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毅 《发展》2007,(1):122-123
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实施以来,极大地缓解了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有效解决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资金需求,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三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取得了信用社、农民、地方政府"三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点在甘肃永靖县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人民银行总行在多家金融机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将支持“三农”(农村、农业、农民)这块阵地指定给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与自身发展的重点。那么,究竟怎样做好支持“三农”工作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充分利用好支农再贷款支农再贷款,顾名思义就是人民银行利用国家给信用社用于支持“三农”的信贷资金。这种贷款的利率与支持“三农”贷款的利差一般在月息4厘多,这就意味着国家已让利于农村信用社,如果按100万元进行计算,年收入近5万元。这样的再贷款如果能多争取一些的话,对信用社的经营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对拆借资金…  相似文献   

3.
正8月27日,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消息称,央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按照要求,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  相似文献   

4.
8月27日,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的消息称,央行对部分分支行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200亿元,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同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促进降低“三农”融资成本.按照要求,支农再贷款执行优惠利率,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再贷款利率还可在优惠利率基础上再降1个百分点,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发放的涉农贷款利率应低于该金融机构其他同期限同档次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  相似文献   

5.
《现代乡镇》2012,(12):42-50
支农再贷款助农扶农 支农再贷款作为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该项业务自1999年始。原先,支农再贷款使用主体仅限于农村信用社,2009年人总行再次出台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支农再贷款管理、扩大“三农”信贷投放,并明确提出将支农再贷款的...  相似文献   

6.
自1999年支农再贷款发放以来,支农再贷款的政策导向作用强劲,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提升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通过对某地级市(以下简称某市)农村信用社五年间(1999-2003年)使用支农再贷款效益、问题进行个案分析,揭示支农再贷款与农村经济发展、信用社经营状况的关联度和互动关系,研究实现三共赢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7.
张红江 《发展》2005,(10):87-87
支农再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为支持“三农”而出台的一项金融政策,是货币信贷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配套度较高的特种贷款。近几年来支农再贷款的合规使用对支持甘肃武威市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自200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武威市中心支行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12亿元,其中用于种植业56400万元,养殖业42000万元,农副产品加工运输销售21600万元,分别占支农再贷款累计发放额的47%、35%和18%,促进了以荣华公司30万吨玉米淀粉加工为龙头的玉米产业链和以黄羊面粉集团120万吨优质小麦加工为龙头的面粉产业链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前,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党和国家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低收入农户的增收问题又是“三农”问题的急中之急,为促进农民增收,政府要求在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下稳定完善和强化支农政策。据央行统计,自2000年初到2005年3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达1644亿元。共向7100万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占总农户数的32%。从绝对额上看金额较大,但是否真正能够满足农民在农业投资上的需求呢!国家的支农资金是否能有效的得到落实呢!特别是作为由农民入股的农信社支农资金的投放是否到位!通过调查,我认为,长期…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农村信用社已走过了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一直肩负着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的重任。市联社伴随着全国农村合作金融体制改革,由12个区县联社出资1200万元,于2000年9月挂牌成立,管辖12个区县联社和232个信用社,6700余人,属于管理型企业。当时全市农村信用社的存款总量是200亿元,年底才达到209.2亿元,贷款149.7亿元,全市232个农村信用社有203个亏损,当年亏损4.7亿元。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全年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0.5亿元,增长6.7%,增速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177.2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8.9亿元,增长13.3%;牧业产值146.1亿元,增长10.5%;渔业产值46.7亿元,增长5.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6.2亿元,增长6.3%,增速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对支农再贷款风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银行自1999年向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支农再贷款的风险问题仍然存在,产生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如何降低贷款风险问题,对做好农村金融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人民银行灵活运用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信用社资金不足的问题.2003年,全国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控制支农再贷款增量,防止挤占挪用支农再贷款,化解金融风险,成为信贷工作的主旋律.对此,地方政府和农村信用社不太理解,并产生了一些模糊认识.正确认识支农再贷款的性质,合规有效使用支农再贷款,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是做好农村金融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支农信贷投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华荣 《湖南经济》2002,(12):48-49
近几年,央行出台了一系列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信贷支农的创新措施成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老问题,并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加以重视研究解决。信贷支农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信贷支农中资金紧张,支农信贷总量增长明显低于农业经济需求的增长,低于支农再贷款的增长;部分农户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有效需求不能满足,部分银行、信用社信贷结构仍没有改善。其原因,既有某些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也有某些政策规定不合理;既存在资金供应的限制,也存在有效需求的制约;既有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障碍,也有信贷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关于1996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村奔小康目标可以基本实现 今年来,厦门市农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市各级财政计划投入农业生产资金近1.1亿元,其中市财政预算内支农资金4993万元,比去年增长15%,市预算内农业基建投入1100万元,增长10%。 (二)工业生产持续增长,产销衔接趋向好转 今年来,全市工业生产外部保障条件逐步趋于好转,特别是电力、能源、交通等外部生产条件比去年有一定的改善,促使市工业持续增长。1~10月,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6.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69.75%,比去年同期增长26.9%。产销衔接继续好转,1~10月工业品产销率达95.63%,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8个百分点。“三资”工业仍然是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1~10月,全市“三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6.06亿元,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  相似文献   

15.
财政支农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旦 《北方经济》2006,(23):35-37
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支农投入是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选择,但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我国财政支农结构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农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旦 《北方经济》2006,(12):35-37
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支农投入是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选择。但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我国财政支农结构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农资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由于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金使用效益差、绩效不高等。财政支农资金是构建和谐新农村、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资金保障。文章通过搜集资料和参考大量文献,借鉴一些成功经验,针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提高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8.
唐圣奇 《湖南经济》2001,(12):62-63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自1996年农信社与农行脱钩由人民银行直接监管以来,以信贷扶持“三农”、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成为农村信用社资金投向的主渠道,特别是1999年以来,人民银行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这一政府工具,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有效地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那么,信贷支农的具体效果如何?制约农贷使用的症结何在?为此,我们对湖南省溆浦县人行、农村信用社支农信贷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农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大幅度增加,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地方财政支农配套资金难以完全落实,资金分配和使用不够有效,"自上而下"决策机制与农民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减少地方财政投入的范围,做好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农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日前,记者在灵璧县政府主要领导的推荐下,采访了灵璧县联社主任崔震.崔震的果敢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深受市县领导好评. 崔震主任告诉记者,近年来,灵璧县农村信用联社以支持"三农"为已任,以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为契机,围绕县委县政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扎实开展了"金土地富民工程"、全面实施信贷支农计划,切实发挥了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到目前,存款6亿元,贷款5亿元,累放小额农户贷款4.5亿元,累计贷款支农13.9万户,创建信用村88个,支持高效特色农业项目75个,为灵璧县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