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最近,在我们对与我行有贷款关系的一万多户企业多头开户的调查中发现,有2025户企业少则在两家,多则在五、六家银行及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占被调查数的19.2%。在摸清的1481户企业中,在他行的存贷款分别为1.6亿元和27.5亿元,占我行存贷款的比重为37.21%和90.46%。这些多头开户企业呈现以下3个特征:效益差的三、四类企业多头开户的多;经济发达地区少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行多头开户数少于县级行。虽然企业多头开户在充分利用各种暂时闲置资金,促进金融机构竞争,改善服务,强化企业商品经济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效益差的、经济不发达  相似文献   

2.
泉州地区台商投资企业现状及中行业务对策谢志仁,黄海清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往来的不断发展,泉州地区台商投资呈现稳定增长的势头。截至1994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台商投资企业472家,占外商投资企业的10%,投资总额51167万美元,协议利用台资44918...  相似文献   

3.
<正>台商投资的发展趋势 厦门经济特区对台经贸关系已揭开了新的一页。台商投资已从小规模的起步阶段步入较大规模的发展阶段,到1991年6月底,厦门特区累计批准的台资企业合同447项,台资金额10.39亿美元。台商投资占全部客商投资合同项目和总额的42.33%和47.31%。在国民经济33个大行业分类中,台资企业已涉及其中的20个行业。台商投资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三项产业中,台商投资呈现四个比较明显的趋势: 其一,化学工业、缝纫及皮革制造业、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成为台商投资相对集中的行业。首先,化学工业是台资流向最为集中的行业,占据第二产业投资总额的48.76%。其次,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缝纫及皮革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也是台商投资较多的项目,占据了总项目的三分之一。这些行业不少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贸易加工企业,投资少、见效快、项目平均额小。如服装制造业29项,投资额4534万美元,平均单项156万美元;制鞋业20项,投资额2404万美元,平均单项120万美元;体育用品业10项,投资719万美元,平均单项71.9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正> 一、台商来闽投资的状况及其特点福建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两省仅一水之隔.福建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三优势,一直是台商到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截止1992年底,福建省批准设立的台资项目达1927项,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3.84%.协议投资金额为24.99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3。台商来闽投资经营和办企业有如下特点:1.非公开性投资。因受台湾大陆政策的影响.多数台商都未以公开身份在大陆投资.而以其在第三国(地区)所设立的公司名义投资福建。这类企业表面上看是非台商投资企业,但实际上投资者都是来自台湾的居民。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1、目前台商向内地投资和贸易现状 据外经贸部统计,截止1994年底,我们共批准台资项目25000多个,协议台资金额20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近100亿美元,分别占吸引外资项目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12.2%和8.3%。迄今各省、市、自治区都已有了台资企业。 随着台商到内地投资项目日渐增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两岸经香港间接转口贸易迅猛增长。据港英当局统计,1979—1994年的16年中,海峡两岸间接贸易总额500多亿美元,年平均增长40%。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一是台商到大陆投资迅过增加,台资企业发展较快。如我省沿海某开放市,到今年4月台资企业已达213家,占三资企业总数的47%;个别市、县台资企业在三资企业中的比例甚至高达70%以上。从目前趋势看,台商投资信心正日益加强,独资企业增多,投资项目也由小向大发展。二是对台贸易逐年增长。据统计分析表明,从1986年以来,两岸转口贸易及大陆对台小额贸易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1986年至1991年六年间,我省某市五个沿海开放县对台小额贸易年均递增45%;今年第一季度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18倍,发展速度呈历史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 一、台资数额大幅度增加。1987年前来厦台资很少,全市兴办的台资企业仅20家。当年底台湾当局迫于内外压力,有限度地松动了台胞回大陆控亲政策。使来厦台资开始以较快速度发展起来。1988年,厦门批准兴办的台资企业就有87家,协议投资金额达1.4亿美元,使在当年来厦的海外投资中台资跃升第一位。1989年,虽有北京动乱的影响,但台资入厦势头不仅未减,而且有了加快,全年批准台资项目131 项,投资金额4.81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64%和48.5%。进入1990年以来,来厦考察投资环境,洽谈投资项目的台商都比过去有了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自1979年至1985年底,上海市正式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有160户,总投资19.8亿美元,吸收外资12.2亿多美元。到1985年底,在我行开户的外商投资企业有124户,共吸收人民币存款7,300万元,外汇10,800万美元,成了我行重要的存款来源。我行对其中37户企业发放了贷款,人民币贷款总额为12,716万元,外汇贷  相似文献   

9.
<正>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大门,是与国际大都市——上海毗邻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县级市。 自1990年开设第一家台资企业至今,昆山已累计批准台商投资企业1400多家,合同利用台资60多亿美元,实际到位资金30多亿美元,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与此同时,世界500强企业也已经有23家  相似文献   

10.
<正>在邓小平同志年初南巡重要谈话精神鼓舞下,我省加快改革扩大开放的新举措接连出台,外商投资也迎来了新高潮。 面对我省外商投资迅猛发展的形势,我行在不断改革、大力发展传统业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参与、开拓外商投资企业贷款的新领域。目前,在我行开户的三资企业数占全省同期已开业投产三资企业数的34.3%。涉及的行业有:轻工、纺织、化工、冶金、机械、电子、医药、卷烟、水产养殖以及商业、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外商投资来源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我行开户的三资企业上半年实现产值24.7亿元,占全省三资企业产值的29.2%。  相似文献   

