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峰 《东北之窗》2012,(6):66-66
杨淑敏为做好2012年的残疾人扶贫救助工作,金州新区残联开展了大走访活动,深入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现实生活状况,为扶贫帮困和制定救助政策提供依据。同时,开始实施"残疾人幸福生活推进计划",全面推进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做到对困难残疾人扶贫救助"全覆盖、不遗漏"。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在使贫富差距进一步凸显的同时,也对构筑全球社会安全网提出了新要求。相异相容、多元共生、和谐发展正在成为时代主流。目前中国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仍依托于原有的"一刀切"的社会救助政策,保障缺乏层次、标准偏低,未考虑对残疾人的特别扶助,难以满足残疾人的现实需要。针对现行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理论研究、健全法制、建立多层与分类救助体系、设立残疾人专项津贴、建立以分类管理为主的、分类管理与统一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残疾人社会救助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杨巍仑 《魅力中国》2010,(23):118-118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残疾人的角度讲,不仅仅是残疾人数量的剧增,原有的残疾人救助制度也遭受了破坏性损失。本文将列举大地震对残疾人救助制度造成的巨大影响,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力图找出相关的对策,改进和完善残疾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人民法院把依法保护老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农民和下岗工人、破产企业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及时为他们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常抓不懈,务求实效,此举在当地社会反响良好。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应该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至今并较为规范化的一项面向农村孤寡老人、孤儿及残疾人的社会救助制度.文章对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建立和完善历程的回顾,对于探索推动我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社会救助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构建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必须创新理念,整合资源,加快完善制度安排、政策措施以及运行机制,重点实现"他助型"救助向"自立型"救助、"模糊型"救助向"精准型"救助、"多头型"救助向"统一型"救助、"政府型"救助向"社会型"救助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7.
论慈善救助:中国社会救助的另一支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救助实质上是政府救济.实践证明,单一的政府救助难以应对社会转型期的贫困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慈善救助方兴未艾,但由于其"官方"色彩浓重,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总结历史的经验并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应高度重视和发展慈善救助,将慈善救助纳入社会救助体系之中,与政府救助形成互动和互补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8.
农民维权的途径主要有“公力救助”和“私力救助”两种方式。目前,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公力救助”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多数农民把“私力救助”作为维权的首选途径。但农村法治化建设的要求终将使得“公力救助”成为农民维权的基本途径。为此,可以通过切实有效地发挥“公力救助”的优势,建立良好的法律制度,加强培育农村法治主体,朝着完善农村法治的维护机制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9.
自闭症儿童的救助是一项社会化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的事业。在救助过程中,“非政府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同时自闭症的患病特点和救助的性质也决定了政府担当救助主体的必要性。本文着重探讨政府在自闭症儿童救助中的作用,从立法、政府机构设置、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政府主导自闭症儿童的救助提供可资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敏 《特区经济》2011,(8):18-19
作为全球最自由、最活跃的经济体之一,香港一直坚持"低税制、低福利、高发展"的路线,立足其地情社情,建立了一套高度完善、具有香港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香港的经验表明,社会救助乃是兜底安全网,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建立社会救助要立足本地实际,坚持走地情社情路线;发展社会救助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遵循渐进主义原则。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灾害防御与救助规划中不仅忽视残疾人群必要的特殊需求,亦不够重视这一群体综合实力的适当发挥,亟待通过制定无区域差别的涉灾规划、建立适合格残疾人参与灾害防御与救助工作的绿色通道、健全相关政策法律规范并及时采取一些有效的辅助措施等,逐步达致遭灾期间与灾后重建过程中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全方位保障与主体能力的充分展示,推动新时期灾害防减机制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2.
潘敏  王磊 《辽宁经济》2010,(9):21-21
目前辽宁省已形成了以城市低保制度为核心,包括医疗救助、住房援助、教育救助、应急救助、就业帮助等多项制度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个造福辽宁省贫困群体的城乡社会救助网络正释放出“超级能量”,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然而,总体上看,目前辽宁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需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必须对此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3.
温晓燕 《特区经济》2011,(1):299-300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以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农民工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然而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却屡屡发生。近年来,国家开始关注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的建构,在建构过程中却忽略了社保体系中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的构建,农民工社会救助基本上是一片空白。本文主要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角度来探讨农民工社会救助方式的选择,认为国家在农民工社会救助方式的选择上更应侧重于机会和服务的提供,而不仅仅是现金和实物的供给,通过外力开发内力,从根本上改善农民工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武文新  裴健 《唐山经济》2005,(11):23-24
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是一项暖人心、得人心的民心工程,近年来,汉沽管理区一直把加强和做好此项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始终坚持“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困难群众再少也不能忽视”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保障和救助工作,初步实现了困难群体“老有所养、弱有所托、残有所助、贫有所济、难有所帮”,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为管理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民心环境。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下称"救助基金"),是依法筹集用于垫付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的社会专项资金。是对机动车交强险制度的重要补充,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行动。文章以H省为例,对重塑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上海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和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率先探索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救助模式,如静安区“五四三二一”帮扶救助体系、长宁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模式、虹口区四项帮扶机制,徐汇区“五可”帮困救助模式.上海建立“市民收入核对系统”;探索社区市民综合帮扶机制;深化分类施保,在低保救助基础上形成“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的救助套餐;健全就业、保险、救助和慈善的“四环联动”,与各类社会保障制度无缝衔接,这些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支出型贫困”丰富和发展了贫困理论,实现了三个转变:贫困标准从收入转向支出;救助对象从个人转向家庭;救助目标从现实状况转向风险预防.  相似文献   

17.
流浪人员救助作为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一部分,其不断完善的体制对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桂林市为调研重点,描述流浪人员生存现状及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指出目前流浪人员救助工作中的不足,同时对完善我国社会救助法律体制提出相应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暂时陷入到生活困难或是失去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社会救助是保障人民生活安定的一项救助性社会政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物价上涨波动大,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的波动是离不开的。物价上涨过快而人们的基本工资水平稳定必然会导致居民的最低生活标准得不到满足,此时,社会救助的保障标准也需要随物价上涨的幅度有所增加。文章根据现在的国情,探究如何有效推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9.
陈联合 《北方经济》2007,(12):90-91
城乡医疗救助是为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医疗而实施的一项救助制度,是维护困难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2005年福建省各级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按照部署在所辖区内开展了城乡医疗救助的试点工作。随着城乡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逐步展开,加强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管理工作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三明市实施城乡医疗救助过程中基金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做好这项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新龙 《特区经济》2009,(6):223-226
社会救助权自身具有的法理基础,是指导社会救助立法的一般原理。公民享有社会救助权和国家承担社会救助的法定责任,必须贯彻与社会救助立法的始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权利实现的路径验证了这一特征。通过对法理分析的运用,对《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若干条款的完善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