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状 考察国内外的封闭式基金可以发现,大部分封闭式基金都在折价进行交易,英国近五年来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从15%下降到8%左右,美国近五年来封闭式基金折价率维持在5%以内,国内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远高于国外,最高时达到50%,近期在30%上下徘徊.  相似文献   

2.
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比率是封闭式基金转为开放式基金的主要动因封闭式基金曾经是我国基金业的领头羊和起步的基础,目前却成为投资者望而却步的泥潭。主要原因是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过高,最近的加权折价率已经超过20%,封闭式基金的高折价比率直接导致了封闭式基金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交易清淡。2003年前8个月,封闭式基金的月均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现象日趋明显,文章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基金规模与折价率分析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效应;上市时间与折价率先呈负相关随后转为正相关;基金分红与折价率存在负相关效应等等。  相似文献   

4.
吕鹏  田瑞国 《特区经济》2008,(5):112-113
本文从基金管理公司利益操纵及其控股股东利益输送两个角度解释我国证券市场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交易现象,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市场确实对于潜在的利益输送有着负面的反应,一旦基金管理公司开始发行开放式基金,则该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显著提高。证券公司控股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封闭式基金。本文还就如何避免和减少利益操纵和利益输送行为提出若干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发展和规范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运作。  相似文献   

5.
由于制度性的缺陷使封闭式基金大幅折价,导致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过大,本文着重分析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期权类产品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基金市场是以开放式基金为主角的市场。开放式基金随时可按资产净值申购或赎回的优势,既成就了其基金市场霸主的地位,也带来了不可克服的弊病,突出表现在基金业绩受流动性影响大打折扣,助涨助跌加剧股市动荡等方面。而处于边缘地位的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即基金价格低于基金净值的折价率)达40%以上却乏人问津。市场迫切需要更多的创新型基金产品,来促进基金市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封闭式基金存在严重的折价交易现象,投资者对其已经失去应有的信心,封闭式基金面临边缘化的尴尬。我国封闭式基金这种普遍的高折价现象是不合乎情理的,但是简单从基金的基本层面因素入手,探询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原因无法得到满意的答案。因此本文试图从影响投资者情绪的基金制度层面入手,探询基金折价的真正原因,为解决折价难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7):133-135
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在很多国家都存在,而且是一个难解的谜团,中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投资者只有短短十几年的投资经验,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文章通过对中国封闭式基金的折价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中国封闭式基金具有发行高溢价、交易期内波动幅度大且大幅折价、存在规模效应、两两之间相关性强、与小盘股指数高度正相关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为封闭式基金“设计”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趋高的折价率让封闭式基金的发展几乎陷于停顿。如果让封闭式基金既可以上市交易。又可以“定期开放”,使其兼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优势于一身。这样能不能扭转封闭式基金被边缘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林琳 《上海国资》2002,(6):46-48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问题由来已久,有关研究在西方国家受到普遍关注。封闭式基金折价指的是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以低于基金净值的价格交易,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封闭式基金具备的双重定价特性:一方面封闭式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投资工具(在西方国家投资范围更广泛)从中获得投资收益,从而依照基金所持有的现金及各类投资产品的总市场价值形成了基金净值,以获取分红为目的的基金投资者在基金创立之始投入资金,到基金封闭期满时以净值获得回报;另一方面,为保持基金在封闭期内的流动性,封闭式基金作为一种交易品种上市挂牌交易,封闭式  相似文献   

11.
封闭式基金能否转开放式基金。或持有人能否按净值赎回。随基金兴业封闭期渐行渐近。封闭式基金越来越牵动着投资者。当年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实行“封转开”。结果不尽人意,不仅净值缩水。且总体规模缩小,持有人没有在“封转开”中获得收益。其缘由是因“冲击成本”的影响。为防止类似失血现象发生。封闭式基金需交易制度改革、运行机制、手段创新。增强流动性吸引投资者。减少折价率。QFII增仓封闭式基金。加重“封转开”气氛。封闭式基金投资价值高低。一是基金本身净值增长。二是市场价格与净值之间的折价率。价值的核心在基金本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封闭式基金同开放式基金的区别之一在于二者的交易价格不同,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常出现溢价或折价的交易现象,通常为折价交易,其并非要真实地反映资产净值;而开放式基金的申购价一般是单位资产净值加上一定的手续费,赎回价是单位资产净值减去一定的赎回费,与  相似文献   

13.
折价是国内外封闭式基金市场的普遍现象,并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中国封闭式基金市场实际情况出发,选取了26只封闭式基金从2006年至2010年之间的数据,在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现象的统计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对影响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到基金的规模和基金的剩余存续期是影响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相关的结论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投资者情绪理论与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一直是金融领域的不解之谜,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幅度较国外更加严重。国内已有的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理论在解释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时存在着缺陷,而本文采用时间跨度更大的最新数据并进行分阶段实证研究,认为当前保险公司占据主体并采取被动投资策略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情绪仍然会对基金折价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封闭式国家基金是资本跨国流动的重要金融工具。与其他封闭式基金一样,它们在存续期内总是折价交易。但在货币危机期间,其交易价格与基金净值之比显著提高,甚至变成溢价。这一现象一直被当成“封闭式基金之谜”来解释,但是均不成功。本文指出该现象不同于“基金之谜”,并基于货币当局应对危机的措施对当地和国际投资者理性行为的影响,以及两类投资者在危机中的预期收益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封闭式基金套利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昧军  杜丽虹 《新财经》2005,(9):102-104
我国封闭式基金平均33%的折价水平已显著高于国际惯例(10%),这为我们进行封闭式基金的长期套利提供了有利机会封闭式基金的长期折价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般认为这是对基金代理问题、流动性问题和信息浑浊问题所要求的补偿,但我国封闭式基金平均33%的折价水平已显著高于国际惯例(10%),即使考虑了泡沫性折价因素,部分到期日较晚的基金仍被低估。这一方面与熊市中的价值底线模糊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投资者对基金寿命的理解误区有关,但正是这种理念混乱与理解误区为我们进行封闭式基金的长期套利提供了有利机会。根据我们的测算,这一套利收益可高达1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理性投机者理论对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由对我国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结构的调查分析入手,引入“理性投机者”概念解释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问题。结论是:在投机气氛浓重、存在市场操纵行为、封闭式基金整体管理水平一般且存在道德风险的市场环境下,理性投机者的有限理性、受整个市场情绪影响的特点,是造成我国目前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顾丹  刘刚 《特区经济》2005,(11):290-291
从上世纪70年代西方研究者就开始研究,撰文解释封闭式基金折价交易现象的原因,其中包括代理成本理论、资产流动陛缺陷理论、资本利得税理论在内的主流经济学派等各种结论;20世纪末行为金融学的噪音交易理论则认为持有封闭式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对未来收益的预期很容易受到不可预测的变动的影响,当噪音交易者对未来收益持乐观态度时,基金交易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下跌,直至出现低于基金净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投资者情绪指数选择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实证方法来比较封闭式基金折价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寻求更好衡量投资者情绪的代理变量。通过实证发现,消费者信心指数能够比封闭式基金折价指数更好地衡量投资者情绪,更适合作为投资者情绪指数的代理变量。  相似文献   

20.
《新财经》2004,(9):75-75
2004年上半年进入《新财经》50排行榜的30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69%,10只债券型开放式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0.99%,10只封闭式基金加权平均净值增长率为2.08%。同期股票型基金基准指数收益为-6.92%。无论是哪种类型,进入排行榜的基金业绩均大幅超越了比较基准。湘财合丰成长、嘉实增长和宝康消费品基金列股票型开放式基金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