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02年11月1日至4日,国务院总理出席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第六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和首次大湄公河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正式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农业部和东盟秘书处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向柬埔寨、老挝、缅甸提供特殊优惠关税待遇的换文》、《中国和老挝政府关于建设昆曼公路老挝境内部分路段项目的协议书》、《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大湄公河次区域政府间  相似文献   

2.
沈建鑫 《当代经济》2009,(19):78-80
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云南与其他参与五国之间的贸易情况.从云南省与GMS五国的贸易现状、存在的挑战、已具有的优势以及云南与GMS五国贸易的发展思路和未来展望等方面作出一些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0-2008年云南省和GMS国家贸易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对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对云南省与GMS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潜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促进了云南与GMS地区的双边贸易合作,实际贸易水平明显高于预测水平;云南与老挝、越南贸易也得到大幅的提升,在边境贸易方面也大大促进了云南省与老挝、缅甸和越南贸易发展;预测对比也表明,云南省与GMS地区潜在着发展空间,特别老挝与越南市场突起所带来的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加强区域合作、物流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1992年至今,大湄公河次区域(简称GMS)经济合作已历经15年的历程,中国积极参与了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盟倡导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并成为湄公河委员会的对话国。大湄公河次区域中的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和柬埔寨五国都已成为东盟成员国。云南既是泛珠三角区域中的成员,又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参与者,今后必将成为泛珠三角区域与东盟合作的天然桥梁和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机制自建立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参与GMS已有16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且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论区域性贸易安排法律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启动以来,中国加强与次区域各国的合作,卓有成效地实施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建成了一批标志性工程,促进了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中方既是次区域合作的受益者,也为次区域的发展作出贡献。但是,在次区域的法律框架内,没有具体的执行机制,影响到经济合作的进程。为此,需要将次区域各国的优惠性贸易安排提升为法律,将各项贸易安排及具体执行措施法律化,在此基础上构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区域性法律体系,作为次区域合作的规范和保障,以营造一个鼓励和便利贸易与投资的法制环境,推动次区域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对促进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其松散的、以项目合作为主导向的合作模式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制度化则是提升合作模式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与东南亚、南亚次大陆的结合部,与东盟的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通过澜沧江—湄公河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相连,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最便捷的陆上通道。伴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倡导与建立,云南的战略地位日渐突出。1994年末,我国正式以国家的身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云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我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十几年来,云南在次区域确定的交通、能源、农业、旅游、贸易与投资、环保、人力资源开发等优先领域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2005年7月4日到5日,大湄公…  相似文献   

9.
张恬嘉 《经济研究导刊》2009,(25):168-171,174
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贸易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引入两个虚拟变量进一步阐述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贸易效应问题。结果表明,GDP和距离两个变量对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双边贸易有显著影响;从贸易效应方面来看,中国参与次区域经济合作使区域内产生了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但它对中国与非成员国间的贸易额度影响较小,贸易转移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广西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战略构想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基本思路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以中国—东盟博览会为平台,以促进次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开发与开放为动力,以项目为载体,按照WTO和大湄公河次区域(以下简称GMS)合作总体框架及各项协议的要求,积极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坚持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协同发展、实现多赢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合作机制,发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经济技术合作。坚持“加快启动,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方针,以项目合作为突破口,以贸易、旅游、农业、交通、能源、资源开发为重点合作领域,推进广西一批重点合作项目参与开发和建设。坚持中国—东盟…  相似文献   

11.
自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开展以来,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界性关注的环境问题。文章试图通过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数据,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总体上减少了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碳排放,改善了大湄公河次区域成员国的环境质量。在此基础上从投资国、东道国角度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希望就促进中国对大湄公河次区域直接投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顺畅运行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云南省应当按照云南省委、省政府“争取先行一步,超前实践”的精神,遵循“法制先行”的路径,大胆构建云南地方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性法律制度,从制度上和法律上确保大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便利化和贸易的安全,促进投资自由和保障投资利益,维护环境和资源以持续发展;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各国货币金融合作日益紧迫,但由于存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殊差异,次区城各国的货币金融合作依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对大湄公河次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次区域各国的金融合作应该遵循从"双边货币合作走向多边货币合作最后到次区城全面货币合作"这一推进过程的结论,并明确了次区域国家采取的积极合作态度与合理措施,将不断促进未来次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利用合作博弈论的方法初步对区域经济合作建立模型,证明GMS经济合作与合作博弈的解——核是一致的,并对GMS经济合作的内在稳定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促进合作、维护稳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摘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十余年合作来取得若干成就: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之间建立了相互信任机制;强化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贸易和投资壁垒的逐渐消除;促进了金融合作。目前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发展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为了迎接这种变化的挑战,我们应该在新世纪的开始:加强行业合作促进跨国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跨行业合作加强区域之问的基础设施合作;促进区域之间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提高私营经济的合作和参与,提高竞争力;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技术竞争力;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对能源需求量逐年增长。为了保障能源安全,中国和次区域各国不断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近年来,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能源合作不断深化,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但总体上看,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我国参与的重要区域合作之一。二十多年来,次区域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其深化发展所面临的瓶颈也日益凸显。在当前的形势下,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升级版迫在眉睫、困难重重,但其也有着良好的基础。作为参与次区域合作的主体省份,云南省应该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18.
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大都市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蕾  和矛  李飞  赵光洲 《经济师》2003,(2):242-243
昆明拥有地缘、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 1 0年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基础 ,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入世的背景下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的提出 ,为昆明的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文章以此为背景 ,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 ,在中国与东盟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下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大都市进行了构想 ,并从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实施要点等几方面对昆明进行了新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9.
自GMS机制启动以来,我国加强与次区域各国的合作,卓有成效地实施了100多个合作项目,建成一批标志性工程,促进了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发展次区域经济和维护地区的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在次区域的法律框架内,没有执行机制,呈现制度性体制性缺陷.执行机制是次区域各国实现合作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没有具体和制度性的执行机制,势必导致经济合作的意向落空或受阻,必将阻碍GMS合作目标的顺利实现.从正式参与GMS经济合作的省区(云南)与沿边各国或者与接壤的局部地区进行尝试,构建简便、灵活、有效、易于操作的较低层面的执行机制,逐步推动执行机制的形成和成熟并向正式机制的过渡,是现实条件约束下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旅游合作如火如荼般地开展,旅游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对进一步推动次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增长极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支撑下,以次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现状为基础,提出了构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的总体设想,重点打造以澜沧江-湄公河水上旅游线为主轴,中部陆路跨国旅游环线为中心,东西水陆跨国旅游环线为两翼的旅游圈层结构,形成环环相扣、辐射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