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腐败是当前较常见的一种社会现象,其败坏了社会风气,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腐败现象的研究和治理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本从社会心理角度透视腐败现象,运用社会心理学理论分析腐败现象产生及泛滥的原因,以其对这一现象的治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腐败是一种历史性、全球性的政治现象 ,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一种必然、消极的后果。文章从法国犯罪社会学家塔尔德的“模仿理论”理论出发 ,论述了腐败现象的社会传播规律 ,以犯罪学家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论为基点 ,阐发了腐败现象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一种畸形的政治现象和社会现象。本文概括地分析了我国腐败现象在历史、思想意识方面产生的根源及其现实体制方面原因 ,提出了治理腐败的对策 :即加强政治体制改革 ;改进和完善现行监督机制 ;加强教育 ,将德治与法治结合起来 ;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相似文献   

4.
财务腐败问题在如今社会中日益严重。文章分析了财务腐败的特征、含义、发生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动因,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治理和减少财务腐败问题应采取的措施,力图治理和减少财务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社会转型期容易产生腐败问题作入切入点,分析了转型期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和减少腐败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和办法。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政治斗争。我国官场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不减,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监督机制不健全,客观上为各种腐败现象提供了生存条件,因此必须健全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7.
王丽 《全国商情》2009,(1):115-116
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权力者、权力的对象和权力所处的环境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律监督是人类社会治理权力腐败的神圣使命和主要方式.当代中国正在探索着构建权力制衡机制的途径,目标是建立法治化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从源头上根治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8.
以西方行政与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当前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性缺陷与社会转型期的局限而非反腐败力度不足;主要性质是一般规律性现象而非特殊的偶然现象,即主要是我国的行政环境而非制度供给不足的结果。因此,反腐败的主要指向是腐败行为而非腐败现象,主要原则是与改革、发展、稳定、转型相协调而非相对立。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腐败问题的制度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社会的资源配置由产权决定,便形成寻利的社会,由行政权决定时,就形成一种寻租的社会。近年我国腐败现象的增加与体制转型时期的矛盾特别是产权制度安排密切相关,表现在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过大,行政权往往大于产权;行政的随意性控制问题突出。反腐败的治本之策是以制度来遏制腐败,从制度入手来治理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公共权力腐败产生原因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腐败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在我国,腐败现象也表现得尤为严重。本文主要从公共权力体系的构建和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从公共权力体系的构建、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三个方面提出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兴起于西方社会的公共治理理论对中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国家治理”热的现象就是其影响的一种折射.但“国家治理”热并不能说明公共治理在中国是适用的.公共治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还存在着争议.对公共治理在中国的适用性持否定观点的学者给出的理由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不是公共治理所要解决的对象,中国没有发达的公民社会和公民理性参与的能力等实施公共治理的条件,以及中国政治权威对公共治理的排斥.事实上,中国已经出现了有利于实施公共治理的条件,公共治理在中国是具有适用性的,然而公共治理的实践范围和实践价值是有局限性的,它并不能成功地解决所有的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现象在我国呈蔓延发展之势,腐败问题已经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威胁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分析了腐败现象的表现、危害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反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体现了我们党采用综合性的手段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贯方针.  相似文献   

14.
时下,党中央、国务院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特意把政府采购列为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范围。这是因为政府采购作为一种市场交易行为,在为市场提供巨大商机的同时,也容易滋生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特别是制度、规章尚不健全的县市一级问题更为突出,其危害巨大,必须坚决予以打击和整治。  相似文献   

15.
腐败现象有着广泛的经济根源和深刻的制度原因,鉴于腐败有降低资源有效配置、抑制经济增长和损害社会公平与效率等负面作用,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对腐败现象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产生的原因及其行为规律,指出反腐败的关键在于完善反腐败制度的机制设计。  相似文献   

16.
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从共产党执政后地位的变化认识党的内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正确认识和运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完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7.
商品包装过度是经济领域中的不正常现象,已恶化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然而我国现有法律规范对治理过度包装问题存在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已有规范欠缺操作性,强制性执行标准零散,最突出的问题是至今没有针对商品过度包装现象的统一性法律。故从法律治理上讲,应当加强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立法,完善强制性执行标准,构建治理措施齐全的法律制裁手段和权利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多中心治理理论已成为有关政府改革的一个全球性话题。全球化推动社会政治统治和管理的模式正从统治走向治理,多中心治理成为理解和解释当代政治和经济生活中诸多现象的重要工具,但其也有内在缺陷。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的战略任务,治理理论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有一些共同之处,不过这一理论也只有在中国化的基础上,才能对适合中国国情公共管理模式的形成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腐败是新闻界部分记者或新闻媒体利用所掌握的国有和公共的新闻舆论工具,牟取不正当利益,从而放弃履行公共信息服务职能的行为。新闻腐败现象的发生是新闻从业者、媒体和受众的利益在新闻领域共同作用的结果。新闻腐败行为对新闻传播事业本身、社会及受众都产生了相当严重的危害。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改善媒体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批评监督机制,才能有效杜绝新闻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20.
反腐败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腐败的基本情况和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分析,提出了必须把反腐败纳入法治轨道、依法治腐的观点和加强对权力监督制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