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商业研究》2015,(2):76-84
近年来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民生财政投入不足。本文利用1998-2006年和2007-2012年两期省级面板数据集,对民生财政及其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考察,结果显示:民生财政对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有显著促进效果,其中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存在较为显著的挤入效应,医疗卫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前期挤出效应转变为后期挤入效应,社保就业支出对城乡消费支出的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相比乡村居民的消费增长,教育和医疗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应切实提升城乡居民最终消费率的增长,不仅要进一步加大对民生财政投入的支持力度,还应注重优化民生财政支出的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挖掘城乡居民消费潜在增长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使用了1996年到2009年9个欧盟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在考察居民消费行为基本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政府消费以及民生性财政支出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消费率的增加显著降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但是民生性财政支出中医疗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存在显著的正效应,每增加1个百分点分别会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0.31和1个百分点,但教育支出的系数为负且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1995-2010年我国2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乡面板数据,建立动态GMM估计法,检验持久性收入、暂时性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医疗、教育和住房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有较强挤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住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挤出效应,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负担相对城镇居民较重。  相似文献   

4.
以凯恩斯消费函数为基础并加以修正,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社会保障支出为解释变量,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2001—2011年社会保障支出的消费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提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推进关系民生的各项改革,加快疆内产业转型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东亚地区“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政策研讨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官员称,去年以来我国采取了四大措施促进“有利于穷人的经济增长”——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实施城镇居民就业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政府支出分为基本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经费支出,利用非线性有效消费函数建立了消费效用最优模型,分析政府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ECM)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不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政府基本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而政府行政经费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但挤出效应不显著;在长期内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显著的引致效应,但在短期内产生的引致效应还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特征为出发点,通过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消费函数,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理论和实证检验分析都表明,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显著的互补关系,并且,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是导致居民消费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政府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消费性支出,以利于构建强有力的社会安全网,降低居民对未来的"大额刚性支出"预期,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以我国1978-2008年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城乡居民消费、政府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最后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变量之间相互关系做了进一步检验。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且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显著;政府消费会引起经济负增长,同时也会对城乡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尤其是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新的特征,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日趋优化.影响安徽城镇居民消费变化的因素有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居民收入的显著提升等.为促进安徽城镇居民消费可持续发展,应继续深化改革,提高现代化程度,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随着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当前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是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之间过渡的重要方式和路径。本文综合运用DEA-BCC-Malmquist模型,测算了近十年来我国金融发展对支农惠农效率的效率水平。同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投入对金融支农惠农实施效果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金融惠农效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受生产率效率提升因素的影响,从2015年起金融惠农效率水平不断提升且保持较高增速水平。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民生财政支出显著地提升了金融惠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国家财政支出及国内旅游消费数据,通过建立三个双对数模型,定量分析了国家财政民生性支出对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1)长期内,国家财政民生性支出对旅游消费有挤入效应,国家财政民生性支出每增加1%,全国居民旅游消费、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分别增长0.66%、0.63%、0.76%;(2)国内旅游处于高速发展阶段;(3)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发展旅游改善民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将消费习惯引入信息消费增速提升的福利效应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运用1992~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信息消费数据,测算了信息消费增速提升给中国不同区域城镇居民带来的差异福利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内部习惯特征对中国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福利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引入习惯特征后,信息消费增速提升1%相当于在其未来无限生命期界内每年补贴0.27%-26.05%信息消费产品或服务;第二,无论是同质性偏好还是异质性偏好假设,四大板块中的东北和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信息消费的福利效应均高于东部地区,区域间信息鸿沟转化为福利差异。因此,在稳步推进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同时,应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8-2012年省域数据,采用面板分位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面板分位回归可以比普通面板回归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对于文化消费处于不同水平的城镇居民,各因素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对于文化消费水平较低的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正向影响最大;对于文化消费水平较高的居民,收入水平是释放文化消费潜力的最显著推动因素;政府文化投入对刺激文化消费有一定作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2007-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农林水务和社会保障类财政支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财政医疗支出则扩大了中西部收入差距。因此,通过财政手段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在于:一方面不断加大对教育、农林水务、社会保障类支出规模,另一方面应将医疗支出方向更多倾向农村。  相似文献   

15.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社保支出与收入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入分配已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现有的研究更多地关注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且多使用横截面数据,分析结论难免有所欠缺。本文使用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2002年至2011年我国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所得税与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对收入分配的正向调节作用在2002年至2004年逐渐增强,而在2005年至2011年逐渐减弱,其中个人社会保障支出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逆向调节作用不断增大是我国所得税与个人社会保障支出收入再分配功能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刍议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在食品、衣着方面支出比重明显偏高,消费结构严重不合理。表明城镇居民在消费观念上存在着温饱知足、小富即安,无钱花不起、有钱不敢花等问题。各地政府部门应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财富及其拥有方式和速度、自然环境和商家经营行为、消费观念与消费方式、社会保障制度及金融制度等因素入手,采取改善商品供给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产业结构,加速经济的市场化步伐等对策,以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消费不平等演变趋势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消费不平等对于理解中国居民经济福利不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92-2010年城镇居民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了居民消费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和原因.结果发现:1992年以来,中国居民总体消费支出不平等呈上升趋势;分类看,教育、娱乐和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不平等程度上涨幅度更大,而家庭设备用品和医疗保健消费不平等则呈下降趋势.通过分解收入不平等,我们发现临时收入不平等对消费不平等具有重要影响.这表明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完善消费信贷市场和社会保障,减少临时收入波动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冲击.  相似文献   

18.
赵萍 《商业研究》2001,(11):144-145
我国消费不畅的根源在于老百姓对未来充满恐惧及消费什么的问题.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规模和增长幅度的有限,农民消费能力增长的严重滞后,造成供给和需求的错位和断层.启动消费,需要尽快架起消费大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国内消费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区域差异、民生支出与居民消费: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最优消费行为理论分析框架下,考虑我国区域差异中城乡居民消费的特点,将政府民生支出引入消费函数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中国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政府民生支出与居民消费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民生支出与居民消费存在正向关系;政府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政府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表现为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各地区居民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大于民生支出对消费的影响。因此,今后政府民生支出应向农村居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倾斜,以促进居民消费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分析农村民生消费变化的基础上,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对外开放、城市化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农村民生消费的影响机制:城市化进程对农村民生消费影响的要素报酬增加效应强于农村移民的生产抑制效应,城市化进程提升了民生消费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的要素报酬效应和面向农村需求的供给效应促进了农村民生消费规模扩张和民生消费结构的改善;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促进了农村民生消费规模扩大但并未改善其消费结构。并基于此,提出了改善我国农村民生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