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受国际油价影响,2008年国际市场液化石油气(LPG)价格呈先暴涨后猛跌的走势.全年全球LPG产量为2.39亿吨,比上年增长4.37%;LPG需求量为2.39亿吨,比上年增长4.82%.2008年国内LPG市场也出现巨大变化:产量、消费量双双下降;进口大幅缩减,出口猛增.全年我国LPG产量为1860万吨,同比下降4.4%;消费量为2150万吨,同比下降8%;进口量为260万吨,同比减少35.9%,为199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8年我国新增LPG船运能力是报废能力的18倍,船舶老化现象已得到根本改变,但整个行业面临运力严重过剩、市场竞争过度、效益大幅下滑的局面.同时,动荡的国际市场环境对我国LPG进口企业影响巨大,一些进口企业在困境中寻求增加转口贸易.随着经济的复苏,预计未来几年全球原油和LPG价格都将再次攀升,但不会达到2008年的水平;国内市场2009年LPG产销量都将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2.
陈薇 《国际石油经济》2006,14(12):19-24
我国燃料油产量从1990年以后逐年下降,但是,最近几年,由于地方炼厂产量增加等因素,我国燃料油的产量出现反常的增长现象.在国际油价高涨、世界大部分国家燃料油需求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我国燃料油进口急剧增加并且无规律震荡,进口依存度高达60%.分析表明,在燃料油终端消费明显减少的情况下,造成近几年我国燃料油需求猛然增加或骤然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我国沿海一带已初具规模的地方炼厂使用进口商品燃料油为原料生产成品油.进口燃料油非正常消费凸现了我国石油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地方炼厂原料短缺;成品油存在多层次的需求;成品油供应不足;国内柴油价格决定我国燃料油的消费水平;国家政策有鼓励炼厂加工进口燃料油的倾向.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燃料油产量、进口量及消费量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我国实行的原油分配政策和成品油价格政策.如果国家能够逐步调整原油进口政策,并使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燃料油生产、进口和消费就会逐渐回归正常.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天然气产业发展的影响,液化石油气(LPG)近几年在民用气市场的消费量大幅缩减.然而,随着国际油价高企,将LPG用做石化原料的趋势在我国已逐渐抬头.预计到2015年,我国LPG消费量仍将继续增长,其中,石化领域的原料需求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这是在2012年12月7日结束的2012碳三产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一致认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液化石油气(LPG)的国际市场价格也居高不下,导致LPG与其他能源的竞争优势不断被削弱,再加上天然气等替代能源的冲击,进口LPG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大大下降,与前几年相比,LPG在我国呈现新的市场特征。广东油气商会于2008年3月7—8日在武汉举行的“2008年第13届中国LPG国际会议暨2008中国石油贸易峰会”,  相似文献   

5.
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比2000年放慢1%左右,同时由于1999~2000年世界油价持续走高,节能和替代能源再度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估计2001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率将下降。2001年,非欧佩克的石油供应量将增加,欧佩克将会根据国际石油市场价格调整石油供应量,以使世界油价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预计2001年世界平均油价将在25美元/桶左右。我国石油需求增长率也会比2000年下降0.5%左右,大约为5%,在正常情况下,估计原油净进口量将达到6000万吨左右。原油加工量大约为2.15亿吨。国产成品油将满足大部分国内需求,有些油品特别是汽油供大于求,需要组织出口。LPG、燃料油、高品质航空煤油仍需进口,但净进口量有可能下降,我国成品油供需的地区和季节性不平衡仍将存在。政府将会运用燃油税等手段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保持在一定的高位,并会进一步促进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1997年中国液化石油气(LPG)商品需求总量达864.14万吨,商品气产量为545.12万吨,LPG净进口量319.02万吨。1997年与1996年相比,LPG需求年增长率由26.36%下降到13.46%,国产LPG占总需求量的比例上升,进口来源更趋多样化。预计今后南方沿海地区进口的LPG将更多地销往西南地区。2000年以后,随着天然气及其他能源消费的增长,LPG的年需求增长速度将进一步下降。从国内LPG市场销售采看,1996年计划内平价LPG仅占总消费量的5.65%,国产议价和进口LPG分别占52.16%和42.19%,平价LPG对国内市场价格已无大的影响。近几年,LPC市场不会受到进口天然气的冲击,但将受到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增加的影响;在天然气管线难以触及的地区,LPG仍将是城镇居民的首选燃料,市场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7.
来自“2004年中国液化石油气(LPG)国际会议”的报告显示,1993~2003年,LPG消费平均增长率为3.2%,其中苏伊士以东,年均增长率为6.2%;苏伊士以西,年均增长率为1.8%。2003年LPG价格处于高位振荡,苏伊士以东出现供应短缺,人均年消费量达到约13千克。亚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PG市场,其中日本和韩国的市场相对成熟。预计全球的LPG需要将持续增长,从目前的2.15亿吨增长到2010年的2.5亿吨以上。在中国660个城市中,已有649个城市使用LPG。2003年中国LPG消费持续增长,进口增幅下降,价格走高,市场竞争激烈。展望2004年,LPG价格趋势可能使中国的LPG需求增幅超过2003年,国产LPG的供应量也会保持2003年的增长势头。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的LPG消费量仍将有较大的增长潜力,而西气东输和进口液化天然气也将会对局部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一些民营企业在LPG精力的发展中也表现出富于理性的战略思考。以BP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LPG领域,将会在促进市场竞争的同时,对行业的规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液化石油气(LPG)消费量以年均18%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已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LPG消费国。我国LPG市场表现出以下特征:进口量的大幅增加使LPG进口依赖度达到40%左右,成为进口依赖最高的能源产品之一;与其他石油产品相比,LPG领域率先开放市场,让国内相关企业较早尝试了来自国外投资商的竞争压力;价格的放开使LGP市场最先摆脱了政府定价的计划经济模式;国产LPG的95%来自石化和石油两大集团,炼渍深加工能力的提高提炼厂LPG收率也不断提高;LPG进口以珠江三角洲为消费中心,以三角洲地区为新的进口储运集散地和消费地、市场逐渐扩展。展望未来,西气东输工程的启动和液化天然气(LNG)的引进将给我国LPG市场带来新的变化。一个多元化的燃气市场正在中国酝酿发育,这也预示着LPG市场即将面全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2006年,受国际油价影响,国际液化石油气平均价格高于上一年,冷冻贷华南到岸价格上涨了14.23%,但上涨幅度较上年明显缓和。全年中国液化石油气总产量为1745万吨,同比增长5%;表观消费量为2267万吨,同比增长2%;进口量主要受国际价格的影响,同比下降12%,为535.51万吨;出口量达到13.90万吨,涨幅高达725%。随着炼厂陆续扩能和投产,未来中国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依赖度将下降。预计2007年国际液化石油气价格的上涨将更加缓和,国内平均价格水平将低于2006年。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我国地方炼厂炼油能力稳步扩张,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8亿吨/年,配套水平也取得显著进步,特别是加氢能力扩张较快。由于获得原油进口权和主营炼厂增供,原料结构大幅改善,产品质量有所提升。2014年,地方炼厂仍将有千万吨左右的扩能,配套装置的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对地方炼厂逐步放开原油进口权,地方炼厂拥有的原油进口配额和成品油产量也将继续增加。在国家弥补税收漏洞、提高技术门槛、放松原料瓶颈等宽严相济政策的引导下,地方炼厂将迎来一次行业洗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