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的消费心理因素分为被动、习惯、情感和身份心理因素,而每一个消费心理对应着不同的品牌附加值类型层级。对四种不同的消费心理需求,探索了与之相契合的四种品牌附加值塑造模式,即适用于被动心理的基本质量型的人性差异塑造模式;适用于习惯心理的品质功能型的个性定位塑造模式;适用于情感心理的情感品味型的情感共鸣塑造模式;适用于身份心理的极致精神型的身份追求塑造模式。  相似文献   

2.
回忆营销     
史光起 《中国市场》2009,(25):70-71
<正>在今天这个跨越了温饱需要,继而追求更高精神层面需求的消费时代里,我们除了在追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外,还在寻找一种精神层面的感受。尤其是都市人,在每天熙熙皆为名来,攘攘皆为利往的环境中,开始珍惜与留意那些名利无法换来的情感丝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消费方式以消费的代际公平为起点,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在价值诉求上,可持续消费方式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消费理念、坚持尊重生态文明的绿色消费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消费理念、坚持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文明消费理念的价值精神。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国家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对消费的追求已经不是纯粹的物质消费,而是越来越倾向于精神消费。追求精神消费是西方国家私人消费的新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精神消费的品种增多,投入加大,层次多样化,国际市场营销由此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专家预言,谁能把握国际精神消费的主流,谁就将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份额。  相似文献   

5.
现代营销已经从"量的需求"阶段、"质的需求’阶段转向了"情感需求"阶段。在消费上,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和富裕,消费层次不断提高、不断变化,消费者在消费时既希望能突出自己的个性,追求品位,又希望能迎合潮流化的趋势。于是,成功的企业家和经营者便在"人的情感"上大做特做文章,有针对性地推出产品或改变销售方法,提供超值服务,使产品散发出来的气氛、情感和趣味与众不同,从而达到促销产品的目的,把营销这一传统经营活动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情感营销领域。  相似文献   

6.
刘文沃 《商》2014,(22):257-258
目前情感消费在大学生消费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加。经过对肇庆医专学生的消费结构调查,梳理出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情感消费的六种心理,即寻找归属、追求情感共鸣、缓解紧张情绪、获得他人认同、追求新鲜刺激、体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代商贸工业》2003,15(8):1-1
当代社会学家研讨现代消费方式的变化时发现,如今已经进入了“生感时代”,也就是经济进入平稳的发展时期,产品供给过剩,人们开始追求“感性的生活”,追求更能满足自我归属与关爱、尊重与地位乃至自我实现需求的感性商品消费。对酒类而言,从表面上看,酒是一种饮品,但从社会化的意义而言,人们消费白酒的本质需要,大多数绝不是生理上对食物饮料的需要。对于主力消费群体来说,消费白酒是一种文化上的需要,这种需要是在文化的支配下发生的行为,如进行亲情、友情等情感交流时,为表示理解与尊重,表达热情与精神……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是人们以精…  相似文献   

8.
千年龙腾飞、万商显神通。2 0 0 0年无论是工商企业 ,还是私营工商户 ,都希望有个大的发展、好的收成。那么 ,今年消费市场将会是个什么趋势呢”1.居民消费多样化。随着人们消费观念、方式的变化 ,消费品更新换代节奏日益加快 ,消费的层次性愈加明显 ,消费的形式更加多样化。预计今后居民的消费总体有三个转变 ,即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 ,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 ,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同时人们将更加注重名牌消费。环保、节能、精神文化产品将成为消费的热点 ,智能化、…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许多商品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消费上,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人们的消费层次不断提高,已经从最初对商品基本功能的要求,转而向商品附加值的追求,在这种情况下,"情感营销"应运而生。所谓情感营销,是指营销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的附着,就是把消费者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借助情感设计、情感促销、  相似文献   

