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银行机构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扩张,同时产生了高比例不良贷款,使日本银行体系变得更加脆弱,如何解释脆弱的日本银行体系?如何预测展望日本银行体系的脆弱度的变化?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首先看银行脆弱度的测定,其次回顾脆弱的日本银行体系和分析其生成机制,再次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人们普遍认为日本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是近10年来El本经济危机所致,但不能忽视日本银行的治理原因是分析不良贷款危机形成及恶化的重要线索之一。日本银行业中的关系型银行模式妨碍了资本市场和政府对银行管理层的有效约束和监管,这种银行治理形式导致了日本银行不良贷款问题长期以来迟迟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3.
我国应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之初.银行业基本上都为国家所有,银行业以国家信用作为强大的基础,因而几乎不存在银行倒闭的风险。即使银行出现破产的危险,也会由国家承担其破产风险,并以隐蔽的方式加以处理。因此,对于存款人而言,感受不到银行破产风险,银行倒闭的破坏性连锁反应一般也不会发生。但是,在经历了20余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一个更加市场化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已经形成,混合型所有制及公众性公司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此外,从去年12月开始,我国已经对外资全面开放银行市场,外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将全面进入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领域。多元化主体的银行业的发展,意味着竞争将更趋激烈,因银行经营不善或外部环境的变化,银行破产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但随着银行体系的发展壮大,伴随而来的银行风险、金融监管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国面临着防范银行业风险、促进银行业发展及金融监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通过健全银行业法规体系、改变监管理念方式和手段,来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对于我国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问题,所以金融监管变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5.
日本银行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80年代,日本银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快速、稳定地提升,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银行产业国际竞争力又显著地衰落。从1996年的桥本内阁开始,日本政府对银行产业实行了大规模的改革与重建,有迹象表明,日本银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但已经不可能重拾20世纪80年代的强势。  相似文献   

6.
《西部论丛》2009,(5):62-63
巴林银行倒闭、法国兴业银行的重大操作风险、全球金融风暴以及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的破产等一系列银行危机都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的,而是由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而造成的。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成为银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灵活的经营模式和针对性的服务,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城市商业银行还存在着资产规模小、  相似文献   

7.
张凌 《亚太经济》1999,(6):25-26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出不少马来西亚银行系统方面的问题和缺陷,不良资产成为马来西亚银行业的最大难题。为此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新举措,以改善银行体系的状况和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一、马来西亚银行业不良资产积压厚重马来西亚的银行体系由国家银行、商业银行、国家储蓄银行组成。马来西亚共有37家商业银行、1340个银行分支机构。其中国内商业银行有22家,到1996年8月,这些商业银行的资产额达3270.15亿林吉特,吸收存款为211996.89亿林吉特,占整个金融体系存款的…  相似文献   

8.
一个稳健而有效率的银行体系对于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潜伏着较大的危机,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将进一步加大,严重威胁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银行业的治理结构,构建稳健的银行体系。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表明,不良的信用质量以及脆弱的信用风险管理一直是银行破产和银行危机的主导性原因之一。银行的信用风险的信息披露,包括信用暴露的程度,信用风险管理的充足性,对于社会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评估银行的外部条件、经营业绩以及长期生存的能力,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都是十分重要的。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原先隐藏在银行体系内的信用风险将逐渐的暴露并开始严重影响到我国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积极引进和借鉴世界上先进、科学的信用风险披露机制,对解决我国目前严重的信用风险问题,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一个有效的信用风险披露机制包括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会计处理方法的披露;第二个方面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披露;第三个方面是信用暴露程度的披露;第四个方面是信用质量的披露;第五个方面是收益的披露。本文则是在信用风险披露的国际经验方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期能够对我国国内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监管当局处理有问题银行所面临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处理有问题银行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难题之一 ,即使是成熟的监管者也不得不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完全采用最佳做法。而且 ,银行业重组和对有问题银行的处理总是利弊皆有并包含潜在的道德风险 ,使一国政府和监管当局不得不在银行体系的近期稳定和中长期效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本文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在转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当局面临的限制和两难选择 ,在此基础上 ,提出中国监管当局在现实条件下的最佳做法以及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