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旅游翻译是架在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与外国游客之间的一座桥梁.冲破传统翻译理论"等值"概念的束缚,从一个新的视角--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分析汉英旅游材料可知,常用的翻译方法主要有省译、拆译、篇章整合与改写.  相似文献   

2.
顾芸 《江苏市场经济》2011,(1):58-61,64
翻译技巧与一定的文体相对应,决定着某一类型的文本翻译的基本倾向。法律语言严谨,有比较强的逻辑性,应通过大量例句,从中译英和英译中两个方面说明法律文件的翻译技巧。中译英方面重点探讨选词、用词和句子结构,英译中方面重点探讨专门用语和长句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旅游翻译的概念、分类、理论指导及特点,介绍了旅游翻译技巧。其技巧包括修辞性增译、注释性增译、修辞性省译、重视选词用字、结构拆译和分清主从、篇章整合与改写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静 《魅力中国》2014,(6):70-71
我国古代佛经译场指的是翻译佛教经籍的组织。它的发展历程包括开端及初步发展时期,成熟与鼎盛时期,完备与衰退时期。译场的建立是中国翻译史上的一大进步。这种集体译经组织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佛经的翻译质量,促进了译经事业的发展。译场译经的翻译形式在我们今天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翻译人才的培养方面也不无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许渊冲教授被《中国文化报》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惟一专家”。许先生不仅是翻译的实践者,而且是翻译的理论家。他在理论和实践中总结出的其诗歌翻译理论宗旨:‘信、达、优’;译诗的“三美”论;翻译方法的“三化”;翻译的目的“三之”,不仅对中诗英译有借鉴意义,而且对英诗中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翻译长句时,对于翻译者来讲,根据句中所表达的意思,句子构造,以及中文的表达习惯能够顺畅地翻译出来是最好的.关于长句的翻译方法,要把分译,逆译,加译,减译,不译,变译,合译等多种翻译方法交替使用进行翻译,才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翻译者.  相似文献   

7.
传统翻译研究囿于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总是围绕翻译四元素即作者、译者、原本、译本打转,鲜有创新性、突破性成果。解构主义的兴起使翻译研究突破二元对立的樊篱,翻译研究步入当代发展阶段,走向跨学科综合发展,各派新兴理论迭出,创新性成果日益增多,丰富和完善了译学的学科体系。纵观译论发展史,可知译学研究要发展,译学学科要建立和完善,必然走向跨学科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廖志华 《重庆与世界》2015,(1):106-108,119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商业翻译之中,掌握好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对于翻译生产力,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为了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能选择最佳的选择工具,对翻译流程的三部曲——"译前、译中、译后"中使用的各类主流翻译工具进行述评,并结合翻译实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包括归化、异仪和释义三种。相应地,英语电影片名的主要翻译方法也有三种,即直译、意译和变译。片名翻译作为翻译的一个类别,对译者有这样几点要求,即电影审美鉴赏能力、深厚的文学功底、良好的翻译心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为依据,阐述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起源与发展、核心理念与视角、宏观译学中观译论微观译本研究等内容,分析了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应用与研究趋势。认为,生态翻译学是译届首部自成体系、功能强大之译论。它既有坚实的哲学基础,又符合逻辑法则和自然机理;拥有一整套别具特色的术语来描述其研究对象、目的、内容、方法、规律、定理等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生态翻译学运用"三层次"研究技术路线:宏观译学、中观译论和微观译本,使其不仅在宏观中体现了译学体系架构的一些要素,而且在微观层面上能够描述翻译现象,解释翻译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介绍林语堂, 分别是林语堂的生平介绍、 作品介绍、 翻译理论以及翻译实践的赏析与评价和个人对其理论所进行的理解与评论. 在这四部分中, 后两个部分是本文分析的重点, 特别是翻译中的见形舍意、 见意舍形以及美译的内核以及美译的形式, 同时在翻译中越位也是经常会用到的一种翻译手段.在本文的结尾部分作者基于林语堂的翻译理论给出了自己的理解以及评论.  相似文献   

12.
廖传丽 《魅力中国》2014,(14):99-99
许渊冲强调翻译是一门艺术,并在《翻译的艺术》一书中较全面地介绍了他的译诗理论。本文从他的诗歌译例分析研究发现,他的诗歌翻译理论,尤其是“三美”论和“三化”论,是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高明阳 《新西部(上)》2010,(4):129-129,124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了古典汉诗文化意象的英译.古典汉诗文化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解读和赏析古典汉诗的关键,也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如何正确翻译文化意象并使之容易为英语读者接受成为古汉诗英译研究的难点之一.即译象(翻译物象)与译意(翻译其意)的矛盾,译者尽量保留原语意象的民族色彩.但译者也应意识到中英文化之间有巨大差异,适当地采取一些补偿措施如加注或增补来使得译文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4.
孙洪山 《黑河学刊》2010,(8):39-41,151
道安与哲罗姆是公元四世纪东西翻译史上的伟大宗教翻译家。以直译与意译作为参照点,对其翻译思想进行了梳理、比较,发现二者表现出极大相通甚至相同之处:一方面,都极力追求直译,主张翻译应返回到原本;另一方面,在翻译实践上运用了意译方法来解决直译无法符合译入语读者接受习惯的问题。这符合由于原语和译入语之间的差异,翻译必须灵活处理的基本原则。这种既宣扬直译又兼顾意译的思想符合辨证的翻译观,其合理部分的充分发展,就是直译和意译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15.
变译理论是黄忠廉教授在21世纪初提出的翻译理论,它的核心概念是指译者根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变译理论不仅在科技英语领域有着显著的应用,在文学翻译、旅游翻译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使用.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深入,黑龙江旅游英语翻译也已经成为促进文化外宣的重要途径,借助于变译理论,能够更好地促进旅游英语翻译的可读性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6.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的艺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形神兼备,本文分析了汉诗英译中的形似与神似的理论起源和发展,许多学者对诗歌翻译的神似和形似部做了自已的见解,这些见解到今天仍然对我们的翻译工作多有助益.可以舍其形而保其神,从而遵循先神而后形的翻译原则,并通过两首古诗词的翻译证明了形神兼备的重要性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字幕作了概述,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了《绯闻女孩》的字幕翻译策略。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利用多种翻译策略与技巧,如:减译、归化与增译等,力求在最大程度上使译文效果接近于原文效果,为观众理解原文信息搭建桥梁,同时帮助他们了解作品中不同国家的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8.
隐喻的翻译与概念意义的重新构建密切相关。本文以英汉词典为语料,对移动动词情感隐喻的翻译进行了分析。英汉共有的情感物质化隐喻映射构成了移动动词情感隐喻翻译可译性的基础,而英汉隐喻网络层级的分化及语言类型的差异构成了不可译的动因。了解英汉移动动词情感隐喻翻译的认知限定条件,会提高英汉词典使用者的使用技巧和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字幕作了概述,介绍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分析了《绯闻女孩》的字幕翻译策略.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利用多种翻译策略与技巧,如:减译、归化与增译等,力求在最大程度上使译文效果接近于原文效果,为观众理解原文信息搭建桥梁,同时帮助他们了解作品中不同国家的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史研究对当下汉语文化典籍外译实践具有推动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史研究情况,而后提出基于生态翻译和比较文学理论,从跨学科角度编撰一部《建国后我国中国文化典籍英译发展史》,希望在丰富典籍翻译史研究之时对当下汉语文化典籍翻译实践能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