10.
绿色消费:社会化、生态化与文化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敏 《消费经济》2002,18(2):29-31
绿色消费,指没有污染,有益于身体健康,有益于生态平衡,有益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平衡的一种消费方式。目前,它已渗透到人们消费的各个领域,呈现出社会化、生态化与追求文化理念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城镇居民未来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展望。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基本演变方向是持续的消费升级。居民的消费在从重视生活水平的提高向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变,从追求物质消费向追求精神消费和服务消费转变,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转变。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受到收入等级变化、地区差异变化、物价上涨变化、消费观念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通过扩大内需来刺激消费,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人的消费源于人的需要。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有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恩格斯曾经把人们的消费需要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三个层次。人对物质的需要是低层次的需要,它是有限度的;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  相似文献   

13.
田德生 《品牌》2006,(4):66-69
人们消费观念逐渐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导致功能实用型、情感享受型以及自我表达型等多种消费形态的并存,对于房地产而言,消费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钢筋水泥浇灌的物理属性,而对于情感表达、个性展现抑或精神寄托等附加价值的追求,体现得愈加强烈。地产领域的品牌理念,已随着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和地产企业的"品牌行动"日渐升温。  相似文献   

14.
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形象的代表,是城市的名片。它的形成,大体上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市场条件,再一个是市政条件。一般认为,如果人均年收入水平在800~2000美元之间,这个时候人们消费的表现方式是一种满足消费;人均收入2000~4000美元之间,这时候的消费方式是一种情感消费。人们追求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消费,一个是精神的消费。而商业步行街的出现,就能满足这种需求。透过外国著名商业街的成熟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商业街,如北京王府井、上海新天地等不管是在建筑的保留与结合上,还是在商业运作上,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社会,人们不仅追求消费,而且是越来越追求消费的个性化,然而个性消费是提倡节俭还是追求奢侈、倡导消费适度还是追求消费无度、倡导需要消费还是满足欲望消费。关系到在消费生活中个性消费能否得到社会认同,直接影响到个性消费能否实现。本文从人的独立性与消费个性自由、人的社会性与消费的社会约束中得出个性消费与社会认同的关系,提出个性消费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章顺凯 《消费导刊》2013,(4):129-129,131
情感是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人的感知,行为和思维。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消费者自我意识的提高,人们在产品物质层面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对产品精神层面的需求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艺术设计领域,情感设计已是设计师和设计理论研究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把情感设计理念纳入到设计思想体系之中,既是人本性的体现,使人暂时脱离日常生活的种种限制和陈规,复归游戏精神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同时又是归属感的表达,使接受者体悟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生机与活力,进而显现出现代设计以人为本的情感关怀。  相似文献   

17.
品牌是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消费体验。品牌要真正做到不同凡响,就要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如果品牌不仅与消费者建立了理性的关系,而且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情感联系,那么品牌创建就能取得成功。建立品牌个性正是这一情感的主要体现。建立品牌个性就是建立一种象征,它能代表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的想法、追求和精神;取得消费者共鸣,产生一种认同感,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8.
《对外经贸财会》2007,(9):60-62
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形象的代表,是城市的名片。它的形成,大体上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市场条件,再一个是市政条件。一般认为,如果人均年收入水平在800-2000美元之间,这个时候人们消费的表现方式是一种满足消费:人均收入2000-4000美元之间,这时候的消费方式是一种情感消费。人们追求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的消费.一个是精神的消费。而商业步行街的出现,就能满足这种需求。 透过外国著名商业街的成熟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商业街,如北京王府井、上海新天地等不管是在建筑的保留与结合上,还是在商业运作上,都还有着较大的差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彭伟力 《大经贸》2002,(12):86-87
世界著名市场学家菲利浦·考特勒把消费分成三个阶段:量的消费、质的消费和情感消费。由于现今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商品供应极其丰富,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熟悉而体己的商家去购买商品。不同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心理,成功的营销方式更多地诉诸人的情感心理需求的满足。企业只有谙熟消费者的心理,通过消费者"显在需求"获悉其"潜在需求",从心理和情感上赢得顾客,才能真正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20.
权利霞 《消费经济》2004,20(2):53-56
从体验的视界来看,消费就是体验的过程,也是体验的结果。体验消费是消费者对物品和服务的“享用”关系,它的核心是注重生活质量,强调精神消费重于物质消费,消费质量重于消费数量。体验消费要求和谐的生态关系,追求质量型经济增长方式。体验消费形态的主流化能变革并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利于美化我们的生存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