11.
一、台商来闽投资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福建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省份,两省仅一水之隔。福建凭藉天时、地利,更兼人和之优势,一直是台商到大陆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截止1992年底,福建省批准设立的台资项目达1927项,占全省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23.84%,协议投资金额为24.99亿美元,约占全国的1/3。福建省台商投资企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初始阶段(1979—1987年)自1979年台商在泉州市开办第一家合资企业之后,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渐趋缓和,台商陆陆续续开始在闽投资办企业。这期间台商投资多采取单个,间接,隐弊的试探方式,故具有投资项目少,投资金额小的特点。全省共批准台商投资企业58家,吸收台资金额3968万美元。发展阶段(1988—1989年)这一阶段一方面因为台湾当局逐渐开放工商界人士赴大陆考察;另一方面福建省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多层次格局,吸收外商投资的配套承受能力大为加强。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语言相通,习俗相近,一直是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首选地。截至1999年9月底,全省累计批准台商投资项目5804项,合同金额107.9亿美元,分别占同期利用外资总额的22.41%和18.51%,台资已成为福建仅次于港资的第二大外资来源。  相似文献   

13.
《南方金融》2005,(7):70
近年来,台湾投资企业在大陆投资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为加大对该客户群体的影响力和营销力度,建行广东省分行针对台资企业举办了首次专项外汇金融产品讲座。重点推介了为台资企业度身定制的业务,得到了部分地区台商企业协会的大力支持。通过讲座,台商企业对建行外汇金融产品有了全面的了解,并增强了合作意愿。  相似文献   

14.
《福建金融》2008,(6):11-14
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把引进台资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全力打造全国第三大台商投资聚集区。发挥金融在建设台商投资聚集区和推进泉台产业对接中的支撑作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泉州台资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泉州台商投资聚集区建设对金融的需求以及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提出助推泉州台商投资聚集区建设的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敏 《中国外资》2005,(9):14-15
<正>厦门与我国台湾省一水之隔,语言相通,地缘相邻,习俗相近,血缘相亲,两地经贸文化往来渊远流长。台商投资厦门始于1983年,1988年以来台商来厦投资发展迅速,特别是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后,台商在厦门投资更为活跃。据统计,截止2005年6月,厦门市历年累计吸引台资2340个,合同利用台资44.6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8亿美元,在厦门市吸引的外商投资中,台资仅次与香港列第二位。从投资行业看,台商在厦门投入资金在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86%、86.86%和11.28%,主要以制造业为主,  相似文献   

16.
<正> 1989年5月2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杏林—海沧台商投资区,面积257平方公里,人口48万。区内享受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待遇,逐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自设立台商投资区以来,台湾的企业界、商业界、金融界纷纷前来考察、洽谈、投资、办企业,投资势头直升猛上,至今年6月份,厦门已累计批准台资项目310个,协议台商投资8.4亿美元,分别达全国台资项目和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祖国大陆政府高度重视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以及台资企业发展,保护台商投资者合法利益,从政策上为台商创造了有利的发展环境。随着新形势的发展,一方面祖国大陆投资体制逐步改革,外商投资持续增加,另一方面台湾当局为两岸同胞的相互往来和经济交流合作人为设置障碍,使台商在祖国大陆发展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很多困难。这些都与广大台湾工商界人士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密切两岸经济关系,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也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特为此撰文,为新形势下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指明了方向,期望广大读者尤其是已经和准备赴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和台资企业能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8.
<正> 两年来,随着台商到大陆投资的迅速发展,我省出现了引进台资的热潮。面对这种形势,中国银行应该充分利用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的优势,着重从结算融资、资金等方面积极为台资企业的发展服务。一、提供结算融资服务1、以各种手段扩大宣传,让台商了解到中国银行国际结算业务的种类、特点及其做法,引导他们采用正确的结算方式;同时,广泛听取台资企业的意见,以便及时对结算工作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进一步缓和,台资向大陆转移的趋势正在增长,厦门经济特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渊源和较好的投资环境,在吸引合资工作中天然地成为一枝独秀。1988年,厦门市台商投资额占台商在大陆投资额的三分之一,来厦洽谈投资贸易事宜的台商更是络绎不绝。台商来厦投资特点表现为四个为主:以生产性项目为主;以独资兴办为主;产品外销为主;项目以中小型为主,建设周期一般在半年左右。40%项目做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20.
<正>我行于一九八二年在湖里工业区设立机构,开办银行业务和发放开发湖里工业区的专项贷款.目前,在我行开户的“三资”企业共有21家,占湖里工业区“三资”企业总数的80%左右,其中与我行有信贷关系的9家,占开户总数的42.8%.从去年四月至今年三月,我行对“三资”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2,014万元,收回贷款1,325万元,一季末贷款余额为689万元,有力地支持了“三资”企业.据统计,一年来这九家企业的工业产值达2,656万元,销售收入和贸易额达6,901万元,并且为国家创汇360万美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支持“三资”企业发展有三个特点:1.支持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新兴工业.2.支持产品可供出口的传统工业发展.3.支持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国家多创外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