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所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三性”之间彼此矛盾又相互统一,从盈利的角度看,资金的运用率越高,银行收取的利息就越多,盈利额也就越大。但从流动性的角度看,资金用于现金资产的比重越高,银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金融》1998,(3):11-11
全面实施比例管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国建设银行计划财务部自1996年起,中国建设银行就对系统内一级分行实行了贷款总量控制下的以存贷比为重心、将资金“三性”(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指标执行结果与存贷比挂钩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人...  相似文献   

5.
声音     
“银行家的看家本领归根到底是管理好自己的资产负债。这次钱荒,即流动性故障让银行家反过来思考一个老问题.就是怎么样按照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这三性高度统一来有效安全地管理好我们的资产负债。”  相似文献   

6.
<正> 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一般要求遵循两个原则:其一,偿还期对称原则,即银行的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对称关系,资金的运用应根据资金来源构成去安排;其二,经营目标的“三性”原则,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三性也是组合成了银行经营的总效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信用社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难点董祖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采用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具体内容是指银行按照负债制约资产的原则,根据负债的性质、结构和总量来决定资产的投向、结构和总量,从而实现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协调平衡。今年...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些专业银行在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一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二是各项指标之间不能相互配套、自成体系,以致造成监控功能弱化,共根源则在于对建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的原则基础的理解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9.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模式的特点及指标体系的建立耿青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通过建立各类比例指标体系,来约束资金营运的一种管理方法。对商业银行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就是要根据资产与负债的对应关系,对各项指标量化,规定出银行...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银行企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银行企业化改革的实质就是废除信贷资金供给制,建立“以存定贷”的自我约束和平衡机制,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正是这一内容的具体表现。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求在以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前提下,运用规模对称、结构对称、速度对称、目标互补的基本原理,使银行资金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相互协调,产生最佳效益,使专业银行真正建立起自求平衡、自我约束、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机制。在目前情况下,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部分国有商业银行根据现代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和集约化经营的需要,通过整合机构,优化布局,撤销了部份资产负债规模小,经营亏损严重、扭亏无望的县级分支机构。撤销了的县级分支机构不仅留有相当多的房产有待处置,而且还有大量的贷款需要清收。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商业银行无法撤手不管。本文拟以“全力清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为前提,对撤销县支行后信贷资产的管理提出一些看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2.
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现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推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日益增强。为适应加入WTO与国际接轨的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三性”原则上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并逐步发展完善风险控制下的授权授信信贷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对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陈水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的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试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使信贷资金管理呈现了新的活力,它对于专业银行增强自身调控能力,完善自身约束机制,提高信贷资金的"三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实...  相似文献   

14.
实施完全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几点建议徐克勋李秀芬一、科学核定县级银行资产负债指标。能否正确执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首要的前提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监测指标。按照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要求,合理设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考核指标,用具体的量化值把“责...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防止和降低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风险监测、风险转化、风险责任约束的机制,促进我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实施办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建设银行利用信贷资金发放的各类贷款。 第三条 贷款风险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考核、风险自担”的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一、现状与问题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本世纪70年代未、80年代初由西方商业银行在实行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银行资金营运管理方法。它是一种量化管理。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三点:一是规模对称,即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对称平衡;二是结构对称,即资产和负债在期限、项目和风险收益上对称平衡;三是目标互补。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者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我国商业银行现在推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制定的,以一系列指标为主要内容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推行可以改变我国银行业单一的信货计划管理体制,可以把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实行信贷规模管理的直接调控转变  相似文献   

17.
存贷比,也称“贷存比”,是指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该规定是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股份制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试点时提出的。1995年,该指标作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四大指标之一写入了《商业银行法》。2003年,《商业银行法》因中国银监会的设立而修订,但有关存贷比的法律条文则被完整保留下来。此后,银监会以“存贷比不得超过75%”作为监管指标,执行至今。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建设银行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建设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要根据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原则,加强对全行信贷资金的统一、科学、规范管理,防范和减少信贷资产风险,提高资产负债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建设银行经营管理的人民币资产和负债业务,外币业务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相似文献   

19.
卷首语     
关于建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的理论探讨曾经火热过多年 ,很多商业银行也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但在火热多年之后 ,大部分商业银行并没有参考“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去设计经营考核指标 ,进一步探究 ,发现曾对“商业银行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进行了积极实践的一些银行已悄悄地把过去的实践成果锁进了“档案柜”。这一现象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是过去很多银行之所以对“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体系”展开积极的实践是源于一种预期 ,即人民银行或业银行总行会参考“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去设计对基层…  相似文献   

20.
对二级分行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探讨周农翻李建生许小林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从确保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出发,通过一系列指标来控制银行资产和负债相互间比例及各自内部的比例,达到资产和负债在规模上、结构上的基本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